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抓好“玉米+肉牛”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 来源:活力内蒙古收集编辑:活力内蒙古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提出,内蒙古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以来,丰镇市充分立足县域生态农牧业发展条件,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以赴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谋划,助推产业发展

        丰镇市坚持把玉米、肉牛产业作为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根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推出“玉米+肉牛”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将玉米秸秆加工成肉牛饲料,肉牛粪便通过集中处置沤制成有机肥,有效提升土地养分。不仅提高了农畜产品产量,还能解决肉牛养殖粪污污染、秸秆回收等环境整治难题。以“玉米+肉牛”产业为核心的“种、养、加、销”四位一体农畜生态循环产业链条,有效促进了肉牛养殖、玉米种植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肉牛养殖方面,实施“肉牛扩群倍增”行动,以丰川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为核心,以丰隆、润丰两个万头肉牛养殖场为载体,以700万元养殖到户补贴为措施,大力发展户繁场育的模式,搞好肉牛的自繁和外购。玉米种植方面,大幅增加主导产业,打造了20万亩高标准玉米核心种植区,玉米种植规模逐年增加,在三乡五镇和南城区的滩川地、下湿地、适宜的坡梁地等区域形成玉米集中连片种植区,到户补贴690万元,大力发展了鲜食玉米、高蛋白饲料玉米、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产业。今年,丰镇市肉牛存栏8.98万头,年需饲草24.03万吨;玉米种植面积完成50.8万亩,其中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25万亩,产量达到16.25亿斤,肉牛养殖饲草料供应充足,极大保障了循环模式的顺利运行。

        完善措施保障,增强产业后劲

        丰镇市在将玉米、肉牛产业列为全市主导产业之后,从政策落实、资金支持、科技服务、用地需求、良繁体系、设施配套等各个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种玉米、养肉牛积极性,为助推玉米、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丰镇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丰镇市“十四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良种工程。以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为父本,培育良种肉牛,采取黄牛冷配、肉牛扩繁的方式,依靠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合作社等,配置适宜养殖模式。三是做活市场营销。在隆盛庄镇建设年交易量30万头的肉牛交易市场,通过强化活牛交易管理和规范化运营,引进拍卖、电子商务等先进交易手段,营造公平诚信交易环境。四是做强加工产业。在丰川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设牲畜屠宰生产加工基地,走中高端肉牛产品路线,打造牛肉区域性公共品牌,让丰镇肉牛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融合

        立足全市玉米、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以丰川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为基础,丰镇市成功申报创建了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预计到2026年,产业园区肉牛养殖达20万头,玉米种植达60万亩。产业园总产值达42亿元,主导产业产值达37亿元,其中一、二产业产值分别达9亿元、28亿元,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80%。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质量

        丰镇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发挥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实施了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看禾选种平台建设等项目,以期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安全高效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二是积极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学院合作,引导全市肉牛养殖户和周边农户进行科学繁殖。三是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围绕有机旱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肉牛杂交改良等13项实用技术开展全覆盖式培训。四是建立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做到育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服务全覆盖。

        强化龙头带动,拓宽产业链条

        丰镇市大力扶持丰隆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丰隆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建肉牛交易市场1个、牲畜屠宰场1座,目前均已开工建设。肉牛交易市场建成后年交易量可达30万头,年交易收入预计500万元,项目流转农民耕地1万亩,农户直接受益150万元;牛场常年用工50人,人均月工资5000—6000元,务工收入300万元;项目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玉米2万亩,企业订单收购,每亩可增收100元,种植户可直接增收200万元。同时,引进内蒙古绿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高玉米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延长玉米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实践》2023年第11期


相关阅读

  • 正阳县:牛产业拓宽致富路

  • 驻马店网讯(记者李玉荣 见习记者 余川)“哞,哞……”近日,记者走进正阳县铜钟镇闫庄村肉牛养殖户闫瑜家,看到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自在地吃着用本地秸秆制作的饲料。50岁的
  • 张家口万全:鲜食玉米的“电商经”

  • 一年网销1亿穗!你没看错,这就是来自咱们河北万全的鲜食玉米。 这里的玉米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张家口市万全区处于北纬40°—42°之间世界玉米种植黄金带,出产的玉米
  • 推荐一款适合冬季的热饮!

  • 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将食品的温热寒凉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运用,使人体阴阳平衡。分享一道温润滋养、清热生津的美食汤水——马蹄玉米羹,不仅能够抵御寒冷、滋润干燥,还能
  •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粮仓”

  • 原标题:盐碱地变丰产田,沙地变良田,旱地变高产田——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粮仓”  秋日里,记者航拍靖边县天赐湾镇银湾村秋粮绿色高质高效农业节水综合试验示范区。该村综
  • 新疆粮食为何能创出多项纪录?

  • 记者 刘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新疆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挖掘水资源潜力,新增耕作面积,强化政策和技术引领,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新疆粮食全年总产首次突破2000万吨
  • 正阳:做强牛产业 拓宽致富路

  • “哞……哞……”隔着圈舍,在远处就能听见阵阵牛叫声。近日,走进正阳县铜钟镇闫庄村肉牛养殖户闫瑜家,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自在地吃着本地秸秆自制的饲料。50岁的闫瑜是
  • 甘肃宁县:肉牛产业实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

  • 寒冬时节,走进宁县中村镇孙安村村民卞维新的养牛场,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毛色鲜亮。“我从去年开始养牛,最初买了18头肉牛,今年出售10头,每头净收入3000元左右。今年在县、乡政府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抓好“玉米+肉牛”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提出,内蒙古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
  • 敦煌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敦煌市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供给多元、服务优质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关心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家门口“
  • 浙音声歌学子与家乡国家级非遗姚剧的深刻邂逅

  • 在浙音声乐歌剧系 22 级研究生周利亚的眼中,家乡余姚的戏曲总是显得那么熟悉却又陌生,虽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余姚人,但与姚剧的距离却好像很遥远。2023年春天,导师洪艳老师建议她
  • “硬汉”服务乘客很柔情 “三点服务法”受赞扬

  • 隋克彬是城运控股交运温馨巴士626路公交车的一名驾驶员,他是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豪爽、直率,却又不失细腻与温情。在长达20年的公交运营服务中,隋克彬总结出了独特的“三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