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美丽学校】塑造生态品格 培育健全人格

日期: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收集编辑:中国生态文明

塑造生态品格 培育健全人格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团结湖分校的
生态文学育人教学实践

文丨林美钦 魏霞

生态文学是一种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形式,以生动的语言文字、鲜活的人物形象、真挚的情感内涵、丰富的生态思想,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重要的生态育人价值。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团结湖分校依托生态文学这一育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生态改造建设,形成了扎根学校文化土壤的生态文学育人目标和育人实践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扎根学校文化土壤
确立生态文学育人目标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明确了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自信阳光的新时代中学生”的教学目标。学校倡导自信阳光的人应该心中有梦,勇于追求理想;眼中有光,敢于自信展示;脚下有根,学会学习的同时坚定爱国;人生有为,承担着为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责任。

学校整体课程的育人目标是让学生自信阳光,生态文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热爱尊重自然,学校将两者相结合,建构了顶层的价值体系和育人路径。即让学生在学校打好“根”基,学会学习,担当生态责任;强化“光”线,学会做事,实现生命自信;突出 “梦”引,学会做人,圆美丽中国梦。学校努力通过这3条路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个性生命力、综合发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从而有自信实现人生有为。

挖掘生态文学价值内涵
探索育人模式

生态文学教学的育人定位是,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育人价值中具体体现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那么,生态文学教学的育人模式是什么?通过对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教研团队明确提出,生态文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阅读生态文学这一文学样式,可以激活阅读主体,从而让个体的视域与生态文学文本的视域产生融合,在此基础上,个体生命会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情感、感悟、体验,与生态文学产生对话,发生个性化建构。“阅读+个性化建构”,就是生态文学教学的育人模式。通过“阅读+个性化建构”,可以产生价值认同,引发情感体验,传播有关理念。有价值认同,才会推荐自己认同的作品;有情感体验,创作的生态文学作品才有生命;有理念,生态文明实践才更有意义。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学校从3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是通过精读精讲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态文学作品,拓展阅读主题式生态文学作品,奠基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学生灵动的生命状态,启发学生智慧,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是通过生态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实践习作,教导学生以爱与尊重对待万物,并结合情境和问题积极主动调适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阳光的心态和生态文明整体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事。

三是通过学习生态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精神的引领、行动的支撑和情感的沟通,达成精神与行动并举,增值教育生活,成就人、发展人,实现“学科育人”。在生态文学作品的感染下,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联系和整体的系统观念解决问题,能妥善处理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在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接受实践的检验。

深耕课堂教学
建设生态课堂

学校把生态课堂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主阵地,以生态文学为着力点,融合教材资源,形成了教学实践路径。

一是以学科课程的整合与渗透促进生态文明理念落地。学校以生态文明理念的主题维度为着力点,充分挖掘学科自身特点,彰显教学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价值。高中语文学科以生态文学作品和生态文学批评为理论支持,以教材中的必读必学篇目为依托,梳理出了有关高中学生精神成长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主题学习单元。课程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诗意栖居的生态情怀” 等9个主题,通过多任务群融合、多文本融合等途径,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唤起学生的生态良知。

二是以生态课堂理念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在课堂中的生动实践。生态课堂强调学科课程活动的生成式建构,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实现内在生态理念和外在生态课堂形式的统一。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的课堂,通过创设促进教与学转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开展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思维和行为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对问题敢于质疑和批判、乐于反思和探究的态度,达成学生思维的开放,并在其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精神。

三是以生态文学为落脚点带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丰富。学校通过阅读生态文学作品、观看生态文明题材电影、自编自演生态文明主题话剧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熏陶、教化、感染着师生,提升师生的生态意识。

研制全过程多维度评价体系
确保实施效果

学校通过充分融入“生态文学教学”实践,对课程的评价坚持方向性、人文性、自主性3个原则,将课程的实施过程分为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3个阶段。在3个阶段中,分别做到让学生想学并相信自己能学,给学生脚手架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坚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体会感悟何为自然、何为人、为何要平衡人与自然、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之美、生命之美和诗性之美。评价体系分为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学流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4个维度,旨在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从制定目标到自我检测、反思交流,突出了学生“学” 的过程。

学校生态文学育人的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影响。

一是塑造具有生态意识的阳光学子。学校通过开展生态文学征文活动,形成了生态文学学生作品集、生态文学学生诗歌作品集、生态文学当代文化参与作品集。学校还开设了生态话剧课程,编写了话剧《夜空下的歌声》。这部话剧稿总共1.1万多字,展演时间为24分钟,在北京市人艺话剧展示中获得北京市一等奖。

二是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进入高校后,有的选择了环境保护类专业,立志于从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事业;有的积极参与大学生态志愿公益活动,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还有很多学生坚持创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或以动物视角观察着生态系统的变化;或以想象为翅膀,穿越古今,见证一幕幕历史;或立足现实,旁征博引,探讨生态和人类的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态文化,以作品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对生态的认识。

(作者单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团结湖分校)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2023年第3-4期合刊

相关阅读

  • 现实感欠缺让《鸣龙少年》的燃打了折

  • 由丁黑执导,陈舒执笔,张若昀领衔主演的《鸣龙少年》开播后,受到不小的关注。既因为该剧制作阵容颇为强大,也源于该剧翻拍自2005年的著名日剧《龙樱》。当然,《鸣龙少年》做了极大
  • 为孩子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 这些评语很暖心!

  • 成都市教育局昨天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及寒假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提倡多元评价,不以成绩取人,看重学生闪光点,鼓励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在学生期末
  • 冬季送温暖,寒假前夕校领导走访慰问学生代表

  • 寒假即将来临之际,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校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等深入各校区看望慰问学生代表,送去新年祝福,关心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听
  • 洛阳市中小学寒假、期末考试安排公布!

  • 刚刚!洛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发布最新通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寒假于2024年1月27日始,至2024年2月25日止。普通高中学校寒假于2024年2月3日始,至2024年2月25日止。新学期全市义
  • 在华科大,总有一种温暖如影随形!

  • 说起“实力”宠学生你能想到哪些招呢冬日来临华科大针对学生们的一系列暖心举措刷爆无数HUSTer的朋友圈——“同学你好,气温骤降辅导员在走访学生宿舍时发现你衣物单薄为保障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美丽学校】塑造生态品格 培育健全人格

  • 塑造生态品格 培育健全人格——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团结湖分校的生态文学育人教学实践文丨林美钦 魏霞生态文学是一种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形式,以生动的语言文
  • 古韵悠悠北孔庄

  • 一个冬日的午后,徜徉在洒满暖阳的马村区武王街道北孔庄村街头,从杨家祠堂的大红灯笼中、从明清建筑的雕梁画栋中、从孔子问礼碑的高大谦逊中、从北孔庄圆通寺的飞檐翘角中,我感
  • 全国首个5G低频双模试点站在湖北松滋开通

  • 近日,全国首个5G低频双模试点站在松滋市刘家场镇吴家包村成功开通。5G低频双模试点站涵盖700MHz和900MHz两种低频段,作为通信行业的“黄金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覆盖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