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文化类线下活动火热开展 成都公共空间何以“蓬勃生长”?

日期: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收集编辑:成都日报锦观

11月10日晚上7点,刚下过雨的街道透着些许凉意,红星路一段的一家独立书店里却热闹非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几十个人聚在几十平米的店里,围绕着爱情主题畅所欲言。“与其说这是一个书店,不如说这是一个承载了书店功能的公共空间。”空间主理人燊燊说道。

10月26日,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在蓉举行,成都猛追湾凭借复调城市空间摘得了“特别奖”。近两年,以类似猛追湾这样的街道、空间为依托,成都文化类线下活动变得十分蓬勃。作为人群的聚集地,一种名为公共空间的新生态开始在成都“蓬勃生长”。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成都的多个公共空间进行调查。

现状

脱离网络重返线下

线下活动的蓬勃推动公共空间发展

暖黄的色调、明亮的灯光、好闻的香薰……一走进空间,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感觉。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月前,九月(化名)参与一场独立书店自主举办的活动。这场活动的话题有关自我构建,吸引了193人参与。

“最大的感受是同类聚集,在这个线下空间我和很多人建立了联系,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交集,但是通过交流,我发现大家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九月告诉记者。

每周参加1到2次线下空间组织的活动不仅是九月的日常,也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感觉这一两年成都这样的活动特别多,与线上不一样,线下的活动在聚集同类人群的同时也承载了差异性。”和九月一样,乐于在各类公共空间参与活动的小天(化名)表示,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不仅是分享会,最近几年,成都各类线下活动都呈现出蓬勃之势。有展览、读书会、辩论、讲座、沙龙、集市、戏剧、脱口秀、音乐演出等交流分享的静态活动;也有城市漫游、城市骑行、徒步、飞盘等动态户外组局。公共空间为线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而活动的多样性也无形中推动着公共空间的构建与成长。

构建

不同时间、不同机遇、不同人群

包容的城市成为空间发展的土壤

为什么想要创办一个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主理人燊燊告诉记者,公共空间的建立基于自己的兴趣,而选择在成都开店是因为成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包容性。

燊燊因为喜欢读书决定开一家书店,因为想要打破传统书店的模式,她打造了一个承载书店功能的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外地人,她觉得公共空间在成都发展的明显优势,得益于成都的包容性。就像自己很快融入这座城市一样,她相信公共空间也能很快成为成都文化的一部分。

从今年8月27日空间开始正式运营到现在,燊燊已经在空间举办了近40场活动。少的时候几个人参与,多的时候几十上百人参与。参与者有十几岁的学生,也有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从目前每场活动的参与度来讲,把空间地址选在成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成都这座城市是包容的,成都的公共空间也是包容的。燊燊觉得,自己构建的空间属于每一个走进空间里的人,想在空间里讨论什么话题,空间就是什么话题的讨论场。“空间只是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可以和不同的人聊不同的事情,学到不同的东西。同时,在空间里大家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交流,开放的状态也是包容性的体现。”

进阶

空间发展进入新阶段

小型场所成为主体联结更多人

作为一个集合成都公共空间活动小程序的项目总监,从2018年开始,林燕就一直接触公共空间,也见证了成都公共空间的发展。她告诉记者,从公共空间逐年增加的数量和类型来说,成都的公共空间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前是以博物馆、大型艺术馆、大型书店与剧院为主要载体,现在更多是独立书店、咖啡店、个人工作室、复合空间、小型艺术空间成长为公共空间的主体,直接联结到更多的人、不同类别的人群。

“目前成都的独立书店已经成为建立联结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推动着公共生活的发展。它们把成都公共生活从零散的状态连接成片,甚至引起了全国各地对公共文化的关注。”林燕表示,说远一点,城市是为共同生活而建立的,参与公共生活是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内在需求。

“那些想充分理解自身在他人与世界中的定位的人,都有潜在和自主的意愿参加到公共空间中来。所有可以让人与人产生联结的地方都是公共空间,重要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建立的介质、内容、形态与方式。”林燕说道。

追因

政策推动、人群聚集、设施支持

成都公共空间持续“生长”

为什么成都的公共空间能发展得如此蓬勃?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蒯大申曾在相关文章中表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涌现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对文化产品、文化空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全国不少城市的建设由大规模拆建和新建转向存量空间的有机改造和微更新,促成了城市空间属性与文化属性的融合。

成都公共空间的生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成都的“人才新政”累计吸引超过33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年轻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成为其发展的动力。

同时,成都全国领先的书店博物馆数量也为公共空间生长创造了条件。据《2021年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成都拥有超过3600家实体书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据报道,成都目前共有博物馆172家,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

另外,早在2016年,四川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项目和特色中小书店转型发展给予支持,这无异于为实体书店与公共文化机构的融合助力。

政策支持、人群聚集、设施完善加上文化本身的包容性,正如燊燊所言,成都正推动着公共空间“蓬勃生长”。对于2000万总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成都来说,公共空间自发性地生长,还有很多动力和空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瑰玮 实习记者 朱馨月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相关阅读

  • 这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始试运行!

  • 11月19日8时36分,随着55301次试验列车从成都东站驶出,标志着新建成都至宜宾高速铁路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新建成都至宜宾高速铁路是国家“八
  • 新建成都至宜宾高速铁路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11月19日8时36分,随着55301次试验列车从成都东站驶出,标志着新建成都至宜宾高速铁路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新建成都至宜宾高速铁路是国家“八
  • 刚刚,从成都驶出!它要来了!全线12个车站!

  •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3年11月19日8时36分,试验列车55301次从成都东站驶出,标志着新建成都至宜宾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圆满结束,已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成都至
  • 成都市青羊区开展202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 11月16日,由成都市青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业务科室、各街道、辖区市场监管所等单位组成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尚俭 崇信 尽责,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为主题,开展了2023年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这样消毒才放心

  •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做好消毒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那么,日常消毒该怎么做呢?手消毒这样做1. 勤洗手,做好手卫生,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净
  • 青岛:全市范围内可租房落户

  • 据“青岛发布”消息,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居住落户方面,一是扩大可落户房屋类型范围,由居住性质的产权房屋放宽至合法产权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