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诗人的另一面 | “初唐四杰”的20岁

日期: 来源:济南时报收集编辑:济南时报

记者:徐敏

自古至今,20岁前后都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古人也大多在这个年龄阶段从读书转而走向仕途。“初唐四杰”是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青年文人群体,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浪漫却又遭遇悲惨。在20岁前后,他们也迎来了人生中或迷茫或高光的时刻。人们至今迷恋“四杰”的诗文,除了因他们是青年才俊之外,也因为他们诗文中呈现出来的青春特质。

 “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中后期富有才华的4位诗文作家,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最早将其称为“四杰”的文字记载见于《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他们主要活跃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勇于改革齐梁浮艳的诗风,诗文风格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

后世将其四人并称的原因除了文学才能之外,还因为四人均是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现存史料对他们具体的生卒年份大多没有确切记载,可以确定的是,骆宾王是其中最年长的一名。骆宾王出生于公元630年前后,卢照邻比骆宾王小10岁左右。王勃和杨炯均出生于公元650年前后。骆宾王不仅是最年长也是成名最早的一位。年仅7岁时,骆宾王便写出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小诗《咏鹅》,从而颇有名声。

据学者骆祥发的《初唐四杰年谱摘要》以及其他学者研究资料可以推断,20岁左右时依然顶着“神童”光环的骆宾王,经历了人生中相对平稳和低沉的一段时间。十几岁时,骆宾王跟着在齐地博昌(今山东博兴)任县令的父亲定居在山东,接受家庭教育,受到了齐鲁学风的熏陶。没过多久,其父因病在任上去世,此后骆宾王度过了一段困窘的青少年时光。几年后,大约20岁左右的骆宾王移居兖州,可能是依傍父亲的故旧。差不多同时期,已饱读诗书的骆宾王上京应试,但是没有中举。当时正逢大唐盛世,人们好斗鸡、赌博之为,心情落寞的骆宾王也参与其中,并且几度与赌徒纠缠在一起,这也是他一生洗不掉的污名。不过,用今天的话来说,年少轻狂时谁还没有过一段放纵的经历?

未取得功名的骆宾王并没有在长安停留太久,而是很快离京南下去江浙探亲,同时筹措生活之资。这一时期,骆宾王作诗《途中有怀》《望乡夕泛》。这两首约20岁时所作的诗虽然不及其代表作《咏鹅》《在狱咏蝉》《讨武曌檄》,却也不乏“落宿含楼近,浮月带江寒”“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等佳句。虽然人生一度落寞,骆宾王的诗文之名却甚高。

 “四杰”之中出身最好的当属卢照邻。卢照邻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家人便给予他良好的教育。对自己早年的经历,他在《释疾文·粤若》中这样写道:“余幼服此殊惠兮,遂阅礼而闻诗。”卢照邻10多岁时,就拜入当时著名学者曹宪、王义方的门下学习《三苍》《尔雅》以及经史知识。少年时期得名师悉心教导,再加上自身刻苦钻研,青年时期他就一身才气。卢照邻对自己的才华十分自信,认为自己“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

20岁那年卢照邻前往长安求仕,可谓意气风发,被后人誉为初唐七言歌行代表作《长安古意》大约就是作于此。明代蒋一葵在《尧山堂偶隽》中记录,著作局(唐代官署名)院内有双槿树,卢照邻作《双槿树赋》,赋成后大家竞相传抄,而著作局亦被称为“双槿署”。有朋友的推崇和引荐,加之本人确有文才,卢照邻名声大噪。唐高祖的儿子、高宗的叔叔邓王李元裕“以朋宾之礼相待”,并与20岁的卢照邻结为布衣之交,延请卢照邻去府中任职。虽任的是“典签”这样的小文书,但李元裕格外优待和赏识他,称其为“此吾之相如也”。邓王府藏书甚多,卢照邻基本都看过,且过目不忘。他跟随邓王迁徙于京城及各处任上约十年之久,“自言少年游宦,来从北燕,淮南芳桂之岭,岘北明珠之川”。

杨炯与骆宾王一样也是“神童”出身,并且他的“神童”身份是“官方认证”的。杨炯幼年时期的诗文,现存史料并无较多记载,但他的才华亦不可小觑。《旧唐书》上这样写道:“炯幼聪敏博学,善属文。神童举,拜校书郎,为弘文馆学士。”唐朝童子科的年龄限于10岁以下,杨炯小小年纪就获得了童子科及第,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神童。10岁的杨炯就“待制弘文馆”,也就是在这里读书学习,等着参加科考后被授予官职,这一待就是16年。于弘文馆,杨炯在与同龄人一起读书中度过了自己的20岁。起初能够“待制”,年少的他感到满足,随着年岁增长,他的阅历和学识逐年加深,“学而优则仕”的信念强烈地萌动,其间还创作了《青苔赋》《幽兰赋》来表达自己渴望仕途的情志。

