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甘州:“五良”驱动肉牛产业“牛”气冲天

日期: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收集编辑: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融媒讯(记者 何长凯 王凯 通讯员 赵兴有)近年来,甘州区坚持以“张掖肉牛”品牌价值提升、产品提质、效益提高为目标,通过“良种”固本、“良舍”强基、“良料”保产、“良医”提质、“良法”提效,加快构建现代肉牛全产业链体系,着力推动肉牛产业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石岗墩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存栏8000多头,其中能繁母牛3500头,2023出栏1.1万头,实现销售收入达2.3亿元。从2004年至今,通过初期的“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荷斯坦、夏洛莱”品种的杂交,“河西牛”的育种已进行了四个世代的改良,2016年承担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张掖肉牛良种选育与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先后被认定为部级、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等。

甘肃张掖肉牛良种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跃勇说:“通过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实验站平台邀请岗位科学家对育种工作进行多年的技术指导,形成了育种母牛580头,种公牛10头的核心育种群,完成大量的性能测定、肉制鉴定、淘汰整群等工作。河西牛的育种进行了4个试代的改良,生长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河西牛的申报审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好品种培优“升级战”, 强化“良种”繁育,夯实产业品质根基。依托西门塔尔改良牛遗传性能稳定和西杂牛群体规模大的优势,扶持壮大万禾、玺峰、盛隆等7个育种场,持续开展性能测定、系谱登记、遗传评定等育种基础工作,每年安排资金300万元,选育入库育种群母牛1980头、种公牛20头,不断扩大“张掖肉牛”影响力。写好品质提升“大文章”。 同时,制定出台一号文件配套政策和肉牛冻配改良补贴政策,建成标准化肉牛冻配改良点20个,促进改良工作有序开展。每年为每头能繁母牛免费提供2支优质冻精,全区肉牛能繁母牛达13万头,占存栏50%以上,年授配改良肉牛10万头以上,以西门塔尔为主的肉牛改良率达98%以上。

“通过创建国家级种畜场,进一步提高我区肉牛品质、市场认知度和养殖效益,培育品种质量优、养殖效益高、区域特色鲜明、品牌效益明显的河西牛种群,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通过种牛交易增加单头牛的经济效益,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甘州区盛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场长刘钰说。

在碱滩镇甲子墩村甘州区优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整齐的圈舍映入眼帘,牛儿悠闲地吃着青贮的饲草,养殖户徐建涛正在为自家的牛儿准备着早餐,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新的养殖场建好,不仅养殖规模也扩大,机械喂养也方便很多。“我现在存栏230头牛,养了70多头母牛,平均1年能下60~70个牛犊子,一年政府能补3万多块钱,政府的政策好,这几年养牛的信心也有了。”

甘州区持续实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落实补助资金1.18亿元,大力推行“整村推进、分户饲养,小规模、大群体”扩繁模式,培育存栏5头以上养殖户12033户。推行高效养殖。以“三退一进”为抓手,建成甘浚镇光明村、碱滩镇甲子墩村等人畜分离肉牛养殖场区157个,培育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数字化牧场11个,大力实施万头镇、千头村、百头社、十头户“万千百十”工程,全面落实“见犊补母”激励政策,以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为重点,培育沙井、甘浚、党寨等万头肉牛乡镇10个,甘浚镇小泉村、党寨镇中卫村等千头村75个,百头社567个,10头以上养殖户2966户。

碱滩镇甲子墩村主任徐军说:“自从养殖小区建成以后,实现了人畜分离,管理方便了,饲养也方便了。数量翻了一番,农户收入也增加了,养殖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近年来,甘州区坚持粮饲兼顾、草畜配套,保障“良料”供给,稳定产业配套支撑。连续10年实施粮改饲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以“代耕代种”“委托服务”“订单作业”等方式,发展青贮玉米、苜蓿草和燕麦草等饲草30万亩以上,年产饲草100万吨以上。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配齐青贮收获机、粉碎机、裹包机等饲草料加工设备,组织开展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建立壹点红农牧、区域性饲草料配送中心3个,打造秸秆饲料化“中央厨房”,有力保障肉牛产业优质饲草料供应,实现以草替粮、以草换肉。

