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2023,东莞顶住了!2024,东莞向前冲!

日期: 来源:东莞日报·东莞Plus收集编辑:东莞日报·东莞Plus

2023年,Mate 60系列在核心科技上的突破,让华为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焦点。闪耀的聚光灯下,华为身后的城市东莞,被舆论场关注、讨论。

东莞是狭路生风之城,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在高端制造回流和东南亚低端制造分流“双重挤压”下主动求变,坚持科技创新,积极谋求转型,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培育新产业、建设新赛道、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自我修复升级之路。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如何加强出口带动?作为广东经济大市,东莞又如何真正挑起大梁,为“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应有贡献。

回望发展历程看底气

2023年以来,面对地缘政治、外需萎缩、内部转型三重压力,中国外贸承压前行。

作为外贸大市,东莞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外贸依存度位居全国前列,东莞受全球经济影响更大、更直接。

过去一年,东莞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走出了一条“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曲线,全市经济呈现筑底回升、企稳向好的明显态势。

面对外界“不明就里”的焦虑,回望东莞发展历程,换个角度看东莞,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启示:面对种种不利条件,东莞经济并没有一路向下,在已经保有万亿体量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速,展现出固有的韧劲和生命力。

东莞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广东经济新动能生力军,因外贸依存度高、第二产业产值高、民营企业占比高,在广东的重镇组团中格外引人注目,受到全国上下、世界各地的关注。

“东莞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迭经各种转型冲击,是一个一路‘打怪升级’的过程。”2023年,《财经》杂志如是评价东莞。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就以外贸产业见长,以“三来一补”为起点,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高峰时期,全球1/3的玩具都产自于此,“东莞塞车 全球缺货”的说法不胫而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倒闭。

彼时,东莞抓住全球IT产业转移的机遇,逐渐由电子玩具、录影机、收音机的来件组装,向电脑、移动电话、网络通讯设备等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与此同时,东莞本土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上下游产品配套和代工生产中不断成长,形成简单到复杂、低端到高端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因为过度依赖外贸,东莞备受冲击。于是,2008年前后,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腾笼换鸟”。

借助这一机遇,东莞从初级代工发展为供应链“金牌玩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纺织、造纸、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2015年初,曾被视为“东莞名片”的诺基亚工厂关停。

在外界的质疑和唱衰中,东莞步入智能移动终端时代,华为、OPPO、vivo“三部手机”终端出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2021年,东莞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成为GDP超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城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困境与磨砺,东莞不断突围,创造了无数个“东莞奇迹”。2024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东莞迎来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关键一年。

狭路生风之城显活力

30年前,“孔雀东南飞”,东莞成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累计吸纳外来人口超2亿人。

30年后,群雄并起,进位争先。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国上下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戮力前行。

过去一年,江苏常州、山东烟台,GDP双双跨越万亿大关,中国内地万亿城市扩容至26席。

广州和重庆,继上海、北京、深圳之后,GDP双双突破3万亿,引发谁是中国经济第四城的争议。

佛山和重庆,继深圳、上海、苏州之后,两个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3万亿,谁是中国工业第四城同样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和争论。

国家层面旗帜鲜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各地放开手脚发展经济,各级各地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关系,迸发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力和强劲活力。

对东莞而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东莞经济、东莞工业何以持续向上?

2023年东莞全球招商大会,为东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写下生动注脚。

现场签约产业项目359宗,投资总额2180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

推出1.2万亩产业用地、启动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创下多个“最”,为东莞2024年,甚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布局。

这一年,东莞跻身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获得中央支持;《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广东省、东莞市两级政府加快建设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

这一年,东莞推动赣锋锂电、天域半导体等25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35亿元。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94家,营收超百亿元企业25家,22家莞企入选广东企业500强。

这一年,东莞新升规工业企业1797家,新增数字化转型企业1216家,均居全省第一;A股上市企业增至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增至170家,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这一年,在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泛家居等领域,东莞培育形成了三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仅次于深圳,与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并列全国第二位。

这一年,“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食品饮料产值突破1200亿元,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引进投资分别增长44.1%、35.7%、31.5%。

东莞,这座狭路生风之城,既保有工业大市的荣耀,又保持制造业的年轻态,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亮出厚实家当增信心

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是东莞经济韧劲和底气所在,也是东莞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信心所在。政知君从六个方面看东莞厚实家当。

一看镇域经济。长安、松山湖GDP分别超过900亿元、800亿元,洪梅、沙田、南城、茶山实现5%的增长。

二看经济结构。全市现有170万户市场主体,2023年新增31万户,总量连续12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从数字经济到高精尖特,从低碳转型到智能制造,在已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50%以上企业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40%。

三看创新动能。过去一年,松山湖科学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深入推进,先进阿秒激光重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二期获批立项。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愈发鲜明。

四看产业链条。目前,东莞已经拥有制造业企业约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约1.38万家,制造业体系涵盖34个工业大类、涉及6万多种产品,形成了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000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以及四个千亿级、九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过去一年,9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勇挑大梁,助力引进3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链项目11宗,亿元以上425宗,协议投资超过3600亿元。

