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怀念母亲

日期: 来源:焦作日报收集编辑:焦作日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18年,风凄雨冷,心悲无语,母亲大人永远离开了这个让她眷恋的世界。悲伤之余,身为儿子的我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与母书》一文,发表在《焦作日报》副刊版上,赢得了无数读者、亲朋、同事的热泪与共鸣,让我得到了些许慰藉。弹指一挥间,我那平凡的母亲已离去5个年头有余,但她的音容笑貌、大慈大爱,依然留在儿孙们心中。

儿时的记忆

我家位于沁阳西南的一个小村庄,著名“引济入怀”工程的河道就从村旁穿过。关于这条河,母亲并不陌生,当时母亲巾帼不让须眉,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参加了挖渠清淤大战。有了这条河,河两岸才有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杏树、桃树、李树;有了这条河,地里才能生长小麦、玉米、大豆;有了这条河,村西头才有了热闹非凡的竹园、菜地、甘庶林。其实,母亲不仅参加了修河挖渠工程,还参加过太行山小北顶(今神农山)的修山造林工作,而且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报酬,任劳任怨。

1965年,母亲在参加过“大生产”“大会战”后,才认真考虑自己小家的建设,靠着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打算举全家之力开始划地皮、夯地基,筹盖三间房屋。为了这家,为了这三间房,母亲在身怀有孕的情况下,依然起早贪黑、拉车运土、搬砖和泥、生火做饭。此后,结束了寄人篱下、居无定所的生活。但是,美好生活需要永远不懈的奋斗,仅靠一条河是无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同样,这个家也不是有了最为普通的栖身之地,就能过上幸福安康生活。

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工作,兄弟仨年龄又小,家里缺乏强劳力,自然挣工分也少,分粮也不多,所有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她不仅要日出而作,还要勤俭持家。在终生难忘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始终难以改变“欠粮户”的困境,可以说食不果腹、一贫如洗,想吃饱饭、吃好饭并不容易。民以食为天,我的家乡吃饭有个习惯——有桌不坐蹲着来,特别是一些大户、富户,每到饭点总爱端着碗走街串巷到处“显摆”。所以,母亲教导我们这些孩子们,不比吃、不比穿、不比富,老老实实在家吃饭,认认真真写好作业,本本分分学会做人。但是,年少的我,望着暮色中邻家燃起的缕缕炊烟,闻着街上传来的阵阵面香、菜香、肉香,还是有点眼热口馋。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虽然农村生活非常苦,但在母亲的精心打理下,苦中有乐、苦中有甜,母亲也总是想着法粗粮细做,并换着花样改善生活。吃不上白面馍,就给我们蒸略带甜味的白玉米面馍;吃不上香味扑鼻的肉饺子,就给我们包回味无穷的素饺子;吃不上柔韧有劲的捞面条,就做热气腾腾的汤面条,还有百吃不厌的杂面条、饸饹面、浆面条、咸米饭。当然,儿子最喜欢的还是“鲤鱼穿沙”,也就是在玉米粥里煮杂面片或杂面饼,能吃饱,也能吃好。为了生活,心细勤劳的母亲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带着我们够槐花、撸榆钱、挖野菜、摘野果。到了冬天,母亲还会提前着手储存粮食以及下粉条、腌咸菜等。总之,母亲就是想法设法、竭尽全力让儿子们吃好好饱。

过年是我们弟兄仨最为高兴的时刻,不仅能穿新衣、放花炮,还能尽些微薄之力陪着母亲拉上一架子车甘蔗到城里赚个零花钱,以贴补家用。当然,过年最高兴的还是父亲能回到家里团圆,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甚是幸福。

少年时光的清贫不是“苦”是“福”,也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

成长中的感恩

天有不测风云。在成长的岁月里,孩子们还没有品尝到生活中的甘甜,却又过早的吞下了人生的苦酒。1977年夏秋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差点要了母亲的命,也几乎摧垮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好在母亲命大福大,经过妙手回春的军医相救,终使母亲度过了这个本不该有的劫难。1979年冬,全家苦尽甘来,迎来了“农转非”的崭新生活。