甘肃农垦祁连牧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王海峰说:“去年以来,采用‘五良’标准化的技术,育肥西门塔尔和安格斯肉牛,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每年秋天根据我们来年的饲养计划,做好全周青贮的制作和压片玉米的饲喂。压片玉米可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同时我们通过圈舍的改造,使传统的拴养模式变为现在的散养,大大提高了牛肉品质,也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现阶段我们存栏肉牛5000多头,预计今年我们出栏7000—8000头。”

好的养殖更是离不开动物防疫工作,甘州区靠实动物防疫责任,提升“良医”服务,降低产业经营风险。严格落实“区级人员包乡镇、乡镇人员包片区、村级防疫人员包村社(场)”的兽医服务责任机制,每年配套防疫经费100万元,无缝衔接开展春秋畜禽集中免疫,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98.5%,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创新疫病防控机制,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养殖场3个、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3个,打造“先打后补”试点牛场4个,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受到省畜牧兽医局通报表扬,甘州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

甘浚镇兴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毛启亮说:“我从事肉牛养殖行业将近20年,这些年发展离不开区、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在饲养管理和疫病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镇畜牧站防疫人员每年对春秋两季防疫和饲养管理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疾病少了许多,现在我对肉牛养殖这个行业比较有信心。 ”

甘州区肉牛产业技术专家服务团团长刘彦甫说:“今年以来,甘州区肉牛产业技术专家服务团紧紧围绕我区肉牛产业发展实际,以推进‘五良’养殖技术为抓手,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养殖场(户)根据市场需求,做好养殖计划。通过推广全日粮饲喂技术、犊牛早期断奶补饲技术、病源学、血清学实验室诊断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鼓励养殖场(户)参与肉牛产业链的延链补链,推动肉牛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去年,区上制定出台《甘州区以“五良”技术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动散养向规模、规模向标准、标准向高质转变,为全市畜牧产业发展树立标杆、作出示范。今年,甘州区将坚持“五良”养殖法不动摇,不断提高基层服务实效,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养殖技术应用,持续擦亮“河西牛”金字招牌,全面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区牛存栏量达29.43万头、出栏量达18.59万头,牛产业产值实现46.6亿元。


相关阅读

  • 菏泽市:“舌尖产业”让发展“有滋有味”

  •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山东省菏泽市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加工产业确定为菏泽市重点打造的十大产业链之一,实施了重点产业“链长”负责制。2023年,菏泽
  • “双子塔”成型,济南东部城区再添地标性建筑

  •   6月11日,在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由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承建的A#楼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其东侧的二期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后,外部玻璃幕墙安装也接近尾声,舜华路两侧目前
  • 汤阴菜园:红花丰收采摘忙,多元经济促增收

  • 时下,菜园镇东街村的红花正值采摘季。田间地头,迎风盛放的红花如火如荼,红彤彤的铺展在田野里,远远望去,仿佛燃烧着的朝霞,映衬出农民们的“红火”日子。红花地里,村民忙着采摘红花
  • 甘州:护田忙 丰收望

  • 甘州融媒讯(记者 郑旺)眼下,正值农作物以及果蔬夏季田间管护的关键时期,甘州区利用晴好天气,有序开展农作物管护等农事活动,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当前,甘州区的4.45万亩小麦长势喜
  •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甘州这样推进!

  • 甘州融媒体 (记者 郑旺)近年来,甘州区借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把建基地、兴园区作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围绕“一粒种、一篮子菜、两头牛”三件事,谋划
  • 甘州:深化节水意识 共建美好校园

  • 甘州融媒讯 (记者 蒋婷)为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同学们的节水意识,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甘州区积极创建“节水型学校”,引导和培养学生们自觉投入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甘州:“五良”驱动肉牛产业“牛”气冲天

  • 甘州融媒讯(记者 何长凯 王凯 通讯员 赵兴有)近年来,甘州区坚持以“张掖肉牛”品牌价值提升、产品提质、效益提高为目标,通过“良种”固本、“良舍”强基、“良料”保产、“良医
  • 中阳:孙燕飞就全县安全工作进行调研

  •   6月12日,县长孙燕飞深入金罗镇、宁乡镇就全县安全工作进行调研。县委常委、副县长任海涛一同调研。  在金罗镇和宁乡镇消防工作所,孙燕飞认真查看档案台账,了解消防人员
  • 潍坊寿光:蔬菜交易上“云”

  • 在寿光,农民到合作社销售蔬菜,只需刷一下卡,后台就会自动记录交易农产品的种类、重量、等级、单价等信息,合作社负责人可直接通过平台进行货款支付,蔬菜交易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