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工程师何云勇:在项目与科研之间 推动道路设计不断向前丨青春新榜样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摄影报道

作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省公路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何云勇的职业生涯是围绕项目设计和科研课题展开的:他承担的大大小小道路设计项目有数十个,主要布局在川西山区;关于道路设计的课题研究,则离不开大量的项目经验。

从业12年,他在道路设计领域不断探索,从地质选线,到提高防灾韧性的选线,再到他正着手研究的基于双碳控制的选线。何云勇说,每一次进行课题研究时,他并不知道结果是怎样的,但他希望紧跟行业热点问题和新理念开展一些研究,为促进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点点力量。

到川西山区勘测选线 奠定研究基础

“我的这个岗位很普通,就是道路设计。”说起自己的工作,何云勇语气平静。然而,要在川西横断山脉东段的山岭峡谷中,绕避活动断裂带及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规划出一条安全、经济、环保的路线,注定不会简单。

川西山区,就是何云勇职业生涯的开端。

2011年,还在读研究生的他来到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实习,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汶马高速的初步设计。深冬11月,他所在的10人团队走进米亚罗、鹧鸪山等地,开始了为期40天的实地勘测,120公里线路,全靠双脚徒步走完。

看着地形图,凭着经验,他们在迷茫的山林中勘测,目的是实地踏勘路线走廊带内地形、地质、环保等设计边界控制条件,尽可能地推演一条合理的高速公路路线。每天清晨出发,戴月而归,找不到地方吃饭,就靠面包、方便面等速食充饥。这些对于何云勇而言都不是问题,“川院人都是这么做的,很平常的事。”

右二是何云勇

不过,那次调查中也有让他难忘的危险经历。

为了现场勘测国道318对岸汶马高速狮子坪隧道路段的设计方案,他们在坡度大于45度、两三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艰难爬行。跟着当地挖虫草的向导,拽着绝壁上的树枝,用了一上午才爬过4公里,“脚下就是狮子坪水库,还是挺害怕的。”

可能是机缘巧合,从那时开始,何云勇参与的项目几乎都集中在雅安、甘孜、阿坝、凉山等川西山区,这也奠定了他后续研究的基础。

扎根线路设计 在不确定中探索

在具体的项目中,何云勇是道路设计负责人;在项目之外,他还要进行大量的课题研究,再将研究成果运用到道路设计中。正是科研与实践的相互反哺,推动了四川公路建设。大量的项目经验,以及四川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复杂性,让何云勇的研究一直保持在行业前沿,并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或作为参与者,或成为开拓者,对道路选线也有了进阶式的深入认识:地质选线、提高抗灾韧性的选线、基于双碳控制的选线……

“地质选线简单来说就是避灾选线,后来我们发现四川很多公路走廊带都在地质条件复杂、活动断裂发育、生态环境脆弱区域,避不开了,我们就只能从路基、隧道、桥梁自身的结构想办法,提高道路构筑物的抗灾韧性。”他解释。

所谓“韧性”,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道路路网和构筑物受灾后快速恢复的能力。交通韧性评估和提升技术目前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高原山区道路走廊韧性的相关研究更相对薄弱。该课题拟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手段,从研究重要结构物单元韧性入手,建立交通走廊韧性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研发公路重要结构物(路、桥、隧)韧性提升技术,提出基于“韧性”的高原山区道路路线设计方法。“提升交通防灾减灾体系韧性”也是四川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之一。

“我们刚刚立项的基于双碳控制的路线设计研究,是从路线设计阶段就考虑了运营阶段的事情。”何云勇说。这项课题是给某一研究区域的道路建立一个车辆运行的碳排放模型,通过现场实车试验标定模型参数,建立碳排放与路线平纵设计指标的关系,从而指导道路路线设计,实现运营期减少车辆碳排放的目标。在他看来,这样的设计理念,可以减少川西高原山区道路的碳排放,还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山区道路碳排放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这项研究2025年才结题,结果怎么样也不好说。”何云勇告诉记者,他的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希望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哪怕将道路设计向前推动一点都好。

一点一点进步 与中国基建共成长

在四川省公路设计院,何云勇是获奖最多的青年工程师之一。他获省部级优秀设计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9项。这些奖项背后,是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周一到周四每晚9点半之后下班,周六必定来加班,他坚持了很多年。“我一直没有什么理想,属于活在当下那种。感谢院里给我那么多机会,让我可以一点一点进步。”他说。

现在,何云勇更多地承担起技术管理工作,肩上的压力也更大了。不局限于项目负责人,他还要承担学习先进技术、外部沟通协调、院内“传帮带”培养新人等工作,要从更高的层面思考项目的推进落地。做得多了,自然会成长、思考,观念也会更新。

“我现在也没有特别宏大的目标。”他说,“我就想伴随着中国基建行业成长,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每一个设计方案都能好好落地。”

(文中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 雄商高铁山东段首座承台通过预验收!

  • 2月22日,记者走访了雄商高铁十三标段项目并获悉,雄商高铁山东段首座承台已于两日前通过预验收,雄商高铁山东段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采访当天,在定陶区仿山镇定曹特大桥
  • 咸阳高新区2月份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 2月23日上午,咸阳高新区2023年2月份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重点项目“四比一建”劳动竞赛动员会在咸阳高新区失地农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现场举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 高台县迅速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

  • 全省、全市“三抓三促”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之后,高台县立即动员部署,迅速谋划启动,高效有序推进,切实解决能力之困、行动之困、成效之困,以“三抓三促”行动的实际成效,推动经济社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四川2023年度交易成交电量突破2000亿

  • 徐岚岚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2月23日,从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获悉,四川省2023年省内电力市场年度交易结果发布。结果显示,四川年度交易用电侧成交电量达2172.8亿千瓦时,突破2000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