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担当 新作为 奋力谱写“山东实践”新华章系列网评之(二)
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为山东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山东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咬定方向目标、强化发展动力、突出发展要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咬定方向目标不放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中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
2018年以来,山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时间表,顶住阵痛、攻坚克难,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5年的接续奋斗,全省上下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开拓创新,持之以恒落实“三个坚决”,充分发挥“九大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做大“十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山东经济发展实现了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农业总产值率先过万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数量保持全国前列……
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家底”越来越厚,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发展质量越来越高,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持续强化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数字赋能,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山东攻坚克难的动力,持续前行的强引擎。为发挥创新优势,山东从全局高度把握战略位势、当好战略支点,聚力“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全面布局“十强”产业,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转型升级、数字赋能,全面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不断壮大规模超7.5万亿元的14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8.5%。
济钢大力发展数字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产业体系,重返中国企业500强,实现浴火重生。“济钢无钢”成为山东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生动写照。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链主型”企业牵引上下游,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实现集群式发展。我国首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1%的重型商用车柴油机、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展现了山东创新引领的新高度。
靶向突破新兴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提速发展大功率风电、智能电网、先进核电等装备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重点培育空天信息、磁悬浮等示范集群,建设全国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基地,持续增强新时代山东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信心。
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要突出绿色低碳、节约集约、安全标准。
山东围绕“双碳”目标,大力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城市,核能综合利用的“山东方案”成为全国参考借鉴对象。海尔卡奥斯以科技力量领航绿色制造最佳路径,从“零碳工厂”到“双碳园区”,实现了“青岛能突破、山东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模式进阶。
山东加快完善新型能源体系,深度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不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扩大“外电入鲁”规模,统筹山东陆海优势资源,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推进陆上风电建设。未来,全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时不我待奋楫行,只争朝夕展新颜。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山东以“国之大者”融入新时代大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总要求,突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一总抓手,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