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石雕蚕蛹:看!破茧而出

日期: 来源:山西晚报收集编辑:山西晚报


初夏时节,

并州大地草木葱茏。

穿过繁华热闹的五一路,

一座红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建筑闹中取静,

给夏日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厚重。

这里是太原文庙,

也是山西考古博物馆。

5月11日,

“十大博物馆抖音大联播·让‘国宝’实证文明”

山西主题活动第三站

来到山西考古博物馆,

与现场游客和广大网友一起

追寻“一万年文化史”之“文明曙光”。

第一站

这次,我们从山西博物院的三棱大尖状器开始…

第二站

彩陶盆里,有光有火,有滔滔黄河,有文明孕育

▲山西考古博物馆外景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志愿者与馆长携手

开启穿越华夏文明之旅

“山西考古博物馆很特别,依托于太原文庙而建,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古建筑等地上文物,也可以参观考古发现的地下文物。”镜头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山西考古博物馆副馆长郑媛和志愿者王瑞瑜一起,带领网友们穿过棂星门,走进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始了一场穿越华夏文明之旅。

谈起山西考古博物馆里的“国宝”,王瑞瑜带领大家走进“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展厅,来到了一个“放大镜”跟前。

透过放大境,看到的是一枚石雕蚕蛹。“这枚石雕蚕蛹于2022年6月5日出土于山西运城闻喜上郭城址,根据同时出土器物分析,距今已经有5200多年,说明早在仰韶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了,三晋大地上出现文明的曙光。”

▲石雕蚕蛹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王瑞瑜是从2023年开始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当志愿者的,虽然服务时间不长,但对于考古、文博“资历”不浅。“我叔叔是考古工作者,在他的影响下,我对考古充满了兴趣,也收集了很多考古成果。成为志愿者,把山西的考古发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山西、喜爱山西,一直是我的心愿。” 王瑞瑜告诉记者,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她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次能在镜头前为全国的网友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觉纪念方式“升了级”,“特别荣幸,也特别开心。”

▲王瑞瑜带领观众“云”游山西考古博物馆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随着联播的推进,山西考古博物馆里的游客多了起来。他们中,有的在展厅内的互动屏前探索襄汾陶寺北两周贵族墓地,有的在探讨北魏时期大同平城区永泰南路的“拥抱葬”,还有的当起了王瑞瑜的“粉丝”,紧跟她的步伐,生怕错过她的每一句话。

“讲的真好”“成功吸引到我了”“有机会一定去现场看看”“抖音应该大力推广这样的中华文化直播内容”……在国家文物局抖音账号上,很多网友互动留言。这些真挚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大家对本次山西主题联播活动的高度认可和喜爱,也成功吸引了大众对博物馆、对中华历史的浓厚兴趣。

▲山西考古博物馆副馆长郑媛为观众讲解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新石器时代“石雕蚕蛹”

实证仰韶先民开始缫丝养蚕

据王瑞瑜介绍,这枚“石雕蚕蛹”为新石器时代的物件。仔细观察,石雕通体刻有螺旋状的横向弦纹,使用简洁的刻划纹勾勒出蚕蛹的头和尾部,形态酷似现代的家桑蚕蛹,但个头较小些。整个石雕蚕蛹形态逼真、造型精美、工艺成熟,引人瞩目。

“其实连这枚算起来,在山西境内出土的‘石雕蚕蛹’至少有八枚。2019年至2021年,在夏县师村遗址发现5枚石雕蚕蛹枚和一枚陶雕蚕蛹,2022年在闻喜上郭古城发现一枚石雕蚕蛹。早在1960年,芮城西王村出土了一件仰韶文化晚期的‘蛹形陶饰’,有学者认为也是‘蚕蛹’。” 说起蚕蛹,王瑞瑜如数家珍,“如此多的石雕蚕蛹出土,为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1926年在夏县西阴村发掘的半颗人工切割的蚕茧提供了旁证。”

早在1926年,李济先生主持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此次考古发掘,是中国学者第一次主持的科学考古发掘,后发表《西阴村史前遗址的发掘》一文。文中李济先生写到:“我们最有趣的一个发现是一个半割的、丝似的、半个茧壳。用显微镜观察这茧壳已经腐坏了一半,但是仍旧发光;那割的部分是极平直。清华学校生物学教授刘崇乐先生替我看过好几次。他说:他虽不敢断定这就是蚕茧,然而也没有找出什么必不是蚕茧的证据 。”

如果把这些出土“蚕”文物的遗址标注在地图上,会发现它们都位于运城盆地涑水河沿岸,这里又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从考古发现可知,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运城盆地已经有人工养蚕缫丝行为,为中国人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已懂得养蚕抽丝提供了证据。” 王瑞瑜说。

“西阴村的蚕茧有不少学者持肯定态度,但也有质疑的声音。现在,山西石雕蚕蛹的出土,又多了肯定的砝码。” 郑媛说,这暗示着,运城盆地仰韶早期的先民们很可能已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以西阴村遗址为代表命名的西阴文化,距今6000多年,典型遗址还有芮城东庄、夏县师村遗址、翼城北撖等遗址,它们源自较早时期距今7000到6400年的枣园文化。枣园文化与黄土高原渭水流域的半坡文化,在山西南部长期交流,从而产生了一支独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即西阴文化(庙底沟文化)。以蚕茧、蚕蛹组成的丝织业为突破口,结合燧石、食盐、铜矿、铁矿等优渥的自然条件,和特征鲜明的玫瑰花纹彩陶,来研究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南西部的文化史,方兴正艾。

