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双凤回到双凤桥——宁波革命老区四明山 岩下山村的蜕变与新生

日期: 来源:宁波晚报收集编辑:宁波晚报

余姚市四明山镇梨洲村岩下山自然村,曾是一个荒凉破败的“空心村”。村里有一座双凤桥,造桥的村民王双凤已离乡多年。

她不知道有一个人在桥边等了她好几年。

近年来,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深化,这个位于四明山腹地的偏僻村庄和千万乡村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双凤也回来了,她和等她的人在双凤桥上相遇,聊起过往,感慨万千。

王双凤出生、成长的四明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样板区;是当年很多年轻人努力要离开的地方,也是如今他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故土家园。一座双凤桥,见证了过去20多年这片山水间的期待与念想、努力与奔忙、蜕变与新生……

王双凤(右)与金小青在双凤桥上。记者 杨辉 摄

一座桥,一个人为之努力了三十多年

造一座桥,是王双凤7岁时立下的志向。

小时候,王双凤的家门前有条小溪,一座小桥搭在溪上,连接着上下村庄,是出门的必经之路。这座桥用竹板搭过,也用木板搭过,遇到雨天,走在又窄又滑的桥上,特别容易摔倒。她家的9个兄弟姐妹,有4个摔下去过,王双凤7岁时摔过一次,被溪底的碎石扎破脑袋,鲜血直流。

那次,王双凤昏迷了10多个小时。医生说,如果到晚上还不醒,就没救了。还好,深夜里她奇迹般醒了。奶奶又哭又笑,说宁可掉下去的是自己。王双凤想,以后要造一座稳稳当当的桥,谁也不怕掉下去。

岩下山村改造之前的村居和双凤桥。资料图片

山里人家,条件不好,王双凤十六七岁开始种地,春天上山采茶,0.1元一公斤;晚上绣花,四五天绣成一幅,可以赚5元,能攒下来的钱很少。到了出嫁的年龄,来提亲的人里有个石匠,比王双凤家还穷,但他知道王双凤的心思:“我虽然没有钱,但我有技术、有力气,可以帮你造桥。”王双凤动心了。

婚后她跟着丈夫到了奉化溪口镇,丈夫做小工,她开了个小店。“别人香烟都是一条一条进货,我没那么多钱,只能一包一包进。”有了儿子后,日子过得更紧,直到1999年底,她才攒够了钱回村造桥。

实际造桥花费远低于王双凤的预算。买材料花了3000多元;送货的司机听说这些黄沙水泥要运到大山里造桥,只收了600元油钱;村民们感动于王双凤的执着,都跑来义务帮忙……造好这座简单但结实的小桥,总共只花了6000多元。

2000年3月,新桥完工,王双凤落了泪:从当年摔伤后立志造桥,到达成愿望,她整整用了34年。

新造的桥没有名字,村民习惯叫它“双凤桥”。

一晃17年过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双凤桥也在岁月的冲刷中,显得又旧又小。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深化,岩下山村正紧锣密鼓地打造山间民宿,项目负责人金小青本打算拆了这座不起眼的小桥,用一个亲水平台取代,但村里有老人给他讲了双凤造桥的故事。

“这座桥造得不容易,我们都有感情,能不能不拆?”老人殷殷地看着他。

金小青深受感动,不但没拆桥,反而用石墩进行加固,还在桥边种了许多花草,并努力让一旁王双凤的家也保持原来的样子。

“双凤肯定还会回来的。”金小青对村民说,“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她吧。”

“忘忧谷”民宿中的双凤桥 。记者 樊卓婧

一个村,从荒凉破败到生机勃勃的蜕变

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双凤都没有回来。

她从小生活的梨洲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末清初,梨洲先生黄宗羲曾在这里著书立说,设馆讲学。村里更有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王双凤说,爷爷曾告诉她,王家在当地是大姓,户户出过秀才,还出了三个举人;家里的房子也被称为“秀才举人房”,有200多年历史。

