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跨越近三千公里,十个月大的藏族“小黄人”在杭获新生

日期: 来源:抽屉视频收集编辑:抽屉视频

瑞雪兆丰年。

透过玻璃窗,2024年的第一场雪来到了杭州。

温暖的病房里,被病号服包裹着的德勒(化名)睁大了眼睛,伸着黄黄小手想要妈妈抱。


杨茜 摄

只有10个月的他并不知道,接下来他将迎来人生中可能最大的一次难关——进行肝移植手术。

而这一场手术,是从西藏昌都到浙江杭州,跨越近3000公里的爱心救助。

藏民微信求助

医生发朋友圈招募藏语志愿者

这段缘分要从1月中旬的微信说起。

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小虎在一个病友群中,发现了一名妈妈的求助,并加了微信私聊。

从断断续续的聊天中,周小虎了解到,这名藏族患儿“黄疸原因待诊、肝功能不全、脐疝”,当地医院建议进行肝移植治疗。经过病友介绍才联系上了浙大二院。“他不是我们接诊过最小的患儿,但他情况是比较危急的,我们都挺重视的,可是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沟通,妈妈并不精通汉语。”

因为患儿年龄小,需要儿科提前介入,周小虎就患儿的情况告知了儿科主治医生陈小泉,争取多学科合作。在得到家属同意前往就医的答复之后,他们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另一半是沟通问题,语言障碍一直存在。”

情急之下,1月17日下午4点左右,陈小泉发了一条朋友圈,招募藏语志愿者,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我原本想的是,2700个微信好友中有不少浙大的学生,他们中懂藏语的概率会高一些,总会有人看到。”

意外的是,仅仅一分钟后,陈小泉就接到了第一个电话。“我能联系上会藏语的朋友。”随后,“核裂变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电话接踵而至,“从来没有接过那么多电话,几百个是有的,一直到晚上11点。”因为当天他值夜班,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删除了朋友圈。

这些来联系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援藏干部、导游、民族大学老师、医生、民宿老板,大部分以学生为主。

“感激之外,我收获了更多的底气!”陈小泉说,虽然后来患儿精通汉语的叔叔跟随来杭,暂时不需要志愿者,但是这次“无心插柳”的行为,让他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力量”,“即使个人有困难,就算互不相识,但是全社会都是坚强后盾。”

患儿通体发黄

病友推荐到杭州做肝脏移植

新生儿患病,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晴天霹雳。

就算卓玛(化名)抱着儿子,飞机落地杭州的时候,她依然有不真实的感觉。

一家人都是最普通的藏民。卓玛的丈夫在藏区打工,她在家里照顾孩子。夫妻俩已经有了一个7岁的女儿,去年年初,德勒的出生让一家人倍感高兴。虽然是早产,德勒在保温箱里住了46天后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卓玛发现小德勒皮肤很黄。当地医生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常说的“黄疸”,嘱出院后多晒太阳。结果晒了几个月的太阳后,德勒依然是个“小黄人”,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逐渐从头面部皮肤逐渐进展为全身皮肤及眼睛黄染。

在德勒9个月大的时候,当地医生建议卓玛带着孩子去四川看病。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卓玛,在姐姐的陪伴下,抱着德勒头一次坐了飞机,到了四川。


胆道闭锁,需要换肝。对于疾病,卓玛一无所知,但是“换肝”她是知道的,“我当时给他爸打了视频电话,我们俩都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除了皮肤发黄,也没其他毛病,竟然要换肝。”卓玛拿不了主意,便带着德勒回了家。

可是她一直放心不下孩子的病。在短视频平台,她看到了不少有相似症状的孩子,她就私信对方想寻求帮助。也是在病友的推荐下,她第一次知道了浙大二院。

“说实话,当时家里已经没有积蓄了。但是当时联系的医院医生都说还有希望,所以我们考虑再三,还是来了。”卓玛说,“我没怎么出过门,特别害怕,也担心找不到医院。”在经过大半天的飞行之后,1月18日傍晚,在出站口看到两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时,卓玛的心才算定了下来,“很周到,很温暖。”


医院供图

院方的派120救护车,载着“远道而来”的卓玛母子,一路疾驰。

几天时间匹配合适肝源

手术费用由团队公益基金会负责

全身发黄的德勒,很乖,医务人员都喜欢抱抱他。


医院供图

10个月的宝宝,体重只有10斤重。

入院后,德勒接受了全面评估,情况并不乐观。医院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纠正贫血和低蛋白,为肝脏移植做好充分的准备。

肝脏移植,并不容易。首先要找到合适的肝源。

卓玛是做好了持久战的打算。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吧,正好有一个合适的肝源,和德勒也匹配,移植手术定在了1月22日。

卓玛悲喜交加。“早点手术,我们就能早点回家。可是,这手术费怎么办?”