虽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她眼界高、胸怀广,通情达理、明辨是非。若按当时的政策,母亲完全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顾全大局,主要是不给组织添麻烦,最终还是放弃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后,母亲为了补贴家用,还干过临时工,当过居委会主任。

母亲最大的贡献是一心为家、辛勤育子,自己却一生勤俭,舍不得吃穿,但为了家却是尽心尽力。母亲是最支持我“考干”的,专门腾出半间房供我学习休息,不让我干任何家务,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为了不影响我学习,母亲连干活、做饭都是轻手轻脚,更不要说听广播了,既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会“陪学”“伴读”,等我学习结束后再做一碗热汤面,才安心去睡。同样,为了次子求学,母亲学会了骑自行车,她顶风冒雪、远接近送,毫不吝啬地为其付学费、购物品,高中时成为全市“三好学生”,全家都感到无限荣光;“老三”是母亲的“宝疙瘩”,为了让他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更是无私奉献、忍痛割爱,亲自送儿子登上了从军的列车。母亲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到部队看望三儿,母亲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与父亲一起坐上火车到山西汾阳看望小弟,这也是母亲一生当中第一次出远门。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家之情、爱子之心。之后,母亲又把照看孙子、孙女当成了自己的中心任务,给小一辈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就是后来他们上学,母亲也是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攒学费。在后来,为了能给儿孙们留点家业,母亲和父亲把老家破旧的房子推倒重盖。如今,母亲的孙子、孙女均以长大,各自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不尽的思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痛苦和思念中,慈祥而又和蔼的母亲已离去5年有余。每一次焚香、每一次叩头、每一次祈诪,母亲的音容笑貌都历历在目。如今,父亲也撒手西去,虽与母亲在天堂里相聚,但儿孙们却是万般痛苦、思念不尽。每一次翻看母亲生前的照片都会感到愧疚自责,特别是母亲在世时想要的“全家福”,想留的遗像,以及想要的寿衣、墓地都没有提前准备,以致母亲突然去世让儿孙们措手不及,悔不当初。

老舍曾有一段话很让人醍醐灌顶:“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所以说,母亲永远都是伟大的,也是永远值得怀念与敬仰的。

作者:董沁生

总值班:申金星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蔡欢

编  辑:李灿

校  对:马丽

来  源:焦作晚报

相关阅读

  • 莱西市工信局: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

  •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工信局聚焦作风短板、能力弱项、工作难点,真刀真枪转作风、全力以赴强能力、动真碰硬破难题,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机关建设,深化作风
  • 张颂文发声!

  • 近日,有网友在张颂文的社交账号下留言,称羡慕其有嘟嘟唇,张颂文幽默地回应称:“小时候总被人笑话说是被蜜蜂扎了,现在说是整容打了针”,间接回应了流传已久的整容传闻。张颂文(图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怀念母亲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18年,风凄雨冷,心悲无语,母亲大人永远离开了这个让她眷恋的世界。悲伤之余,身为儿子的我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与母书》一文,发表在《焦作日报》副刊版上
  • 泉州站日均拾到遗失物品60件

  • ■融媒体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陈珊娜 王思虹 文/图近日,泉州站工作人员在候车室捡到不少被旅客遗忘的背包。2024年春运今日正式启动,探亲流、学生流、务工流、旅游流等多种客流
  • 菏泽泥塑:匠心巧手塑“龙年”

  • 赵东民为作品上色憨态可掬的“龙宝宝”矫然昂首的“彩色龙”作品《龙腾盛世》进入腊月,“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家家户户采办年货的热情逐渐高涨。在牡丹区牡丹街道赵楼村,菏
  • 东明:藤条“编”出乡村致富路

  • 在东明县菜园集镇兴隆屯村有这样一群人:手中编着收纳筐,脸上洋溢着笑容,一根根藤条,在她们手里上下翻飞。她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娴熟的技艺,做好“藤条”文章,编织着共同富裕之路。
  • 陕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侧记

  • 原标题:广集众智 广谋良策 广聚共识——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侧记□ 记者 张涵博  1月25日清晨,当冬日阳光洒向陕西宾馆,全省人民关注的目光再次汇聚盛会。  大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