在王双凤还小的时候,家门前总是人来人往,老人喜欢聚在溪边的大树下聊天,孩子赤足溪水间捉小鱼小虾,山间笑语随着风传出很远。

双凤桥落成时,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但很快,王双凤的父母相继去世,兄弟姐妹也都走出大山。多年后,她和妹妹再回来时,这里变成一个只有少数老人留守的“空心村”。因为没人居住打理,老房子破败不堪,屋前野草丛生,这让王双凤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亲人都不在此处,来来回回也不方便,因此,之后很多年,她没有再回来。

失望的王双凤并不知道,在“千万工程”指引下,余姚开始推进四明山革命老区“旅游+”产业发展,四明山镇、梁弄镇、大岚镇、鹿亭乡等山区乡镇纷纷邀请专家团队设计、规划,吸引客商通过收购、合作、租赁等形式,盘活闲置土地、古村落、废旧民居等“沉睡资产”,强村富民。

2016年,金小青第一次来到这里,立刻被群山环绕下的古朴村庄所吸引。金小青找了很多设计师,但那些图纸千篇一律。“什么流行他们就设计什么,不是我想要的。”金小青带着母亲住了下来,陪老人种菜、养鸡,和村民聊天,日子一天天过去,理想的田园生活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在最终的设计稿里,金小青留下了双凤桥,因地制宜修房铺路,尽可能地保留村庄原貌。王双凤家的外墙石壁有很多裂缝,他找人一点一点填补,而不是直接拿水泥抹平。耗费几倍工时精雕细琢后,饱经沧桑的老屋仿佛又回到它最好的时光里。

金小青的理念与四明山镇不谋而合——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乡土文化,让人们内心深处的悠悠乡愁有“乡”可寻。

2019年,金小青打造的“忘忧谷”民宿开门迎客,水电、木工、园艺……金小青都是亲力亲为。民宿的生意不错,每年有3000多名游客慕名而来,古老的村庄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客人称赞老房子有味道时,金小青便给他们讲王双凤和双凤桥的故事。

“那双凤什么时候回来看看呢?”很多人问。

“这是她家,她早晚会回来的。”金小青说。

由老房子改造的忘忧谷民宿。记者 樊卓婧 摄

一片山,让更多的人回到美丽乡村

今年5月初,64岁的王双凤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到故乡。

这些年,王双凤一直在溪口开店。5月初的一天,王双凤的大姐过八十大寿,寿宴后提出回老家看看,兄弟姐妹们带着儿孙浩浩荡荡地上山。

这条路和记忆中的一样曲折漫长,但比王双凤预想的开阔热闹:整洁的村道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片片红枫与满山翠竹相映,碧水荡漾,鸟鸣山涧,很多人拍照“打卡”。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农家乐和民宿,年轻骑手穿梭在大山里,远远传来笑声……那份热闹和生机让大家想起小时候。他们一边回忆童年的趣事,一边感慨山里的变化。

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年里,余姚实施村庄整治提升十大行动计划,按照“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思路,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建成了“唐诗之路”“红色之旅”等一批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让乡村和城市共享传统村落保护的成果,让田园的诗意栖居逐渐变成美好现实。

近乡情怯,王双凤在村口下了车,慢慢往上走。

“双凤回来了!”乡亲们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遇到了儿时的玩伴,她很意外:“你不是早就去杭州了吗?”

“还是这里舒服呀,现在环境也好了,配套设施也上来了,我就回来养老了。”

王双凤在曾经的家门前。记者 杨辉 摄

正值假期,“忘忧谷”门庭若市。穿过前台,王双凤一眼就看到双凤桥和桥边曾经的家,往事一幕幕,她眼里泛起泪光。

村民通知金小青:“你一直在等的人回来了。”

金小青赶紧跑过去,在人群中看到双凤桥上的王双凤,他们在桥上畅谈许久。

王双凤与金小青在双凤桥上畅谈。记者 杨辉摄

王双凤感谢金小青将自己儿时的家修得那么好。

金小青说:“那你以后要常回来!”