五看外贸走势。国外库存减少带来订单回暖;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同东莞产业强支柱与立新柱相向而行,逐渐成为东莞进出口的创新引擎,是拉动东莞外贸实现逆势正增长的一大动能。

东莞稳住欧美日韩发达市场,积极拓展俄罗斯、东盟、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抖音、希音、拼多多等跨境电商新平台蓬勃发展,助力东莞制造扬帆远航。

还有一个容易被外界忽略的,是东莞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全市人口过千万,平均年龄仅33岁。500万名产业工人扎根岗位,与企业发展同舟共济。这500万双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脑袋,是东莞最大的基本盘。

在松山湖,空气里飘着科学的味道,超50位院士常年在莞开展科研活动。全市93个创新团队、2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注入澎湃动力。

锚定高质量长志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共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应有贡献。

东莞经济筑底回升、回稳向好后,将2024年的增长预期设定在5%。在政知君看来,这是一个“起跳摸高”的目标,含金量不一样,难度系数也不一样,体现了一座“双万”城市的担当与志气。

对于1万亿量级的经济体而言,GDP增长5%,相当于500亿元的总产值。

如何保持这个增速?东莞核心的解题思路是,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制造业当家为根本,紧扣大湾区战略,突出“百千万工程”,聚焦“投资年”主题,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充分结合。

危机下,大湾区战略,是东莞最大的风口。

东莞提出,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全面加强与广州深圳重点规划、重大项目、重要机制的对接。研究制定莞深产业协同化规划,争取一批项目纳入深圳都市圈重点项目库,新增两市通办事项不少于100个。加快推动与广深衔接的地铁路线、快速通道建设,争取东莞1号线南接深圳6号线,深圳11号线延长至长安、10号线延长至凤岗。着力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

突出“百千万工程”,东莞以“头号力度”抓紧抓实。

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推动镇村“创先、进位、消薄”齐头并进,打好集体经济升级战。推动长安镇打造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成为全省第三个千亿镇;推动虎门、南城GDP超过800亿元,东城GDP超过700亿元;支持洪梅在数字经济培育、千亩连片“工改工”领域争当“消薄”典型,力争GDP超过140亿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聚焦“投资年”主题,是东莞打造新动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的坚实之基,谋定的长远之局。

把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作为“投资年”主战场,盯紧全年工业投资1400亿元、增长18%以上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投资三年行动计划。

破解产业空间难题,推动30个现代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力争全年“工改工”拆除1万亩、城市更新拉动投资600亿元。

抓好“大招商”2.0版行动,加强产业风口研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汽车电子新赛道,打造大湾区储能特色产业园。

“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能是高质量发展”,一座“经济大市”想要“真正挑起大梁”,这也是应有的自觉。

文字:记者 吴金华 图片:记者 陈栋


相关阅读

  • 2000亿格力电器,摆脱“周期底”?

  • 格力电器,似乎已经走出了下跌周期。近两年随着地产行业的调整,白色家电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企业的估值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龙头已经完全消化了行业的
  • 2023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

  • 1月30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市长覃伟中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2023年前海开发开放活力迸发,2023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4.1亿元,同比增长15.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 江西去年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 江西民生新闻讯 1月30日,江西省保险业服务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提到,2023年,江西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8亿元,保险密度达2226元/人,保险
  • 快讯|2023年湖南存款新增额创历年新高

  • 湖南日报1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记者从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度湖南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7674亿元,同比增长10.7%
  • 快讯|“流水贷”已为2600余户企业放款22.6亿元

  • 湖南日报1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度湖南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透露,2023年,我省加大科技赋能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建成湖南省企业收支流水
  • 快讯|2023年全省金融系统降费让利超200亿元

  • 湖南日报1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度湖南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透露,2023年,全省金融系统为各类市场借款主体让利212亿元;通过持续推进支付
  • 2023年焦作市普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

  • 昨日,记者从全市公路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我市普通公路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8.2亿元,占年度总投资的102%。今年我市计划完成公路项目建设投资6亿元,其中,普通国、省干线项目完成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2023,东莞顶住了!2024,东莞向前冲!

  • 2023年,Mate 60系列在核心科技上的突破,让华为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焦点。闪耀的聚光灯下,华为身后的城市东莞,被舆论场关注、讨论。东莞是狭路生风之城,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
  • 陕历博推出两大贺岁展

  • 龙年新春佳节至,祥瑞之气满乾坤。在甲辰龙年来临之际,“腾飞天宇的中国龙——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鎏金铁芯铜龙”“壁上丹青 盛唐气象——唐韩休墓壁画考古发掘与保护展”两大
  • 国网荆州天门市供电公司:织密监督网 筑牢防火墙

  • 进入冬季以来,随着办公场所取暖设备的使用,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国网荆州天门市供电公司纪委联合后勤,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