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
1月24日,大年初三。安阳天气晴冷,白天最高温度仅-2℃,而殷墟景区却一片火热。
上午10时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您好,我们7个人,约一名导游......”来自北京的常女士和家人趁春节假期专程到安阳来游玩,首站就来到殷墟。“都说寻根访古就要来安阳,我们一家人对殷墟向往已久!”她说。在殷墟游客中心等待了近20分钟,常女士和另外一个家庭成功“拼”到一名导游,顺利进入景区。
景区门口,歌声飞扬、舞姿曼妙,身穿古装的舞者为游客带来一支“送福舞”。“新春佳节期间我们在景区内准备了多场唯美的古典舞蹈表演,希望给大家的殷商穿越之旅增添一抹亮色。”殷墟景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马鑫介绍,游客走进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开始游玩时,可以参与两个打卡活动,不仅能深度玩转殷墟,还能领取福利。
据介绍,春节活动期间,入园游客在殷墟景区内寻找甲骨文字“福”、“春”、“新年”、“兔年”(任意两种以上)拍照并附上“殷墟寻福活动”文案发朋友圈,游览结束后即可领取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5元现金券一张。
“‘福’字,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据考证,其最早见于甲骨文。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发源地,这里留存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是记录华夏先祖文明迭代的清晰符号。”在殷墟博物馆“福”字造型的石碑旁,讲解员娓娓道来,“这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福’字的前身,它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由象形部首演化得来,属会意兼形声字。‘福’整个字的意思是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
“妈妈,快来拍这个‘福’字,我要发朋友圈!”安阳市紫薇小学二年级学生张宥萱兴奋地拿着手机拍照。“原来甲骨文的‘福’是这样写的,不知道‘春’字怎么写!咱们快去找找看!”张宥萱说。
在甲骨文文化长廊,不少游客在查找与自己姓氏对照的甲骨文字,大家边找边拍,纷纷被妙趣横生的象形甲骨文逗乐。“我找到‘春’字啦!这个字里有三个‘木’呢!”一位小游客兴奋不已,赶紧拍照。
殷墟博物馆里同样人头攒动,参加“打卡热点路线,殷墟国宝我来拍”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亚长牛尊”最受游客欢迎,大家都围在这头憨态可掬的青铜牛尊旁,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这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中午时分,依然有游客陆续进入景区。“这个春节殷墟‘出圈’了,大批外地游客云集,确实太久没有见到这么多游客了。”马鑫向记者介绍,仅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就有近两万人参观殷墟,实现了景区兔年新春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