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失控玩家打破次元壁——那些推开新时代大门的科技和概念

日期: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收集编辑:中国科学技术馆

作者:王过年 

  由“死侍”瑞恩·雷诺兹主演的科幻动作喜剧《失控玩家》于8月13日在北美上映,瑞恩在片中扮演一名叫Guy的银行柜员,生活在一座叫自由市(Free city)的城市里。这是一个开放式、高自由度的游戏世界,玩家们在城里横冲直撞、烧杀抢掠,游戏里的NPC们却认为这一切都是合理的。直到有一天,身为NPC的Guy觉醒了。 

  这是一个挺老套的故事,但是和《玩家一号》这种喜剧动作类型商业爽片一样,它们的卖点本就不是剧情,而是精致的特效和满满当当的彩蛋。当游戏迷、动漫迷们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熟悉的彩蛋那一刻,票价就值了! 

  说回到电影本身,自由市的设定几乎就是GTA系列游戏里的城市的加强版,一个能够让玩家在其中为所欲为的虚拟世界。长久以来,以虚拟世界为基础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科幻作品,比如《雪崩》中的“超元域”、《夏日大作战》中的“OZ”、《玩家一号》中的“绿洲”、《十三层空间》中的“幻世3”、《刀剑神域》以及大名鼎鼎的《黑客帝国》当中由矩阵创建的虚拟世界,都是这个设定的滥觞。 

  类似“超元域”“绿洲”这样的虚拟空间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在于给了参与其中的“玩家”以全新面貌重新开始的机会,在这里能够束缚和限制人类的只有想象力本身。简单直白的“打怪升级”替代了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连系,随心所欲的外表设置替代了无法自主选择的外貌、肤色、种族等等外在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离“在虚拟空间里体验现实”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接下来盘点一下那些打破次元壁的新科技吧。 

  镜子里的世界——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一个很新很热而且自带科技感的词汇。抛开繁冗的官方描述,简单来说,数字孪生就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数字版的“克隆体”。 

  数字孪生概念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系教授David Gelernter在他的著述《镜像世界》(Mirror World)中预测到了类似数字孪生的技术的出现。顺带一提,在这本书中,他也预测了互联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腾飞。 

  作为起源于工业制造领域的概念,数字孪生在工业和科研上的应用最早,近年来,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数字孪生被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电力、船舶、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行业。在科幻电影《太空旅客》中,吉姆通过查看飞船的全息影像来检修故障。这便是数字孪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场景之一。 

  在城市管理中,通过搜集城市中的海量数据,在不改变原有物理世界的情况下,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克隆出与之对应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物理世界的角角落落,并且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各种创新性尝试与改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前知道如果这种决策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行。这样将大大减少了试错的成本,并且可以不断调优,使得决策更加助力与现实环境。用于城市分析与规划,动态事件的实时优化等。 

  借由数字虚体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有可能,所有的在物理世界无法体验和重复的奇妙、惊险和刺激场景,都可以在数字空间得以实现,特别是当这种栩栩如生、直入心境的体验直观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参与者的感官体验将不亚于第一次见到《头号玩家》中的“绿洲”时的震撼。要实现这种直观体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项技术——扩展现实。 

  带上看见它的眼睛——扩展现实 

  扩展现实(XR - Extended Reality),是VR/AR/MR三者的集合,同时也有人根据其“由计算机图形和可穿戴设备生成的所有真实和虚拟环境”的定义,将XR中的“ X”理解成一个变量。这意味着未来还可能有BR(迷惑现实-Baffle Reality)、CR(影像现实-Cinematic Reality)、DR(蒙蔽现实-Deceive Reality)等等“R”字辈科技(有没有感觉不认识R了)。 

  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分为三种: 

  VR(Virtual Reality)即“纯虚拟代替视觉”。通过佩戴设备,利用电脑模拟三维虚拟世界,呈现给用户全封闭与沉浸式的虚拟环境,并加入听觉以及触觉等感官体验。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简单定义:你戴上眼镜,看到的环境都是现实,但是眼镜会附加一些东西,从你的视觉里看来,这些附加的东西好像真的存在于现实里了。不改变现实,只往现实里加些东西。 

