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小店不小丨奔忙在寒潮来袭的凌晨……

日期: 来源:邯郸晚报收集编辑:邯郸晚报

“来,再往后倒倒,好,就停这吧。”蔬菜批发商张新平顶着凛冽的寒风在自家蔬菜档口前指挥着一辆货车。“豆角100件、莴笋80件、小黄瓜100件、菠菜……”张新平拿着他已经卷页的记账本,用一根没有笔帽的笔数着货物数量,逐一清点、核对。

凌晨四点,位于古城路旁的蔬菜批发市场,一排排钢架大棚下透出稀微灯光,伴随“上线”数日的寒潮,载满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除了张新平,还有不少档口商贩也在忙活着。

“最苦也是最甜的时候”

记者见到张新平的时候,他正忙活着给他没有名字的蔬菜档口“加温”。

哗啦啦,哗啦啦,一块长4米宽5米左右的塑料膜被张新平摊开来,钉钉子、粘胶带、顺整齐、缝塞紧,张新平手里的动作一气呵成。

“这一下,档口就能暖和很多,就好像搬进了室内一样,档口摆放的蔬菜也能少受罪喽。”张新平一边笑着说道,一边拍着手上、身上的尘土。

尽管双手被冻到干裂,但张新平总是笑呵呵的。“最近几天寒潮来袭,连着下来几天大雪,你看着像是最苦的时候,可也是我们一家最甜的时候。”这样的好心态,这样的实干,和张新平年轻时就出来打拼不无关系。

“那时候也就20岁出头,家里穷,除了种地,也没什么别的本事。想来想去,就和媳妇商量,要不出来闯荡闯荡?”张新平回忆道,1996年,带着身上仅有的几百元,他和妻子从老家临漳来到邯郸市区,干起了买卖。

初来乍到,没什么经验的张新平,在不知做点什么谋生时,认识了个做水果生意的同村老乡,他便和妻子商量着做卖菜的生意。

“那时候还是流动菜摊,骑着三轮车,每天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进点新鲜菜来卖。”虽然和别人做着同样的生意,但胜在人勤快,人又总是笑呵呵的,张新平的菜总是卖得比别人快。

渐渐地,他积累了一些积蓄,也萌生了一些想法,就琢磨着如何把蔬菜生意做得更大。“思前想后,还是继续卖菜吧,只不过是零售变批发。”张新平对记者说,这个生意他做的时间长了,心里有底气。

“这个行业挣的就是辛苦钱,生意也是一点点积累来的。”张新平坦言,刚开始做批发的那段时间,为了能积攒一些回头客,市场里他们夫妻俩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拨。

好在付出总有回报,凭着价格低、品质好,周围菜市场的菜贩们都知道他们夫妻俩的蔬菜批发档口物美价廉,口口相传,眼看着生意慢慢好了起来。

“一刻也不敢懈怠”

从凌晨三点半到档口,张新平一直忙活不停,“虽说是做批发,但本质上还是卖菜,这是个辛苦活,天气好是,天冷了更是。”从盘下档口,他们夫妻俩,再加上儿子,三人轮流凌晨开始卖货,下午进货、理货,如此往复。“天不管多冷多热,这辛苦活也停不下来,做一天就要应一天的事。”

“我们做蔬菜生意的人,每天都在观察天气,头一个礼拜我们就已经知道这次的寒潮,做了相应的保温准备。”张新平告诉记者,极寒天气下,平常用一层棉被或一层塑料布,现在都盖上两层,还用上了冷藏车、泡沫箱,确保蔬菜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会被冻住。

货源地也准备得很充分,张新平联系的蔬菜产地在寒潮之前就提前准备了大量的豆角。“路上交通是很方便,但是大雪来了肯定要比平时走得慢,提前备好货也有个准备,不至于人家来买我没货。”

“联系的这几个产地,蔬菜产量都没问题,价格也基本稳定,就拿菠菜来说,价格在1.6元到2元内浮动,与寒潮来临之前四五天差别不大。”张新平坦言,如果寒潮持续不退场,蔬菜价格是会有略微上涨的,不过不用担心供给问题。

凌晨四点理货、运货,对于张新平来说已是常态。“有时候实在困,送货途中车子摇着摇着就睡着了,到了地方又要马上卸货开票。”张新平说,“虽然困,但那时候脑子里好像有个计算器,几十种蔬菜,每样进价卖价多少依然能够记得清清楚楚。”

每天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靠白天补觉的生活,张新平过了很多年。他表示,“要做到做不动为止。”尽管近期寒潮超长待机,52岁的张新平每天仍然定点开门,他挂记着自己的老主顾们,守着档口一刻不敢懈怠。他说,“要是我没开门,他们买不上新鲜的蔬菜就不好了。”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老实本分做生意,踏踏实实过生活。随着档口生意的日渐红火,张新平的家庭条件也得到不少改善。从当初的夫妻二人打拼到现在的三口之家奋斗,破旧的出租房也变成了窗明几净的宽敞楼房。