26岁那年,杨炯终于在京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虽然杨炯一生没有担任过高官,却是“四杰”中唯一善终的一个——约43岁那年无悲无喜卒于盈川县(今浙江衢州)任上。

“四杰”的代表作中,读者最熟悉的除了骆宾王的《咏鹅》外,就要数王勃的《滕王阁序》了,他也因此在后世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与其他三人相比,王勃是没有经历过中老年时期的永远的青年人——他29九岁那年溺水而亡。关于《滕王阁序》的具体创作时间,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议,有说创作于22岁或29岁时。千百年来,这篇被誉为“唐人短歌之绝”的散文令无数后世学者仰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无人不张口成诵。

“四杰”并称,除了因他们是同时代的青年才俊之外,也因为他们诗文中具有共同的青春特质。他们少年成名、头角峥嵘、豪情万丈、渴望入仕。四人均是接受传统儒家教育长大,思想上倾向于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以博取生前身后名。在未曾踏足官场之前,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宏伟抱负。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抒发豪情;“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杨炯待制弘文馆多年,除了《青苔赋》《幽兰赋》表明其入仕无门的苦闷,更有一组边塞诗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卢照邻与杨炯一样,也对作战沙场充满向往之情。他写“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乾”,字字句句皆是豪情壮志,热血男儿的形象跃然纸上。骆宾王在自传体长诗《畴昔篇》的开头描述了自己上京赶考时的意气风发,然而,名落孙山后的失意愤怒促成他写下的《途中有怀》,更能展现出他内心对于仕途通达的极大渴望,字里行间洋溢着怀才不遇的悲愤郁闷。

“四杰”对诗文的开拓也崭露出青年人的勃发气象。在他们扬名之前,活跃于文坛的是辞藻华丽、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因皇帝赏识所以效仿者颇多,齐梁浮艳诗风大有复原之象,宫廷中弥漫着一股绮丽雕琢之气。“四杰”于此时横空出世,为唐诗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他们将诗的主题范围扩大,使得诗歌不再局限于宫廷这一四方天地,而是转向现实、贴近百姓,不仅描绘市井生活,更延伸至边塞苦寒。诗的类型就此日趋多样化,除了边塞诗外,还有咏物诗、咏史诗、山水诗、送别诗等,诗风清新刚健,一洗朝中俗气。

他们,写出了属于初唐的“青春之音”。

编辑:周末

相关阅读

  • 心动不止,看见刹那

  • 文蕴心志,句描政法当放大镜遇上西法大找寻诗文之美沉浸文化底蕴


    根据提示点击图片相应位置,在美景中找寻西法大中的一句一文,用心感受放大镜下的西法大吧!

    ·姑苏城外寒山
  • 钱塘江丨边塞诗祖骆宾王

  • 浙江新闻客户端 吴潮海唐朝的边塞诗,起源于初唐,到盛唐时处于高峰期。在唐诗中,为何能形成独特的派系——边塞诗?这是因为唐朝开国之后,边境经常用兵,从而“崇武”成为一种时尚,不
  • 9首超长的经典古诗文,你能背到第几首?

  • 这个春节假期,岳飞庙、剑门关等景区推出“背诵古诗文免费游景区”等活动,不少游客下场挑战。294字的《蜀道难》,330字的《木兰辞》,616字的《琵琶行》。网友:儿时总有些意想不到
  • 王昭華:贺《我的卧虎湾》创刊七周年

  • 我的卧虎湾,顾问编审强。马达挂帅印,诗文书画棒。文有微火哥,诗意赞太阳。狂草学毛体,行草习二王。庆国评论员,诗评最擅长。举一能反三,触类旁通畅。作者受启
  • 深圳举办“感谢师恩”主题诗文朗诵

  •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谢吾师。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深圳市举行“感谢师恩”主题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诗人的另一面 | “初唐四杰”的20岁

  • 记者:徐敏自古至今,20岁前后都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古人也大多在这个年龄阶段从读书转而走向仕途。“初唐四杰”是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青年文人群体,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
  • 冬季大练兵丨在检验中促成效 在考核中促提升

  • 为进一步检验支队冬季大练兵训练水平,全面提升消防员身体素质,近日,总队政治部孙锦社主任带审计处处长王维、教育宣传处助理员许进龙、战训处助理员米尔扎提等一行4人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