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8000多万全捐了!“抠门”教授有多“慷慨”?

日期: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收集编辑:河南农业大学

王泽霖:1942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2020年,王泽霖将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0多万元全部捐给学校;2022年,他将个人的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3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用于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

前不久,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实验室建设的主要推动人、年届八旬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泽霖至今仍在忙碌……住在年代老旧、没有安装电梯的家属楼里,每天骑电动车买菜、出行,王泽霖对平淡、简朴的退休生活甘之如饴,只是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让他时时牵挂……

王泽霖(右四)向学校捐赠300万元

2020年初,他捐出多年来积累的科研转化结余8200多万元,助力建设P3实验室;后来,他又捐出300万元个人奖金,支持青年人才科研创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张改平评价他:“对国家‘慷慨’,对自己‘抠门’”。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可爱可敬的人?

让科研成果促进生产,再用生产收益支持科研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一部分脑子灵活的人搞起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规模、管理一上去,产量、效益也噌噌往上涨。然而养殖的人一多起来,一些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刚刚起步的养殖户们,缺乏有效防治手段,一度遭受严重损失。

上世纪80年代,王泽霖从南京农学院毕业,之后调入河南农业大学工作。参加工作后的王泽霖面对束手无策、上门讨教的养殖户,他决定开班办学,推广科学防治方法。为了解更多情况,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郑州和周边县市几乎所有的养殖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得到解决,慕名前来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每次只收几块甚至几毛钱诊疗费,到1995年,王泽霖还是为学校挣下了400多万元。

有了资本积累,他就想着让技术的红利惠及更多人。“提升养殖水平,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打疫苗,可进口疫苗很贵,不如自己研发。”于是,王泽霖与河南农大达成协议,成立农业类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用科研成果促进生产,再用生产收益支持科研,“靠这样的方式,我们开始自筹资金搞研发。”王泽霖说。

30多年来,王泽霖在科研上一路向前,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创立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打破国外垄断,极大降低了养殖的防疫成本;他个人和团队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泽霖在座谈会上

据中国禽病研究会统计,王泽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国20多家大型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近10年来,平均每年为养殖业增加100多亿元产值。谈及自己的科研成果,王泽霖总是归功于运气:“当初不搞这项研究,不来河南农大,很难取得这些成果。”

热心公益,将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000多万元捐给学校

虽然累计捐款8000多万元,可周围人都说王泽霖很“抠门”。

十几年前,王泽霖应邀到某全国大会上做报告,穿着旧衣服就去了。“王老师秋衣的两个袖子都磨得破边了,领子也松松垮垮的。我想帮他买身新衣服,他只是摆摆手、笑眯眯地说,‘有的,有的,会换的’。下次还见他把那件衣服穿来。”学生菅复春回忆,“平时在外出差住宿吃饭,几十块钱他都较真。”

在王泽霖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没有“享受”这个词。工作几十年,他一直坚持“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公交,能坐公交车绝不打出租车”的出行原则。

早年间,王泽霖在学习班讲课

对自己如此“抠门”,可王泽霖也有“挥金如土”的时候。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闫诺潜是王泽霖带的第一个研究生。他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老师们一个月才几十块钱工资,但导师王泽霖为了让他好好做试验,当即买了价值1.6万元的基因扩增仪(PCR)供他使用,是整个学校的第一台。

研究所自主经营后,王泽霖利用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的收益,逐步在学校里盖起了两座实验楼,购买了在当时很先进的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低速大容量离心机、浓缩机、冻干机等先进仪器设备,供生产、科研、教学使用。

“在学校的支持下,研究所的一砖一瓦都饱含着王老师的心血。”闫诺潜说,20多年,逐渐攒下8200多万元,但研究所的收入,王泽霖没为自己花过一分——

2005年,新药证书转让所得500万元。王泽霖把其中属于自己的100万元设立创新基金,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养殖防疫事业;

2020年,王泽霖又将8200多万元科研转化结余捐给河南农大,用于建设高水平的P3实验室……

希望通过努力让国家发展更快一点、人民生活更好一点

这么多年来,王泽霖对科研的要求都极为严格。

“王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不能脱离一线。再苦再累,也要往现场跑,要自己亲手抽血、采样,体验养殖防病工作。”闫诺潜回忆说。