张新平回忆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走到了档口的一个角落,拉出凳子坐下,便搓搓手烤起了“小太阳”。

“老头子,这衣服咋还破了,以后就穿旧的吧,什么衣服你都不爱惜。”妻子嘴上数落着张新平不爱惜衣服,心里却满是心疼,她知道,那是丈夫为了干活,为了多赚钱才不小心弄破的。

听着妻子的埋怨,记者看到张新平外套后背右侧上开了一条口子,里面的棉絮也有一部分掉出来了,旁边的面料上还留着刚才搬货时留下的尘土。

“嘿嘿,回家给补补,补补就又是新的了。”张新平不好意思地笑着对妻子说,又起身去看了看“躺”在箱子里的蔬菜。他说:“这个时候也不讲啥好看不好看了,穿着不冷就行,比人更娇贵、更需要保暖的是蔬菜。”

深知挣钱的不容易,张新平和妻子平日省吃俭用,早饭一张饼或一个馒头,就着热水,中午和晚饭各一碗面,这就是他们夫妻俩的一日三餐。“不过今天儿子也来忙活了,这不,中午改吃有肉的大锅菜了。”张新平连忙说道。

当记者问道这么冷为什么还要坚守,怎么不给自己放个假呢?“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虽然天冷,来批发蔬菜的人不多了,但是不管冷热、刮风下雨都得坚持啊,一家人还都等着吃饭呢。”张新平说。

张新平在低温天气里守候在档口前,一天最少七八个小时,是为自己养家糊口的生意,也是为信任他的客户们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离开批发市场时天已发亮,但是市场里的人声鼎沸和车来车往,货车马达声、小推车托运声、货品碰撞声、货车关门声等声音混杂在一起,诉说着这里的热闹和繁忙,也诉说着市场里每一位像张新平一样的商贩普通的一天。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丹丹 文/影

相关阅读

  • 雨雪天气来临,苏城“菜篮子”量足价稳

  • 12月18日,苏州迎来雨雪天气。记者从南环桥市场了解到,尽管低温又遇雨雪,但苏州“菜篮子”供应正常,货源充足,菜价也整体上保持稳定。昨天(12月18日)早上8点,天空飘着雪花,一辆辆满载
  • 罗城:蔬菜“穿衣”防冻保丰收

  • 12月16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思平村,农民在忙着用塑料薄膜覆盖蔬菜苗以防菜冻坏。  当日,罗城出现寒潮和霜冻天气,各地农民及时给蔬菜、果树等覆膜防冻,以减少寒潮和霜冻灾
  • 淄博热力有限公司:用“暖流”驱散“寒流”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王玉华窗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12月16日,在张店区尚文苑小区居民韩奶奶家中,淄博热力有限公司的片区管家刘强正在帮韩奶奶清洗滤网和管
  • 南蓬科村茄子远销俄罗斯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汤继文 通讯员 高大为12月17日,临淄区皇城镇南蓬科村茄子大棚,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菜农们把一个个油紫圆润的茄子采摘下来,然后装筐
  • 冻哭警告!请注意防寒保暖

  • 雨、雨夹雪、雪、冻雨、冰粒、雪打雷……上周的寒潮天气过程雨雪相态复杂,最主要的是气温下降幅度大,最低气温降至-13℃,山区-15℃左右。这让人“冻”彻心扉的寒潮,令网友纷纷感
  • 打好低温防冻迎峰度冬“前哨战”

  • 观察线路覆冰情况岳阳晚报全媒体讯(通讯员 辛若江 记者 仇玉姣)“巡检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放过每一个部位,检查拉线是否锈蚀、绝缘子有无破损、导线挂点处有没有缺销……
  • 蚌埠再迎降雪!多道口禁止……

  • 今天蚌埠再迎降雪据蚌埠气象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今天蚌埠市有小雪偏东风转东北风小于3级19日夜间至21日还有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影响蚌埠市冷空气过后最低气温降至-8℃左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小店不小丨奔忙在寒潮来袭的凌晨……

  • “来,再往后倒倒,好,就停这吧。”蔬菜批发商张新平顶着凛冽的寒风在自家蔬菜档口前指挥着一辆货车。“豆角100件、莴笋80件、小黄瓜100件、菠菜……”张新平拿着他已经卷页的记
  • 我和融媒的故事 | 站在涿州泥水中的报道者

  •   编者按 2023年12月25日,潍坊融媒客户端上线三周年。  探索与创新、融合与发展……三年来的每一天,潍坊融媒客户端与你感受更好潍坊,与城市共同发展,与万物一起生长。三年
  • 晚报问暖丨气温骤降,“问暖”热线叮铃铃

  • 近日,随着低温极寒天气的到来,通过本报新闻热线8181890反映暖气问题的市民有所增多。针对市民来电,记者均做好登记,并在第一时间联系热力相关人员,逐条做好回复。居民来电“问暖
  • 运-20已抵达甘肃!

  •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运-20运送西部战区应急指挥组赶赴灾区一线今天上午9时50分左右,西部战区空军1架运-20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