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口述历史】赤水在呼唤‖徐柏生

日期: 来源:方志四川收集编辑:方志四川

赤水在呼唤

徐柏生

193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往年还是寒气袭人的时节,这时已百鸟争鸣、春暖花开了。

一天,我正在后山洼里砍柴。突然,我的好伙伴徐东成从村里跑来,极其兴奋地对我说:“生伢仔,红军到镇龙山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

我很早就听人说过,红军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是为穷人办好事的。我们这些泡在苦水中的穷孩子,多么想念红军,盼望红军啊!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东成赶场到了镇龙山。刚到镇口,就看到墙上刚刷上的醒目标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街道上,很多人凑在一起议论着红军。我们也凑在人堆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说:“……我可是活了60多岁的人啦,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呵!红军在镇龙山、石夹口、太平渡打财主,分田地,开仓济贫,对穷苦人家可真关心啊!”他越讲越带劲,大家越听越入神。我心里更加热爱、敬佩红军。

从镇龙山回来的路上,我们又遇到十一坝村柿柄树给红军挑东西的徐泽民,他给我们讲了许多红军纪律严明、官兵平等、与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动人故事,并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到处工农来欢迎,指挥员战斗员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我们听后很受鼓舞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一天,刚过晌午,国民党的飞机在吴家岭一带盘旋了几圈,轮番扫射和投炸弹。大家都猜测是红军来了。没多久,红军果然进村了。我们终于盼到了红军。最先进村的是十来个雄赳赳的小伙子,清一色的灰布制服,戴着八角有遮檐的帽子,上缀一颗红布五星,衣领上缀一对红布领章,脚上穿草鞋,腿上绷着裹腿,肩上挎着步枪,子弹袋横缠腰间,好一副英武气概。他们一进村,就笑眯眯地走过来给我们打招呼:“老乡,你们受惊了。”

我们虽然想红军,盼红军,但红军真的来到面前,又不敢接近。

“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专门打国民党反动派,为穷人做事的。”

“是为穷人做事的!”我们不约而同地惊奇地应了一句。

“我们听说这里的乡亲们受国民党和地主老财的压迫很重,乡亲们受苦了。我们就是来打这些国民党和地主老财的,我们的大部队马上就到,保证老乡们不受任何损失。”说完,便和我们握手,到村里村外查看地形去了。傍晚,红军的大部队就进村了,长长一大队,足有几百号人,乡亲们站在村口,有的拍手欢迎,有的点头称好,红军中还有穿老百姓衣服的,但个个精神焕发,边走边向群众微笑招手致意。他们来到村里休息,好奇的群众立刻把他们围了起来,很多战士坐在地上就和我们攀谈开了。人越来越多,一会儿就挤了许多层,一个挂着驳壳枪的红军见人多了,就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讲起话来:“乡亲们,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前几天,我们在贵州遵义地区又打了大胜仗,消灭敌军周浑元近两个师,王家烈八个团。为了进一步调动敌军,毛主席又决定三渡赤水,再入四川寻机歼敌……只有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受苦的老百姓才能分田地,有好日子过,才能不受剥削,欢迎乡亲们参加红军”。

人群有些骚动,纷纷议论着这些新鲜名词:共产党、毛主席、参军、打国民党……听说打垮了国民党,穷人就会有好日子过,我心里动了一下。等那个人讲完了话,我就挤上前去,抱着他的胳膊,激动地说:“我要参军。”背驳壳枪的红军深情地看着我,然后轻轻拍我的肩膀:“欢迎你啊,小弟弟,但是你年龄还小啊!”我说不小了,都快15岁了。那人哈哈笑了起来,“部队每天要走100多里,翻山越岭,你这么小,受得了吗?”我说:“能,我就是在这山上长大的,上山打柴,来回几十里,光着脚,刺都不怕,快收下我吧,我什么苦都能吃,我不愿再受地主老财的气了。”我的话里已有哭声了。“小弟弟,别急,你先回去吧,红军下次来,一定把你带去。”说完,就组织部队休息去了。

我呆呆地站在石头旁,一动没动,看着人群渐渐移动,我顺手拿起一根树枝抽打着。我家祖祖辈辈靠种本村财主徐九羔子的田,累死累活也还不清徐九羔子花样翻新的阎王债,我9岁那年就开始给徐九羔子放牛、砍柴,寒冬腊月,没穿过一双鞋子,实在没办法,就把脚放在牛身上或牛腿上取暖。一次,地主婆嫌我柴砍得少,便抽出一根柴棒,打在我的额头上,顿时头破血流……每当想到这些,泪水就模糊了我的双眼。

入夜,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有的在烘烤衣服,谈论着一天行军的见闻,有的把脚垫得高高的,侧躺着休息。我看到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红军,就轻轻坐在他的身旁,听他的口音,就知道他是本地人,我试探着问他:“喂,你是哪的人啊?”他看我问得那么认真,便开玩笑地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镇龙山。”

我一听可高兴了,心里非常羡慕,问他是怎样参加红军的。

原来,他叫王小山,也是个不满15岁的孩子,红军一渡赤水到了镇龙山,小山一心想参加红军,可红军就是不收。实在没有办法,他就在红军离开镇龙山时悄悄跟在队伍后面,一直跟到赤水河边,就这样参加了红军。我听了心里很钦佩,自己也暗暗拿定了主意。