近年来,根据生产实践需要,王泽霖又开始在新领域发力,他率先提出了研发联合疫苗的思路,真正做到了“一针多防”,大大降低了疫苗免疫成本。

“王老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他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科研思路和态度。”现任研究所所长赵军说,“我们研究所每个人都继承了王老师的科研精神,我们这儿培养的人,企业都抢着要。”

加上读研前在山西从事相关工作的十几年,王泽霖搞科研将近半个世纪,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热心公益的价值观。每当有人想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王泽霖都会讲起自己的身世和姐夫。

王泽霖于1942年出生在苏州,从小生活困苦。他有个姐夫叫赵福仁,14岁参加革命,是一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老军人。“姐夫这样的共产党人是英雄,更是榜样,他的人生态度深深鼓舞着我。”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下决心要努力奋斗。”王泽霖说,他后来吃饱了肚子,上了学,有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国家发展更快一点、人民生活更好一点。”

责编 马春雨

相关阅读

  • 做人,用心,不要用心计

  • 聪明,是有层次之分,有境界之别的。作者:洞见Leyla作家刘震云说: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这条河叫“聪明”。生活中,总有人自负聪明,在看不见的地方耍尽心计。
  • 《悲惨世界》:如果你是冉阿让,谁是救赎你的人

  • 作者:洞见·许朝暮1802年,法国贫农彼埃尔·莫,因太过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好不容易熬到刑满释放,他却因“苦役犯”身份而备受歧视。偌大的城市里,他找不到工作,寻不着住处
  • 一个家庭贫穷的7大根源,有3个以上,离衰败不远了

  • 作者:洞见muye家之兴衰,重在经营。清代学者孙奇逢说: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有些家庭初期资产并不雄厚,却人才辈出,日子越过越兴旺。而有些家庭初虽殷实
  • 立方风控鸟·晚报(4月5日)

  • ①中粮资本控股子公司中粮期货拟非公开发行不超5亿元次级债券;②因严重违纪违法,北京文投集团原董事长周茂非、原总经理赵磊被开除党籍和公职;③梦网科技2022年净亏损7.12亿元,
  • 首批因AI失业的人已经出现?设计师们回应了

  • 4月4日晚,有媒体报道称,第一批因为AI失业的人已经出现了。据一财经媒体消息,已经有一众游戏公司迅速拥抱技术变革,将AI绘画引进工作流程,用以摆脱游戏行业巨大的人才压力和资金焦
  • 用造船垫款包装借贷 厦门象屿陷倒贷纠纷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国宝 3月下旬,福建省高院下发(2022)闽民终1308号二审判决书,厦门象屿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华泰重工(南通)有限公司等公司及个人持续五年之久的委托合同纠纷
  • 5万元香火钱遭窃,作案人竟是……

  • 五万元香火钱不翼而飞,行窃者竟是昔日僧人。经审判,犯罪嫌疑人王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涉案钱款目前已发还寺庙。去年底,松江一寺庙的法师陈某为寺庙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8000多万全捐了!“抠门”教授有多“慷慨”?

  • 王泽霖:1942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2020年,王泽霖将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0多万元全部捐给学校;2
  • 长春市12家事业单位招聘

  •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力应对稳就业面临的挑战,打好扩就业“组合拳”的指示精神,深入实施长春市新时代人才振兴工程,助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实施“六城联动”,大力营造毕业生
  • 利川2023年困难职工申报工作启动

  • 以最温暖的力量守护每一位职工朋友是工会“娘家人”职责所在关爱困难职工更是重点工作利川市总工会2023年困难职工申报工作开始啦!凡符合申报条件的职工都可以进行申报申报成
  • 名师送教绽芳华,见贤思齐促提升

  • 2023年4月3号,音美自组全体成员在自然组办公室开展本学期第九周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关于上周三省教研室送教下乡活动的讲评工作,会议由组长谢新涛主持。会议开始,首先由组长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