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潮汕英歌再度“破圈”,为什么能?

日期: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收集编辑:南方Plus客户端

文 | 丁建庭

03:41

这个端午假期,潮汕英歌再度“破圈”!

如果说春节“破圈”破的是英歌小众的圈,让全国人民喜欢上潮汕英歌,也让潮汕英歌赢得“中华战舞”的美誉;那么端午“破圈”破的就是英歌舞种的圈,不仅在与现代街舞的Battle中不落下风,还能与现代街舞实现完美融合。

对于这次“破圈”,有人认为“英歌舞的观赏性更强了”,有人感叹“国际街舞混搭国潮非遗,岭南文化火起来”,有人评价“民族的东西跟现代街舞融合,创意满满”,有人思考“文化传承发展就应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

“破圈”让潮汕英歌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偶然的契机很重要,但长期以来创新不守旧、包容不封闭,更为关键。

据《潮阳县志》记载,“从明代开始,潮阳始有英歌”。英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籍可考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传承发展至今充分展现出两大特性:创新性、包容性。

英歌表演大都取材于梁山好汉故事,动作威猛阳刚、服饰色彩鲜艳、音乐热闹欢快。透过历史的长镜头可以看到,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英歌从最初的动作简单、套路单一、阵型单调实现了向动作复杂、套路多样、阵型变化的转变,英歌服饰、道具的不断更新迭代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诚如祖籍潮汕的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所说,如今的英歌舞比过去好看多了,“跳英歌的招式更丰富,服装更漂亮,阵势更气派”。

“采九州之精华,纳四海之新风”,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潮汕英歌也有这一明显特征。有学者认为,“南舞北相”的英歌舞是中原文明向南传播与岭南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以潮阳英歌为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当地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

这一次,潮汕英歌融合现代街舞令人耳目一新,再次让人们看到其创新性、包容性的特性。英歌的刚劲、威武、奔放,街舞的炫酷、时尚、自由,在创新和包容中完美融合、交相辉映,给人以中西会通、古今交融的震撼。

创新性、包容性,也正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每一种文明的延续,每一种文化的传承,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

这,就是潮汕英歌“破圈”“出圈”的深层答案。


相关阅读

  • 海口市美兰区将举办“美兰正当潮”街舞展演

  • 6月23日至24日,海口市美兰区将举办“魅力美兰 潮玩文化节”周末市集三部曲——Welcome“兔”美兰,释Fun“新活力”活动。活动期间将举办“美兰正当潮”街舞展演,届时将为现场观
  • 拥抱预制菜“新蓝海” 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 在2023汕头预制菜美食博览会开幕式上,现场发布《汕头市加快推进潮汕菜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措施》《汕头预制菜品牌建设十大行动方案》《汕头市潮汕菜预制菜产业发展规
  • 粤东城际铁路浮洋站先期工程中跨主墩完成施工

  •   日前,笔者从潮安区获悉,覆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客运交通网络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项目潮安段工程自开展以来,交地、测量、评估、拆迁、施工等各环节有序进行。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潮汕英歌再度“破圈”,为什么能?

  • 文 | 丁建庭03:41这个端午假期,潮汕英歌再度“破圈”!如果说春节“破圈”破的是英歌小众的圈,让全国人民喜欢上潮汕英歌,也让潮汕英歌赢得“中华战舞”的美誉;那么端午“破圈”破
  • 黑青稞助力西藏农业发展

  • 2023年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认证,西藏山南市隆子县被确认为“世界最大黑青稞种植基地”。黑青稞作为隆子县“四黑”特色产业之一,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隆子黑青稞无公
  • 赏非遗包粽子 鼓东街道开展多彩活动迎端午

  • 初夏六月风光好,粽香四溢欢乐浓。端午来临,鼓东街道各社区“粽”情一夏,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庆城社区6月19日,“粽享端午 情满社区”——2023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鼓楼区
  • 夏日午后的庭院

  • 夏天的午后在自家院子里独坐,除了蝉鸣,一片沉寂。背阴墙脚的绿苔幽幽地散发着凉意,而墙头下的风却是干热的。水池在葡萄架底下,池子里贮着大半池水,镇着一个西瓜。爬到葡萄架上
  • 文科生,求职市场最尴尬的存在

  • 假如就业有段位,众多学科中,文科生一定是垫底的倔强青铜。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人文学科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低,只有41.3%,与offer获得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