  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先把你看到的现实环境采集到眼镜里,设备给你加工处理一下,然后扔进眼镜里让你看。你看到的仍然是现实,但是是经过了处理和混合的现实,这个可以视为是AR和VR的结合形态。比如《黑镜》第三季第五集中出现的药物mass达到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如同叠BUFF一样,在整合了上述技术的基础之上,最终得到的就是扩展现实。XR通过利用虚拟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人机交互和环境的组合,将人们从受屏幕束缚的2D体验中解放出来。它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混合,在数字世界完美复刻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触感体验。当XR技术能够实际应用的时候,首先利好的是游戏产业,比如《赛博朋克2077》就真的有救了,人们可以“漫步”在夜之城,听一听武侍乐队的live,调一杯“杰克威尔斯”。 

  当然,XR技术的应用绝不仅仅体现在游戏领域,它对人类的影响和改变一定会是全方面的。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从树上下来,到开始利用火,再到开始利用机械,接下来就应该是在数字世界大展拳脚。 

  当今的大部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体验仅代表了混合现实的一小部分。制约混合现实体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目前还没有任何能兼容所有相关体验的设备。提到兼容性,就引出我们接下来要谈论的另一个概念——元宇宙。 

    

  真正的包罗万象——元宇宙 

  和之前两项技术不同,笔者在描述元宇宙的时候用到的词是“概念”。这不仅仅是因为元宇宙本身含义的宽泛,也是因为它离真正落地还非常遥远。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是「Meta」和「Universe」的混合词,最早出自于尼尔·斯蒂芬森 1992 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 

  如果说XR技术整合了所有虚拟现实技术,那么元宇宙就是所有已知的数字科技和概念的最终结果。简单来说,“元宇宙”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现实中人们可以做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这意味着用户在“元宇宙”中不只是一个被动的玩家,而是可以像现实生活一样,按个人需求去社交、玩耍、创造和交易等,就像在玩一个“真实版”的《模拟人生》,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地球Online。 

  2017年由Epic Games开发的大逃生类型游戏《堡垒之夜》在不断迭代之后,似乎开始显露出元宇宙的部分特质,逐渐成为了一个超越游戏的虚拟世界。2020年4月,知名饶舌歌手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中开了一场虚拟演唱会,当天有超过1200万人同时观看,创造了大逃杀品类游戏的最高观看次数。 

  然而,“元宇宙”强调的是生态的完整性和用户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它无所限制,所以仅仅在电子游戏中建立一个持久的虚拟世界并不合适。从本质上说,虽然《堡垒之夜》有了一些附加的社交属性,但它还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元宇宙,至少单靠它自己是很难实现的。它仍然是一个充满战斗性的游戏,玩家在其中要做目标非常具体的事情,无法在《堡垒之夜》中做任何没有被编入游戏程序的事情。 

  元宇宙的建设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整体的服务器问题,既然是世界,必须要承载大量的人才能有社交网络的构成。第二是虚拟世界的交互的问题。不管是《黑客帝国》也好还是《头号玩家》也好,要想让虚拟世界中的人有真实感官,一定是需要外部的设备来支持的。否者在沉浸的感官上会被大打折扣。目前受制于技术和市场的原因可穿戴设备的价格很难短期降下来。第三就是需要全球联通的互联网以及低延迟的基础设施。高延迟和丢包会破坏游戏体验,同样也会破坏虚拟世界的沉浸感。试想一下:你正在与元宇宙中的某个人互动,但一次又一次反复掉线的话,就无法称之为是一种完美的体验。 

  然而技术问题并非最棘手的问题,元宇宙的定义决定了它绝不仅仅是游戏,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元宇宙要比任何一种前卫科技概念都更难实现,因为它更需要开放和共享,不仅是在虚拟世界之内,在现实世界更是如此。 

  iPhone有专用的充电接口,微信不允许分享淘宝或者抖音的链接,就连那些为人所熟知的IP角色也都分散属于各大影视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其实都在变得越发封闭,原本开放的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个无法连接的孤岛。 

