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山东积极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着力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日期: 来源:菏泽日报收集编辑:菏泽日报

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尚属首次,可见其规格之高、分量之重。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着力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创新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为山东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山东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印发《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机制(试行)》,面向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命科学、哲学社会科学5大领域,开展解链调研,梳理确定448家重点单位,建立行业领域分管省领导挂帅、主管部门牵头、教育科技人社等要素保障部门支撑的顶格推进机制。联动征集人才引进、培养供给、技术攻关等需求4.3万个,明确融合主攻方向,整合人才、教育、创新链条工作进行统筹解决。出台23项措施,构建形成深化“四链”融合的“1241”支撑体系。建立“四链”融合监测评价体系,构建“2+5+N”指标框架。确定18个试点创新项目,开展融合路径创新。

围绕产业所需、企业所求,山东优化提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面向产业创新、科技创业、现代经营管理、技能领军等4类人才实施遴选、集聚,2023年引育省级产业领军人才620名,属于山东重点发展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人才占比达71%。创新校企人才融合机制,开展校企人才互派1066人次,通过校企共引共用方式集聚“跨链”人才570余名,形成“一人双岗、就职高校、服务产业”的校企产才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

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山东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匹配调研,对3.4万家规上企业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梳理,形成教育供给调整匹配清单。坚持产业导向、政府推动、高校领衔,聚焦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3个领域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紧扣新兴产业发展需要,2023年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增新工科专业点30个,新增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25家。各市结合优势产业,促进驻地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近200个,人才培养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

聚焦“四链”解链技术需求,山东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企业技术问题解决“揭榜挂帅”升级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领域实施121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398个合作攻关项目。实施创新创业共同体“四链”融合提升行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四链”融合的重点任务,打造集成果展示、需求发布、路演对接、转化交易、中介服务、科技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平台。高质量推进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邀请技术转移、科创投资领域专家加入“山东省高级技术经理人库”。累计发放“人才贷”85.73亿元、“人才险”39.15亿元,通过“人才板”助力200余家人才企业挂牌、实现融资5.52亿元。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阅读

  • 昌邑一单位获省级荣誉,潍坊唯一!

  •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全省星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通知》,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成功入选,是潍坊市唯一获此项荣誉的单位。近年来,市海洋
  • 挖掘乡土文化“宝藏”,赋予乡村振兴新动能

  •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也许,那“一身泥”里,生长着人类童年的天真无邪
  • 聚企成链 聚链成势 新乡市发力17个重点产业链

  • 新乡市20家企业的23种产品产能居全球前3位、60家企业的83种产品产能居全国前3位;22家企业的25种产品产量居全球前3位、62家企业的82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3位;25家企业的27种产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水利部公布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名单

  •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利部关于印发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
  • 驻菏全国人大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

  • 1月21日,驻菏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深入东明县,就高端化工产业、乡村振兴有关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宝华参加活动。代表们先后深入东明石化产业园、东明县烯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