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这位暨南人,带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

日期: 来源:暨南大学收集编辑:暨南大学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是每一位暨南人的使命


在文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天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步步深入

这位暨南人始终坚持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春节以来,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引起空前热潮。中国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离不开幕后的有心人。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就是其中一位。



一直以来,陈平不遗余力地在国际舞台上为传承推广中国文化而奔走呼吁。2022年10月,暨南大学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地位。今年1月11—13日,她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出席工作会议,汇报相关工作情况与发展计划,获得广泛好评。


“运用具象化的载体讲述中国故事,经得住或浪漫、或理性等多层面的解读,才能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陈平认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之路上,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当下应如何讲好中国文化遗产的背后故事?她就此接受记者专访。


文化遗产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


记者:您是怎么进入文化遗产研究这个领域的?新闻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何内在联系?


陈平:2000年左右,我与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结缘,自此展开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近20年里,从普通会员到机构内唯一的华人执委成员、再到连任三届的全球副主席,我得到了很多人生体验,了解了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可谓收获颇多。



新闻和历史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文化遗产价值观推广的途径研究,实际上就是大众传播学的载体研究。我们过去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高科技与多媒体、自媒体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传播与推广方式已不再适用,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再香的酒”也要通过较强主导性的手段,进行可持续的多途径传播。


随着对遗产保护的深入了解,会发现文化遗产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作为一种具象的载体,它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加广阔的哲学体系、审美体系以及生活体系,是一种文明的见证、一段历史的遗存。所有的文化遗产正是因为有了不同渠道的推广与传播,才流传至今,这些遗产所承载的内涵与价值,实际上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讲好文化故事应注重“虚实结合”


记者:您建立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初衷为何?


陈平:2013年,我带领团队对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调研和考察,编辑出版了中国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当时最多的体会就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保护,其存在与传承方式需要活化与创新。文化遗产作为物质遗存,不能直接创新,但保护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而传统手工艺以及更多的非遗项目,需要通过创意产业来激活、促进与再生。




所以,文化遗产可以与创意设计、创意产业相互借力,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保护与创新。2017年,在暨南大学与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我建立了“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提出“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五年来,我们通过一些学术课题的研究、教育培训以及社会协同创新实践项目的实践,来实现初心与目标。


暨南大学始终把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办学使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以“中华文化播八方”为己任的中华文化传承人。


记者:您觉得应如何运用文化遗产讲述中国故事?


陈平:讲好中国故事,载体与途径非常重要,具象化与符号化的推广方式能起到直观作用。我国上千年的文化遗产非常多,这些极具文化价值与哲学内涵,含金量很高的文化遗产,与它们应具有的世界知名度间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借助更多的当代表达形式进行转换与推广。


真实的文化内容可以进行艺术化传播,而虚构的也可以获得真实的传播效果。李子柒通过扬鞭飞奔、采菊东篱、犁田播种、掌灯磨豆等充满电影意境的表现手段,为观众介绍一道四川麻婆豆腐,尽管这种表现方式与真实生活有很大距离,但因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浪漫东方色彩和神秘中国文化的想象,借助突破传统的宣传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正的文化自信经得起批评


记者:讲述传统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当代的语言?


陈平:一件事情,如果用知乎者也去解释,可能会越解释越累,但是当用新时代的语言去解释的话,刚开始大家可能会有轻佻冒犯的感觉,但是慢慢会发现,原来它承载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只不过借助了拟人化的、可爱化的载体。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要经得住玩笑,就是要经得住一些自嘲,经得住浪漫的解读和不同的审美。真正的文化自信应该允许他人批评和质疑,是不惧怕调侃的。你懂不懂我的文化是你的问题,而我敢不敢把我自己放在这里,那是我的勇气。



记者:未来暨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有怎么样的规划和发展?


陈平:2022年10月,暨大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全球唯一的“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地位。这是一个高端的教育资质与世界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掌握该领域的话语权与主动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握机会,为世界传统手工艺艺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将中国的教育经验与服务能力展示给国际同行。



下一步,研究院将开展传统手艺人特别是青年、妇女的专项培训,让他们了解、学习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的知识,提高生存技能,促进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现代设计和创意理念结合。通过创意设计师的授课,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借助互联网推荐自己的产品,让他们变成有创意、有设计能力、有买卖行销能力的传承人。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来源 | 南方日报 南方+客户端

(记者 | 杨逸 通讯员 | 马立明 董怡含 李姝)

微信编辑 | 陈倩茹

责编 | 杜明灿 李梅

审核 | 苏运生


相关阅读

  • 绝版10年的传奇文案书,全新升级了!

  •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一本文案界的“奇书”——The Copy Book。豆瓣上,每个版本(原版、台版、2013年版)都是高分领跑。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这本奇书却一直没被引进,直到2013年简体版
  • 温州鹿城:创新形式多方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

  • 为了让垃圾分类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深植市民心间,温州市鹿城区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创意手抄报活动、趣味运动会等,让垃圾分类新时尚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市民面前,推动垃圾分类全民
  • 温州鹿城:垃圾分类创意作品 在实践中焕发活力

  • 举办一次全民性的垃圾分类“创意大赛”,不能仅仅把来自群众的智慧停留在简单的舞台表现上,更应该将这些创意作品运用到群众中去,转化为实实在在能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 促进文化遗产法律体系精细化建构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文化遗产,成为近年来“国潮”热和文博热中的关键词。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
  • 列入文化遗产10多年后,韩国发现:不是自己的

  • 据红星新闻2月8日援引多家韩媒报道,韩国文化遗产厅本月初表示,注销国家登记文化遗产“银制梨花瓶”的文化遗产登记,原因是该花瓶是由日本一钟表店制造的。 “银制梨花瓶”(图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这位暨南人,带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

  •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是每一位暨南人的使命 在文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天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步步深入 这位暨南人始终坚持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
  • 2月以来湖南雨量“超标” 阳光何时回归?

  • 阴雨周 2月以来,随着南支槽东移,暖湿气流强力反攻,南方大部阳光持续流浪。据湖南省气候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月9日20时,省内82各县市区出现连续7至9天的阴雨寡照天气,达到轻度连阴雨
  • 山西202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随着山西精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经济持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2月9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传来消息,2022年
  • 忠县㽏井中学2023年春季开学迎检

  • 新学年,新目标,新征程。2月9日上午,在县教委副主任易坤权的带领下,县教委人事科科长严智、后勤管理中心主任聂宗权、教育督学吴孟飞一行四人,深入㽏井中学督导检查开学工
  • MLA联合维州政府举办澳羊品鉴会

  •  初春时分,春光潋滟。2月8日,「澳洲羊肉宣传大使Lambassador」活动在上海老码头维州集市拉开了序幕!Meat & Livestock Australia(MLA)联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与一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