▲山西考古博物馆展厅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不同于新建的博物馆,山西考古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文庙而成,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考古出土文物、与社会共享考古研究成果的对外开放场馆。郑媛告诉记者,文庙馆舍为清代古建筑,占地3.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六角亭、大成殿、崇圣祠等,现有藏品5万余件,致力于传播考古知识,讲好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的山西故事。

浩瀚的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山西在文明史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万年文化史,破茧而出。

据郑媛介绍,山西考古博物馆有着不同于综合类博物馆的特点和优势。在项目选择上,会更偏向考虑当前考古工作的重点,也会结合一些特殊的时令、节日来展现库房里的“家底”,让文物活起来。

▲山西考古博物馆展厅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专家解读

特邀专家: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

▲田建文

蚕茧蚕蛹接连发现,中华文化传承有序

通常在墓葬考古中,总能发现墓主人身穿绫罗绸缎,当时的丝绸是怎么来的呢?“新石器时代石雕蚕蛹的发掘,就说明黄河中游的先民们,早在 6000年多前,就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这也为今后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田建文说。

那么,这些出土于山西的新石器时代石雕蚕蛹是如何证实“一万年文化史”的呢?“仔细研究这些与蚕有关文物诞生的时间,你会发现,在山西南部涑水河流域,仰韶时代已经开始缫丝养蚕,而且蚕茧、蚕蛹传承有序。”田建文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梳理出了这些文物的时间线。

1926年,夏县西阴村发现了半颗人工切割的蚕茧,距今5500年;1960年,芮城西王村出土一件仰韶文化晚期的“蛹形陶饰”,距今5200年前;2019到2022年,夏县师村出土5枚石雕蚕蛹和一枚陶制蚕蛹,距今6000多年前;2022年,上郭出土一枚仰韶文化晚期的石雕蚕蛹,距今5200年前。“这些与蚕有关的文物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之久,可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有序。”田建文说。

《隋书·礼仪志》里记载:北周时当地尊嫘祖为先蚕,即始蚕之神。先蚕,古代传说中是教民育蚕之神。相传,嫘祖是黄帝的元妃,曾教民养蚕于夏县。黄帝与蚩尤为了争夺“潞盐”战于山西西南部,他的妃子嫘祖与西阴村蚕茧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现在,夏县西阴村附近有习俗,祖祖辈辈都要在农历正月二十五这一天,聚集到先蚕娘娘庙祭祀嫘祖。

▲2022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H50出土石雕蚕蛹

田建文告诉记者,“石雕蚕蛹与李济先生发现的半个蚕茧互为佐证,充分说明早在6000多年前,聚居此地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并为‘嫘祖养蚕’的传说提供了考古学上的支撑,也为‘一万年文化史’提供了实物注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并用其缫丝纺织的国家。 山西南部在先秦时期就应该存在着发达的丝织业。比如,绛县横水西周倗国墓出土的“荒帷”即棺罩,曾经轰动一时,它就是丝织品制成的。在田建文看来,晋南地区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遗存等的揭示,将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养蚕缫丝”、聚落形态,以及生态环境、生业方式、文明起源等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预告

5月12日上午,

第四场联播在临汾市博物馆已经进行。

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和讲解员张晓征,

从新石器时代彩绘蟠龙盘开始,

讲述“五千多年文明史”之“文明支点”。

这场联播有哪些精彩?

详见5月13日文博山西文章。

5月13日,

十大博物馆大联播活动将在晋国博物馆

开启第五场联播。

届时,

晋国博物馆馆长董朝晖和讲解员冯倩,

将带网友们从西周叔虞方鼎开始,

感受山西“国宝”,见证“晋国勃发”,

敬请关注!

届时,

大家可以通过国家文物局、

山西省文物局、山河视频、

晋国博物馆抖音账号,

及山西晚报客户端在线收看。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佳

图|山西考古博物馆

现场图|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寇宁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相关阅读

  • 院士专家为山西能化产业向“新”行导航

  • 2024山西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科创大会举行  中化新网讯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能源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 山西省今年新增拟招生职业本科专业点9个

  •   山西晚报讯(记者 田晓瑛)记者近日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4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山西省2024年新增拟招生职业本科
  • GDP负增长,能源大省又陷“守位战”

  • 每经记者 刘旭强 每经编辑 刘艳美图片来源:新华社山西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姗姗来迟。近日,山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山西GDP为5399.56亿元,以不变价计算的实际增速1.2%,在
  • 山西省戏促会邀请省交响乐团慰问一线护士

  • 5月12日晚,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邀请山西省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剧场开展“天使在身边,相约小井峪”慰问演出活动,为奋战在
  • 这项大赛将全面开赛 快来参加吧

  •   山西晚报讯(记者 田晓瑛)5月9日,记者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服务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山西省将组织第六届中华经典
  • 岚县—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座谈会召开

  • 5月9日,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小明主持召开岚县—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座谈会。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勇勇,山西鹏飞集团总裁助理兼氢能事业部部长马小龙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石雕蚕蛹:看!破茧而出

  • 初夏时节,并州大地草木葱茏。穿过繁华热闹的五一路,一座红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建筑闹中取静,给夏日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厚重。这里是太原文庙,也是山西考古博物馆。5月11日,“十大博
  • 中国品牌日|龙江紫苏系列产品引爆消费者味蕾

  • 世界紫苏看中国,中国紫苏在桦南。在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来自“中国紫苏之乡”桦南县的紫津坊品牌紫苏系列产品获得广大消费者青睐。紫苏鸡蛋、紫苏拌菜、紫苏油酸奶……
  • 与你有关!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最新政策来了

  • 近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哪些车型可以领补贴?可以领多少钱?什么时间可以领?……这些你关心的问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