王双凤说:“那肯定的。”

这不,才两个月时间,王双凤就回去了好几次,6月下旬还专门在岩下山村拍了一组照片。

王双凤和当地村民在村口的溪边。记者 杨辉 摄

这让金小青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这就是他心目中的美丽乡村——童年时光得以保留,家族往事得以铭记,祖辈传统得以延续,美好乡愁得以寄托。

这里有过往的岁月悠长,也有未来的无限畅想。

采访手记

让记得住的乡愁落到实处

乡愁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可能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棵虬劲的古树、一处儿时的记忆。在余姚四明山镇梨洲村岩下山村,王双凤的乡愁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桥。

为了这座桥,王双凤从当年摔伤后立志造桥,到把桥造起来,用了三十多年;为了这座桥,金小青在村里建民宿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保持原生态村居风貌,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故事中汲取改造灵感。

如今,岩下山村从荒凉破败的“空心村”变成了宜居宜业的新农村,离乡村民返乡创业,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这是“千万工程”在四明山腹地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改变了乡村面貌,打开了发展通道,唤醒了人们对乡村历史文化、建筑风格、风土人情的理解和热爱。

“千村千面”“万村万象”,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历史人文要素和现代经济要素的交融,为多样化的乡村振兴留下了宝贵的本土基因。一方面,我们要注重保护留存在村落肌理中的历史信息,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另一方面,需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岩下山村不断蜕变新生,而双凤桥历经风雨依然不变。在当年,修建这座桥,凝聚着王双凤和村民对山村交通更便捷、生活更美好的渴望;在当下,保存这座桥,是金小青“保存”乡愁的重要载体,更是全村人建设家园、振兴乡村的精神象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让记得住的乡愁落到实处,焕发荣光,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才会从“诗和远方”变成我们“身边的风景”。

新闻背景

2003年6月,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20年来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记者 樊卓婧 卢科霞/文 樊卓婧 杨辉/摄

相关阅读

  • 和顺县美丽乡村托起百姓好日子

  • 尧村是和顺县乡村振兴示范村,隶属义兴镇,位于和顺县城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清漳河从村口经过,麻衣山在背后起伏。夏日的和顺,风清气爽,清凉怡人。清晨,沿着尧村道路
  • 因“农”而生 向“农”而兴 看这里20年的精彩蝶变

  • 6月28日上午,记者经花乌线来到练市镇农兴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整齐的果蔬大棚,在这片名为绿腾生态园的园区内,今年62岁的沈明星正和同村的姐妹们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给葡萄枝修
  • 【海报】Show出布依村寨乡村振兴新图景

  • 万峰林下纳灰村、马岭河峡谷东岸的楼纳村……走进黔西南,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布依村寨,呈现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兴义市融
  • “景团合一”赋能乡村振兴

  • 红色主题儿童剧《小戏迷田汉》演出现场。果园镇供图星沙时报讯(记者 袁思缘 通讯员 陈思)近日,湖南星光汇文化旅游运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儿童艺术剧院“景团合一”文旅融合战略
  • 一古一新二十载,永旺到底哪儿“旺”?

  • 夏日的永旺,入目皆风景。小火车穿越田园花海,白色新中式建筑成排,有人来此露营,有人来此观光,还有人从鄞州、江北、台州、舟山等地专程赶来,只为喝一杯咖啡,体验一把“城市桃源”之
  • 乡村发展,振兴先锋

  • 陈田村,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西北部,与新洲、红安、麻城接壤,一村接三县、三县闻鸡鸣。陈田是革命老区、武汉历史文化名村。“陈田村的资源即: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辉
  • 民间赛事赋能体旅融合 激发乡村旅游内生动力

  • “村赛事”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旅游的单一模式,激励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持续引入多元化、创造性的文化、体育及旅游产业要素,满足游客对于体验和娱乐多样化需求随着乡村振兴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阳光敬老让城市更温暖

  •   6月24日上午,在东港区石臼街道津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曲艺剧社,老年戏曲爱好者在排练节目。该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设有长者餐堂、读书角、日间照料室、理疗室
  • 广东开展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示范培训

  • 中国教育报讯(通讯员 谭国柱 记者 刘盾)近日,“广东省教育厅2023年新强师工程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开班仪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
  • 金塔县“六个一”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金塔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以来,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在资金投入、创建整改、师资配备、质量提升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解决影响创建的突出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