  在这样的现实世界中,元宇宙的诞生似乎是一个缥缈的梦。但是笔者更愿意称之为梦想,建设元宇宙会是人类在数字世界的“全球化”,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科技,而是能够真正打通现实中的种种壁垒,让所有人抛却种族、肤色等等先天束缚,以一种更自由也更和谐的方式共生在同一个世界里。道虽远,行必至。 

  结语 

  当然,要想真正建设一个类似OZ world或者绿洲那样的虚拟世界,在上述这些概念之外还需要很多很多的科技,比如云技术、区块链、5G等等,限于篇幅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来谈。未来的世界会是一个无比复杂的世界,无论是科技与科技,还是人与人,在实际生活中将会难分彼此,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将独木难支。 

  很多幻迷应该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你承诺会在火星建造基地,我们拿到的却是Facebook。不少人对太空殖民的估计过于乐观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苏太空竞赛,受冷战的影响更大,却没有哥伦布航海那样巨大的直接利益。很有可能,廉价的航天技术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而这些创新所需的高度发展的科研平台,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相信很多人都会担心,如果人类沉迷于数字世界,忘记了仰望星空怎么办?人类是否会永远困居于摇篮之中,无法长大?在科幻作品中,虚拟空间中的“物理世界”也往往隐喻着对现实的逃避,但是在物理世界里,在虚拟空间复刻现实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造现实。物理世界运载着人类以及庞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运转容不得一丝的差错,试错成本太高。当人类真的在虚拟空间中复刻了物理世界,那么走出摇篮的进程将会有机会大大加快,因为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各种星空探索相关的各类实验将会极大降低探索行动的成本。人类大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无数次拟真实验,将星空探索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都拿出来测试,得出最为妥善的方案之后再投入资源和人力开展探索。技术永远只是工具,无论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未来,那都是人类自己的选择。愿人类永远能够做出正确之选。 

本文来自: 中国数字科技馆


相关阅读

  • “数字乡村”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当今时代,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已不算稀奇,从农业生产到农村电商再到乡村治理,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村,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玉门市立足实
  • 乌镇峰会第十年 重点看什么?| 新传媒记者在乌镇

  • 温度18度,天朗气清,时间11月8日,坐标浙江嘉兴桐乡乌镇,一场国际性的大会──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在举行,这是乌镇峰会的第十年。全球媒体聚焦,这一场十年之际的互联网行
  • 亚运会数字点火技术等十大典型案例在乌镇揭晓

  •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11月9日,在乌镇大会的“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2023年度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正式发布,百度、腾讯、支付宝、美团、京东、360、快手、网易
  • 让淄博跳绳站上世界之巅的幕后英雄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郑向锋"听说你不会跳绳?""是的!"一名乡村教师,根本不会跳绳,但在十年间,他带出的跳绳队员创造了233项全国冠军,10项世界冠军,3次打破3项吉尼斯世界纪
  •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本次厄尔尼诺持续至明年4月

  •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世界气象组织8日发布最新预测,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至少持续至明年4月。  8月10日,在印度尼西亚廖内省金宝县林博班让村,消防人员处理泥炭地火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接续加力实现好就业、就好业

  •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数据显示,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9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高校毕业生
  • 有一种超级英雄叫“火焰蓝”

  • 穿越人海冲向火海,浇灭熊熊大火并肩站立筑起人墙,阻挡滚滚洪水他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他们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他们是逆流而上的战士也是最善良的“蓝朋友”浴火前行蓝,是勇气的颜色
  • 光弘科技(300735)因跌幅达到15%而异动上榜

  • 光弘科技(300735):2023年11月9日交易异动上榜,异动类型为跌幅达到15%,异动上榜前五卖出金额合计为6.18亿元,异动上榜前五买入金额合计为2.80亿元。以上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