这时,又过来一些红军战士,大家围坐在一起。

“同志们”,又是那位挂驳壳枪的红军说话了。“刚才我转了几家,这里的老百姓受地主的剥削很重,强烈要求打土豪,分田地,经支部申请,团里批准,明天留下四班负责开徐九羔子的粮仓,并把一部分长矛大刀发给农民,建立农民武装,然后到镇龙山跟大部队。”

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的战士站起来说:“指导员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啊,原来他是个指导员,这时我才借着篝火,仔细瞧他。宽宽的脸庞,粗黑的眉毛,说话干脆利索,刚劲有力。

第二天一早,部队就出发了。老百姓站在道路两旁,流着眼泪送别红军,这时,有些群众扛着刀枪棍棒来要求参军,当时就收下了20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没让去的又费了好大的劲才劝说回来,可是当部队往镇龙山走的时候,还有许多群众跟在队伍后边。

我拿了一根木棍,与红军并行,抄小路往镇龙山赶去。猛回头,忽然看到小伙伴东成一闪一闪地追来了,后面还隐隐约约有几个移动的黑点。

到了镇龙山,满街都是红军。不一会,经过我村的红军队伍就过来了,小山见了我特别高兴,非要拉我到他家看看,我因为心里有事,便约他去见指导员。这时,指导员正来到我们面前,我拉着他,刚喊一声“指导员……”,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部队把各村跟来的群众集中在一起,经过挑选,清点人数,已近百人,便成立红一军团二师新兵连。第二天,部队从镇龙山出发,经扎山坝、石夹口,一日行程到太平渡,沿途都有群众担着茶水,慰问红军,在人多的地方,就有红军停下来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又有许多群众跟在我们队伍后面,准备过赤水河时,红二师的新兵已增到140多人。

太平渡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红军在当地群众心里扎下了根,在一处板壁上曾留下这样一幅标语:

脚踩黔军牵川军,能打善走是红军。

拖垮累死“中央军”,最后胜利属我们。

到太平渡的当晚,红二师开始渡河了,人们不分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站在岸上,流着眼泪目送红军战士渡河,一边挥动着火把,一边高喊,“你们要回来呵!”当最后一批红军登上木筏,有的老乡竟号啕大哭起来。

“老乡们,我们会回来的。”我们站在木筏上向群众招手。

“你们——快——点——回——来——啊!”隔着波涛翻滚的赤水河,群众还在悲切地嘱咐。我们边走边回头,也都发自内心地呼喊着:“我们——一定——会——回——来——的。”那洪亮的声音,激起万里波涛,滚动在赤水河上,传得很远,很远……

红军虽然离开了,但红军的革命精神,红军的胜利喜讯,一直鼓舞着这里的人民群众,鼓舞着他们在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赤水河(图源:新华社)

口述者

徐柏生,1921年出生于古蔺县鱼化地区,1935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航空兵23师政委、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兰州军区工程部顾问等职,1997年病逝。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口述:徐柏生

供稿: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相关阅读

  • 怀柔的下一个暖心驿站,建在...

  • 近年来,怀柔陆续出现了很多暖心驿站,这离不开龙山街道总工会的因地制宜,用心规划。截至目前,龙山街道辖区内已建成服务驿站36个。其中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11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
  •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走进希腊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5月11日,“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希腊站)”在希腊古城雅典扎皮翁宫开展。中国驻希腊使馆大使肖军正,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
  • 胜利之山 激励斗志

  • 在红军长征纪念广场,《十送红军》《长征组歌》等红歌一曲接一曲,歌声响彻六盘山;在红军长征纪念亭吟诗台,《清平乐·六盘山》诵读声此起彼伏;在2.5公里红军小道,原创沉浸式实景演
  • 桑龙高速帅乡特大桥合龙

  •   湖南日报5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于淼)今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湖南张家界桑植至湘西龙山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帅乡特大桥顺利合龙,施工取得重大进展。  桑龙高速是张
  • 倾听儿童的声音 做有智慧的家长

  • 浙江之声记者叶树刚 通讯员宋璐瑶为丰富拓展女职工文化生活,提高女职工综合素养,进一步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4月15日下午,长兴县工会女职委在长兴县图书馆二楼空中书吧举办“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口述历史】赤水在呼唤‖徐柏生

  • 赤水在呼唤徐柏生193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往年还是寒气袭人的时节,这时已百鸟争鸣、春暖花开了。一天,我正在后山洼里砍柴。突然,我的好伙伴徐东成从村里跑来,极其兴奋地对
  • 张琴英:青年的赞礼 | 散文

  • 文/张琴英(作者简介:大四口腔医学专业在读,业余时间爱好写作,旅行,摄影。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委员。)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
  • 中国旅游日湖北主会场活动在恩施利川举办

  • 长江网讯(记者王成勇 通讯员鄂文旅)5月19日,2024年中国旅游日湖北主会场活动在恩施州利川市腾龙洞景区成功举办。以“畅游中国,幸福生活”为主题,主会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
  • 陈法官有个“商事调解五步法”

  • 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 陈燮峰以法之名,护航营商。从事商事审判13年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陈燮峰审理的1800余件案件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