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惠安东山:小渔村的蝶变

日期: 来源:闽南网收集编辑:闽南网

 【开栏语】

  世遗城市、海丝起点,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申遗成功后,泉州与世遗的事迹仍在延续,泉州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1982年,泉州入选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泉州当选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到出砖入石的闽南古厝,到饱经沧桑的名山、名寺、名桥、民居,甚至是市民日常的“古早味”美食……住泉州、逛泉州、吃泉州,古城的一街一巷都承载着历史,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这些历史的“活页”,在时光中慢慢沉淀,历久弥新,成为泉州美的独特气质,与我们一起走向未来。

  即日起,闽南网推出大型策划栏目——《世遗泉州》,用文字与镜头的力量,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名寺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尽显世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闽南网5月26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洪方博涛 洪泓塬 苏毓茹 文/图/视频)太阳升起,洒下粼粼波光,照耀着海边生机勃勃的渔村。

  在泉州的最东边,有一个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小渔村——惠安县小岞镇东山村。

  迎风转动的大风车,是这里的地理标志。站在村庄风车岛的最高处,眺望着海天相间的地方,一艘艘国际远洋货轮,从这条繁忙的国际航道上驶过……

  东山村有4200多人口,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他们依靠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双手创造出了如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航拍东山村

航拍东山村

吃苦耐劳的东山人 世世代代向海而生

  4月底,尽管不是捕鱼旺季,但码头还是一派繁忙。

  下午时分,渔民们便开始在渔船上搬运货物;岸边的针车师傅手脚并用,忙着织补一张张大网,渔民说这是用来捕鳗鱼的,先织好收起来,等冬天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用;远处一艘大船上,几个渔民正在修理拾掇船只,发出了敲敲打打的声响,为下一趟的赶海做准备……

  而岸边沙滩上的白鹭,却悠闲地踱着步子,时不时掠过水面,时不时站在船的旗杆上,犹如一个哨兵,守护着这个小渔村。

  下午3点,捕鱼归来的黄师傅满脸洋溢着笑容,“今天钓到一条10多斤重的鲈鱼,还没上岸就已经被人买走了……”。黄师傅告诉记者,凌晨5点他就开着小船出海了,在海上钓了几个小时,总算收获不小,妻子早已等候在码头,帮忙把船上的鱼抬上岸,称重、装车,然后载到市场上去卖。

  黄银红是东山村的网格员,她儿时最辛苦且最美好的记忆,便是跟着父母出海捕鱼,“尽管捕鱼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但看到满满一船的渔获,什么辛苦都忘记了,心里全都是欢喜。”

黄银红和自己的女儿

黄银红儿时最辛苦且最美好的记忆,便是跟着父母出海捕鱼

  黄银红说,村中有中小渔船86艘,大部分村民以捕鱼为生;也有一些村民做小鱼干、虾仁干等副食品的加工,为游客们提供一些伴手礼。

  每一趟出海,大约需要12个小时,午餐都是随便带点干粮、面包应付一下。“收获不好说,时好时坏,看天吃饭。”说到讨海的很辛苦,黄银红的父亲黄炳芳说,“习惯了”。他黑黝黝的皮肤,笑起来很腼腆。从13岁开始,他便随父亲出海,转眼40年过去了。

黄炳芳和女婿万木锦一起出海

停靠在码头的渔船

黄炳芳已经捕鱼近40年

  几十年来,他们向海而生,海风吹拂了他们的脸庞,细纹爬上眼角,将他们的双鬓染成白色,双手长满茧子。岁月无声,留下的却是奋斗的痕迹与幸福的生活。

 

昔日小渔村,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昔日的小渔村,如今成了声名远扬的网红打卡地。信步踏浪的海鸥拍打着翅膀,巨型风车透过高空呼呼作响,似乎是在迎接前来打卡的游客。

巨型风车透过高空呼呼作响

灯塔为无数船只指明回家的方向

  站在风车岛上,除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映入眼帘的便是不远处的灯塔,它平静地守望着海洋,为出海作业的渔民指明了家的方向,也为这条国际航道上往来船舶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东山村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一座连着一座,紧凑有序。最让人惊喜的是,当你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在一个房屋的拐角处,猝不及防地,深蓝的海面便映入眼帘……

东山卫,仅存80米长

航拍东山村

  东山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地形,整个村子的落差很大,走着走着,可能就会走到别人家的屋顶上。而建在不起眼角落的房子,却推窗见海,每一处都是绝美的打卡点。

  此外,沿着村中的水泥路,当车子开到一处陡峭的坡下时,举头便可见一堵城墙。明代抗倭时留下的这座古城墙遗址——东山卫。历经时代沧桑,城墙上的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海鸥在沙滩上闲庭信步

 

  而人来人往的风车岛,是东山村的重要景点,漫步在云雾缭绕的山海栈道上,仿佛置身仙境,如梦如画。许多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站在岸边的礁石上,等待着美好如期而至。

  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锦皇介绍,东山村是一个惠女原生态文化保育区的核心区域,拥有民俗风情、绿色生态、滨海风光、工业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今后将打造成渔村休闲旅游村庄,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小渔村的落日

向海而生,孕育希望

  潮起潮落,大海无私馈赠。从传统的海上捕捞,到发展旅游经济、观光海钓,对于东山村的人们来说,这条耕海牧渔之路,不仅仅是一条产业振兴路,更是一条心灵归乡路。

  老渔村承载着历史,新渔村代表着发展。在古宅深巷中,倾听海边人家的故事。在台海之畔,感受潮汐涌动的力量。这片海收获着幸福,也孕育着希望。


相关阅读

  • 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四类项目可以申报专项资金

  •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5月26日讯(泉州晚报记者 殷斯麒)记者从泉州市数字办了解到,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启动,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可踊跃申报。据介绍,申报项
  • 石狮开通泉州首条中东航线

  •   5月25日上午,泉州—中东航线首航仪式在泉州港石狮石湖作业区举行。随着石狮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志伟宣布航线正式开通,装载着机械设备、发电机组、石材、童鞋、卫浴等泉州
  • 石家庄行唐:小渔村变身网红旅游打卡地

  • 行唐县东寺庄村依山傍水,是个风景秀丽的小渔村。初夏时节,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东寺渔村景区迎来“旅游热”,游客在碧水青山间休闲游玩。来源:新华社
  • ​泉州首赴联合国总部专项推介城市文化

  •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 通讯员曾世彬 文/图)5月19日至21日,泉州市文化代表团组织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华美协进社、美国梦购物中心、华盛顿美国华人博物馆、中国驻美大使馆等地,举办5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惠安东山:小渔村的蝶变

  •  【开栏语】  世遗城市、海丝起点,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申遗成功后,泉州与世遗的事迹仍在延续,泉州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1982年,泉州入选首批全国
  • 点赞!亳州一中这个细节很暖心

  • 自5月22日以来,亳州一中食堂不打烊,在每天晚自习放学后,为部分高三学生提供免费夜宵,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2023年高考在即,高三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更长,消耗的能量更多,需要更多的
  • 短短一个月阳两次,这种“二阳”谁懂啊!

  • 近期,“新冠第二波”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人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也有人表示去年12月份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没阳但这次中招了。这一波的症状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如何缓解不适
  • 生命健康产业“国字号”盛会7月开启,全球直播

  • 生命健康产业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全球未来产业竞争和创新发展的热门领域。为促进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助力行业创新发展,以及联动全球生命科技的交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