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工智能时代 大学的挑战与应对

日期: 来源:中国教育网收集编辑:中国教育网

2024年2月,继ChatGPT之后,美国OpenAI公司发布了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用户只要输入文本指令,就可以生成一段逼真的视频,再度给世人带来冲击波。自ChatGPT问世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无疑,它将影响各行各业。而其对教育的影响,更让大家广泛讨论。那么,人工智能将会如何影响高等教育?是赋能还是颠覆?人们喜忧参半。

可以确定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在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面前,大学是否做好了准备,符合伦理规范、适应教学要求的方式应用这些迅猛发展的工具?

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之于高等教育,其意义如同现代大学的诞生。未来,人工智能极速发展,现有大学的组织架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完全可能被打破重建,发生颠覆性的巨变。”谈及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清华大学李星教授表示。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高等教育系统,为教育赋能,主要体现在加速科研发展、支持教育教学等方面。同时,还带来了学术诚信危机、数据隐私风险、颠覆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挑战。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线后,教师普遍对剽窃和抄袭情况表示出担忧,为减少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学术不端行为,国外一些大学将未经授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行为判为作弊。大学给出了引用规则示例,对于教师允许使用工具的情况,学生要明确注明引用。还有些大学协助教师设计出不易受人工智能影响的作业和考试活动。

由于在ChatGPT上查询的数据会与OpenAI共享,出于风险防范目的,密歇根大学开发了封闭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提供安全、可公平访问的基础型和高级研究型应用,供校园内部使用。斯坦福大学对校内使用的信息技术进行了评估,提出风险分级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丽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由知识的传递,转变为让学生获得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大学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改变,让年轻人有更好的发展,培养国家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产业所需人才。

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重重挑战,但大学仍然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投入资源来应对。对学习、教学和考试模式进行相应调整,可以确保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保持学术诚信。通过制定隐私分级政策、开发私域大语言模型等方式,降低隐私数据泄露风险。虽然对于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课程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学要教给学生负责任地使用、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新技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作为人类的思想价值。

从历史经验看,新技术的到来总是部分地解放了人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作为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新质生产力,它给大学带来了新机遇,主要表现在加速科研发展、支持教育教学等方面。

将人工智能的“不可解释性”应用于科研,所迸发的力量难以预料。近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开发人工智能模型,攻破了长期以来困扰该领域的等离子体不稳定问题,实现了可控核聚变,为人类迈向无穷尽的清洁能源又贡献了一步。而这,还只是人工智能给科研带来改变的初级阶段。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科研的进步和发展将可能一日千里。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开发大语言模型的垂直应用,可以起到支持教育教学的作用。如近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AI助教”在多门课程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作为全天候的即时反馈平台,超级助教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效率,同时也能将教师从批改作业、答疑等事务中解放出来,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创新。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大学要充分重视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积极做出行动。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认为,大学应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建设具有宏观视野的人工智能机制体制。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认为,大学要做先行者,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适用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优化学科领域的小模型。清华大学李星教授建议,将所有学科与人工智能结合,鼓励百花齐放,允许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北京大学汪琼教授提出,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结合人工智能开展教学的案例,达到在教学中积极应用的目的。

大学的行动

今年,教育部宣布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的深度融合,为学习型社会、智能教育和数字技术发展提供有效的行动支撑。

目前,国内已有多所大学积极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教学和研究,在课程融合、通识培养等方面深入探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清华大学表示,2024年将建设100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并为2024级新生每人配备一个“AI成长助手”。北京大学发布了基于GPT-4开发的人工智能助教,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化和互动式的AI助学。南京大学发布“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方案,以1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加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再加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伦理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

放眼全球,自2022年11月底ChatGPT上线以来,全球多所大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做出了回应。有些大学明确表示禁止,有些大学从禁止转为支持,还有些大学表示鼓励和支持。

少数大学选择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禁止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在禁令中表示,若没有明确注明引用或出于特定课程目的,学生不得使用ChatGPT或任何其他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印度班加罗尔RV大学禁止学生在原创作品中使用ChatGPT、GitHub Copilot等人工智能工具,并对学生随机检查。

有些大学的态度从最初的颁布禁令,转变为后来的灵活解禁,体现出大学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潜在影响的深思熟虑。出于对ChatGPT可能引发的剽窃和作弊等问题的担忧,香港大学先采取了临时禁令。随着一系列讨论,学校解除了禁令,并采取了限制使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每人每月20个指令的方式,防止学生滥用。

那些表示鼓励和支持的大学陆续发布了规范或指南,促进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虽然态度都是鼓励,但各校政策的出发点、细节和深度却有所不同。

有的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委员会,为各学科的应用制定了详尽的路线图。在深入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各学科带来的不同影响之后,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写作,音乐、文学和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物理与工程,编程和法律等专业是否可使用、何时可使用、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发布了细则。不仅发布了教学指南,还发布了科研和行政管理指南。

有的大学表示,不制定全校层面的政策,鼓励教师主动摸索。比如美国杜克大学认为,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面前,标准化、“一刀切”的政策忽视了教师自身的立场,从长远看不可取。因此,大学将决定权交给教师,同时提供了一份指南,搜集了美国其他大学的教师使用人工智能的观点和案例,旨在抛砖引玉,鼓励本校教师制定适合自身课程的政策。

