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关注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 | “雅言”岂不比“网络流行梗”更美?

日期: 来源:燕赵晚报收集编辑:燕赵晚报

  3月22日,本报刊登了《孩子玩的“流行梗”家长越来越听不懂》,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共鸣。“各种‘网络流行梗’真的很流行,尤其是那些‘烂梗’正在未成年人的社交词汇中流行着,从中学到小学甚至幼儿园, 孩子们的世界真是越来越让我们这些家长看不懂了。”一位市民如此感叹道。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发现超过95%的人不支持孩子说“烂梗”,他们认为这些“烂梗”会对孩子的语言表达、价值观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作业玩“梗” 老师看了很无奈

  “如今网络不断发展,中小学生们通过网络了解时事热点,去围观各种热搜,其中自然包括‘网络流行梗’。而且平时上学,孩子们都是群体活动,所以只要网络上出现一个‘热梗’,马上会在班里或者学校里流行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黄女士说了自己的看法。

  黄女士说,自己发现孩子们熟悉了“网络流行梗”后,时间一长就会渗透到学习中去。虽说将“热梗”融入到生活能给人风趣幽默的感觉,但如果学生在作业上也频繁使用,老师们真的会感到很无奈。

  “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年纪小,但接受网络热点却十分迅速,对网络流行语的掌握也是驾轻就熟。”黄女士说,有一次检查作业时发现,一个学生用键字组词时写的是:一键三连(求关注)。起初自己没有反应过来,想了半天才明白这是网络视频主播们常说的话。

  在黄女士看来,孩子们在课下“玩梗”,说一些“网络流行梗”,其实是可以活跃气氛,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但如果将“烂梗”常挂在嘴边,那对于老师而言,就觉得很无奈了。此外,自己也不太提倡“网络流行梗”渗入孩子们的学业中。

  “其实我也明白孩子们没有什么坏心思,就是单纯觉得好玩儿。可要是真放任不管,孩子们分不清‘流行梗’的健康与否,长期下去的确是个问题。”黄女士说,作为老师,自己时常会给学生们传输一些正确思想,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美的。

语言无法正常交流 引发祖孙之争

  在对多位市民进行调查时,记者发现超95%的家长不支持孩子说“烂梗”,其中一半的父母还会直接制止孩子说“烂梗”的行为,另外一半父母则会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烂梗”。

  “‘烂梗’容易使粗俗文化泛滥,害怕孩子们长期接触,不知不觉中会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一位市民说,中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期,不知“烂梗”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在采访中,周女士讲了一个自己和小孙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我的小孙子今年上5年级,前段时间学校进行测验,回家后我问他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他来了一句:完了,考砸了,芭比Q了。”周女士说,自己听了小孙子的回答真是一头雾水,连忙继续询问这几句话什么意思?

  没想到,孩子有些不耐烦地来了一句:“你真是太OUT了,这都听不懂。”周女士说,自己听了小孙子的话,有些生气。就这样由于无法正常交流,最终引发了祖孙之间的争论。虽然过后,小孙子给自己道了歉,告诉自己,“芭比Q””OUT“都是“网络流行梗”,可周女士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她说,自己的这种不舒服不是因为生孩子的气,而是觉得不少“网络流行梗”都让孩子不会好好说话了,如果再碰上那些“烂梗”更是麻烦。

  “周末家庭聚会时,和小学四年级的表弟聊天,他突然蹦出来几句‘网络流行梗’,而且其中还不乏‘烂梗’。当时我有些震惊,因为在表弟嘴里,‘你个老六’之类算是很普通了,他还说了不少让我惊讶的‘烂梗’。”24岁的小田说,听表弟这么说感觉很突兀,因为这不应该是10岁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自己仿佛看到了一个硬穿大人西装的小孩。有那么一瞬间,小田感觉自己应该是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小田说,表弟经常在课余时间刷手机看一些短视频,而网络上的短视频良莠不齐,10岁的表弟又没有什么甄别能力,就这样所有内容都吸收了。“我曾问他知不知道那些‘梗’的意思,表弟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就是觉得好玩。”说到这里小田叹了口气说,自己想尝试着和小表弟聊聊,起码让他能分别“好梗”和“烂梗”。