她的担忧,浙大二院肝移植团队都看在眼里。团队建立的“儿童肝移植公益基金”,专门为困难患儿家庭提供帮助,缓解看病的资金压力。德勒成为了受助的幸运儿之一,这次的医药费、手术费都得到了资助。

“真的很感谢杭州,感谢医院,感谢大家。对我们一家太好了。”卓玛满怀感激。


杨茜 摄


杨茜 摄

1月22日早晨,远在西藏的德勒爸爸,刚刚结束通宵班,赶去大寺庙为德勒祈福。卓玛也紧张地陪伴孩子左右。

负责为德勒手术的,浙大二院院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伟林教授和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严盛教授共同为德勒主刀。王伟林教授介绍道:“德勒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功能衰竭比较严重,我们为他施行了劈离式儿童肝移植手术。在此感谢伟大的捐献者。”据了解,这次捐献者的肝脏,只用了左边一小块来给德勒移植,右边主要的肝脏救了一个成年人。

将近晚上8点,记者从医院得到消息,在历经了6个小时,德勒的手术顺利完成。接下去,德勒会由浙大二院肝移植团队、综合ICU、儿科、护理等团队来共同照护,做好这份生命的接力。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潮新闻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童小仙 来鑫萍


相关阅读

  • 森林消防坚守“元旦” 执勤一线“不打烊”

  • 元旦代表着新的开始、团圆和愿望,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假日的氛围,“康巴高原”甘孜,也成为许多群众假期出游的目的地。12月30日,在如织的游人中,一列橙红色的身影格外瞩目,甘孜支队道
  • 元旦我在岗|坚守岗位 守护青山

  • 岁岁静好,所行皆坦途;满怀期待,奔赴新篇章。随着元旦节的到来,森林火灾隐患日渐突出,针对不容乐观的森林防火形势,12月31日,凉山森林消防支队木里大队六中队结合驻地实际,多措并举,全
  • 2023年西藏译制完成108部藏语影片

  • 2023年西藏自治区民族语译制电影研讨会暨影片评优和业务培训活动19日在拉萨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3年西藏自治区电影公共服务中心共译制完成108部藏语影片。图为活动现
  • 如何用一生爱网球?费德勒这么说

  • 103个单打冠军、20个大满贯、310周世界第一、连续19年获得ATP最受球迷欢迎奖……费德勒在网坛留下了令人难忘的成就。2002年开始征战上海大师赛,退役后,他又以赛事“超级挚友
  • “西藏数字零工市场”藏语版小程序上线

  • 记者从自治区人社厅获悉,近日,“西藏数字零工市场”藏语版小程序正式上线微信与支付宝,开启了“西藏数字零工市场”深度广泛应用新阶段,服务基层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悉,今年7月,自
  • 曲麻莱税务:坚守在4226的那抹蓝

  • 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自碗口大小的一泓泉水在曲麻莱县麻多乡草甸下渗出,汇集而成一路奔流向东的黄河滚滚。这里是平均海拔4226米的曲麻莱县,常年的风雪肆虐让茫茫无边的滩地成
  • 繁星 | 羊卓雍措的遇见

  • 进藏第三天,我们租车自驾去了羊卓雍措。措在藏语里就是“湖泊”的意思。羊卓雍措,藏语意为“天鹅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我们从拉萨一路向西南方向出发,318国道一路美景相伴。
  • 琼结县加麻乡昌嘎村:家园秀美 生活甜蜜

  • 秋末的阳光在云层间躲闪着,透过村道两旁茂密的沙柳,斑驳的阳光更显温柔。一排排藏式小院,“隐藏”在高大、金黄的杨树之间,展现出宜居乡村的宁静、美好。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琼结
  • 西藏藏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 近日,由西藏大学尼玛扎西教授牵头承担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西藏自治区藏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该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提升了藏文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为森林公安创作对联两副

  • 张润东 撰联/书法横批:山川增辉清风明月总有情绿水青山皆是春横批:忠诚卫士好山好水好森警护蓝护绿护生态作于2024年1月22日·天中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全力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 近年来,会宁县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要求,统筹“水发展、水执法、水支撑、水管理”,突出“水稳定、水环境、水流域、水动能、水安全、水资源”,不断夯实
  • 男子醉酒开车上路 遇夜查竟弃车逃跑

  • 如今,喝酒后要么不开车,要么找代驾,这早已成为驾驶人的共识。然而,对代驾公司员工于某而言,在明知酒后不能开车的情况下,他却选择喝酒后自己继续开车上路。日前,石家庄交警在夜间开
  • 西藏隆子县:打造蔬果产业园区

  • 图为基地管理人员在查看蔬菜配送准备情况。记者 李洲 摄图为群众在蔬菜基地采摘小尖椒。记者 李洲 摄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抓好“菜篮子”工程,采取“公司+基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