有的大学对风险进行了分级,并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ChatGPT提供了指导。比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数据和隐私分为四级。涉及供公众访问的一级内容时,允许使用;除此之外的二级、三级和四级内容,即涉及个人、机密或其他敏感信息时,禁止使用。同时,该校的教学中心网站提供了风险与机遇评估表,附上了官方指导意见、媒体报道和应用案例的链接,引导师生深入思考。

有的大学为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改变评估方式提供了指导。比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教师提供了十余种作业任务的范例,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的困难度,强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确保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作业。

还有的大学采取跨学科研究或全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助力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比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立了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的高级工程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正在推动“全学科人工智能计划”,将人工智能纳入各学科,使其成为所有学生的核心能力。

教师的探索

在实践中,不少大学鼓励教师自行制定课程政策,教师可以决定如何、是否以及何时在课程中使用人工智能。一些教师在体验了大语言模型后,逐渐发现了其延伸价值,开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些教师从课程体验和课后答疑等方面入手,借助人工智能优化学习全流程体验。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马郓将ChatGPT与课程教学结合,开发了“赛博助教”用于答疑,并在授课、作业和备课环节应用了大语言模型。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历史学教授本杰明·布林将ChatGPT作为教学工具引入大学历史课堂,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堂中模拟交互式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沉浸式学习历史。

有些教师认为应该教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为职场生涯做好准备,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必须使用人工智能。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技术、法律和政策学院主任约翰·维拉森诺告诉法学院班里的学生,可以在写作中自由使用ChatGPT,但必须对所提交的文本负全部责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教授伊桑·莫利克为他的课程制定了人工智能政策,要求学生必须使用ChatGPT完成他这门课的作业。

还有些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课程设计、协助备课。法国国立工艺学院研究员泽维尔·艾梅用ChatGPT帮助设计课程。当缺乏灵感或因临时调课导致来不及备课时,过去需要4个小时来完成的备课,在ChatGPT的帮助下缩短至半小时,省下的三个半小时可用于教学创新。同时,她还鼓励学生用ChatGPT探索设计主题。

如何制定政策?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对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有机遇也有挑战。要想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积极地拥抱科技与产业的变革,主动拥抱智能时代。

如今,学生纷纷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活跃用户,大学应未雨绸缪,思考如何制定在学校、院系或课程层面行之有效的政策。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刊载了一篇题为《高校如何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的文章,从政策的框架和细则方面给出了指引。

在制定政策框架时,需要先明确受众、实施时间和政策对象三个方面的要素。首先,政策为谁制定?是针对整个学校、教职工、学生、第三方供应商,还是其他?其次,政策何时开始实施?最后,要明确政策所涉及的人工智能范围:是针对所有人工智能,还是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针对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是只针对文本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制定政策细则时,可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明确方向: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学术诚信?对人工智能的使用目的、使用量有哪些限制?如何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在使用来自外部企业的产品时,如何解决有关伦理、数据隐私、知识产权和偏见等问题?学校将投入哪些资源支持、响应和实施政策?若违反了政策,如何识别和处理?

政策的制定需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大学仍可通过努力,为师生更好地应用提供有意义的指导。采用迭代的方式制定人工智能政策,也许是成功驾驭新技术的关键。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2-3月合刊

撰文:陈茜

相关阅读

  • ​媒体速览|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升温

  • 据英国《经济学人》周刊近日报道,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以来,人工智能(AI)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专研市场情报的泽基研究公司估计,西方约2万家公司正在招聘AI专家。机器
  • 每周五上午,北医三院儿科专家来这里坐诊——

  • 为进一步提升儿童就医体验,为辖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北京市上地医院引入三甲医院优质的诊疗资源,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立的紧密型儿科医联体,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到院内定期
  • 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数字教育与未来发展座谈会

  • 6月15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在知行楼水晶厅召开数字教育与未来发展座谈会。副校长项国雄,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钟业喜出席,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项国雄说,人工智能
  • 考生请注意!志愿填报前,这些准备要做好!

  • 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成为考生朋友们关注的重点。进入理想大学、选择心仪专业,是每位考生的愿望。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志愿填报前要做哪些准备,快来看看吧。熟悉政策考生和家长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人工智能时代 大学的挑战与应对

  • 2024年2月,继ChatGPT之后,美国OpenAI公司发布了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用户只要输入文本指令,就可以生成一段逼真的视频,再度给世人带来冲击波。自ChatGPT问世以来,生成式人
  • 21解读丨几股力量交锋,搅动电商江湖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拼多多的市值超越了阿里巴巴,这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资本市场的数字往往能最直接地反映现实。今年一季度,虽然拼多多在营收规模上仍与
  • 西藏在建最大集中连片式复垦工程提前出苗

  • 近日,西藏在建最大的集中连片式复垦民生项目提前实现出苗形象,青稞长势良好。该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境内,由华能雅江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近1亿元,计划将原渣场和荒坡
  • 石榴图说丨探矿权招标出让都有哪些流程?

  •   以招标方式出让探矿权的,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中进行,参与投标各方为投标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下达的委托书或者任务
  • 跨越两千余公里,西塘古镇在云南种下江南梦种子

  • 一边是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一边是春之城、花之都, 6月19日,一场宋制婚服沉浸越剧秀,拉开2024西塘旅游(云南)推介会序幕。西塘古镇景区代表、浙滇两地文旅行业代表、云南主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