孩子们易受短视频和身边人影响

  为什么孩子们特别钟爱“网络流行梗”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昕雨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于‘网络流行梗’的钟爱,首先是孩子追求新奇的天性,所以可能会在网络短视频中学说一些流行梗,想要引起身边人的关注;其次,孩子们或许有从众心理,如果身边人都说,他们往往选择跟着一起说。”

  “‘网络流行梗’的问题存在已久。现在的中小学生身处短视频流行的网络环境,并且处在心智发展的高峰期,学习能力、好奇心、猎奇心等都很强,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李昕雨说,“网络流行烂梗”一方面是一种标签化、情绪式的宣泄,不利于中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另一方面,孩子们常用这种表达方式,也容易引起和带动更多的同学去模仿,从而形成“讲烂梗”的不良氛围。

  李昕雨建议,针对孩子常说网络“流行梗”,作为家长需要做正确的引导。因为“恶俗烂梗”可能会对听者造成困扰,甚至造成彼此之间的误解,从而产生冲突。“孩子在玩‘梗’时,需避免低俗烂‘梗’,以免对他人造成伤害。”李昕雨说,从这点出发,家长应以身作则规范用语,避免出现恶俗语言。如今,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对青少年影响比较大,孩子容易模仿。为此,呼吁平台加强审核,不能让低俗的“梗”过审。

“雅言”应该比“网络流行梗”更美

  那么遇到孩子说“网络流行烂梗”,作为家长该怎么做呢?

  李昕雨说,“网络流行梗”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孩子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网络用语,学会好好说话。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孩子使用了负面的网络用语,必须及时指出。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粗暴的,去阻止孩子说这个词语,这样反而还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应该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孩子这个词不好,说出来会让人听得不舒服,这样孩子应该就明白了。其次,家长们也要“与时俱进”,想要搞清楚孩子的想法,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家长们可以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时下在孩子们之间流行的事物,这样在和孩子交流时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的亲切、有趣,孩子也就愿意对家长敞开心扉。

  李昕雨表示,作为家长首先需要在家中规范自己的用语,避免在生活用语中出现“网络流行烂梗”。家长在重自身语言文明的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内容,并且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读书、游戏、运动等。“中小学生应加强经典阅读,学习和训练优美的书面表达方式,培养‘雅言’的语感。让他们知道,烦恼时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表达,要比‘我emo’了更美。”李昕雨说道。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李惺 记者 赵晓华 实习生 李晨男


相关阅读

  • 侯玉林:公益路上“活雷锋”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敏静做好一件事容易,但几十年坚持做一件事却不容易。在菏泽,有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公益的“活雷锋”,他叫侯玉林。青年时期,侯玉林学习雷锋精神,助人为乐;
  • 云化趋势下的微隔离能力解析

  • 全文共3926字,阅读大约需8分钟。一. 产业发展趋势传统网络中出于安全考虑,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地隔离,例如通过网闸进行物理隔离、通过交换设备进行VLAN二层隔离、路由设备进行三
  • 法治 | 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

  • 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邮发代号 2-786征订热线:010-82341063文 |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法院 王玉海 徐嘉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催生出了许多新生事物,涌现出与传
  • 关注 | 12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 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邮发代号 2-786征订热线:010-82341063据悉,根据2023年3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3年
  • 爱心义卖为孩子点亮梦想

  • 昨日,微山县未保中心联合微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在微山县樱花节活动现场开展了“春日温暖手作”爱心义卖活动。上午9时30分,志愿者和孩子们到达义卖地点,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作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贵州三都:“非遗+研学”加出旅游新空间

  • 听传承人讲非遗故事,跟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亲手制作非遗作品。依托承载着传统智慧与历史底蕴的非遗,在研学游的热潮里,水书、马尾绣等非遗项目成了一抹与众不同的亮色,三都县通过
  • 明天!合肥大型户外音乐节!需预约

  • 湖光树影、草绿风清这里有合肥最不能被辜负的春光最值得一赴的大型户外音乐节3月25日,本周六下午3时至晚上7时第八届巢湖音乐节来了! 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