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抗战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丛书出版

日期: 来源:江苏经济报收集编辑:江苏经济报

     

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的有力指导下,江苏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馆组织南京、常州、苏州、镇江、南通等地综合档案馆,全面整理馆藏抗战档案,编纂出版了19册《抗战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记录日本法西斯的历史罪恶,以期全面、真实、客观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暴行,呈现侵华日军所强加于江苏的巨大苦难,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反映江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昭示人们勿忘历史。

在中国抗战版图上,江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初期,江苏是正面抗击日军侵略的主要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江苏又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主战场,牵制了日军在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行动,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江苏是遭受损失最严重、反抗最激烈的省份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当时行政区划包含今上海市所辖部分地区在内的江苏就开始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各方面的侵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苏州太仓等地即遭到日军炮击。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8月15日即开始空袭南京,12月13日攻陷南京,至1940年整个苏北地区失于敌手,江苏境内大部分地区沦于侵华日军铁蹄之下。在遭受重大人员伤亡的同时,作为手工业发祥地之一,1932年时就拥有4600余家工业企业、近11万名产业工人的江苏,许多重要的工业设施在这场浩劫中被焚毁劫掠殆尽,商业、金融、交通、邮电、文教等均损失惨重,日本的侵略成为江苏历史上遭受外侮时间最长、程度最重的灾难。

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和江苏省、南京市等各级政府及机构,陆续开展战时损失调查与统计工作,形成的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调查档案直接反映了侵华日军在江苏所犯的累累罪行。其中,人口伤亡调查档案记录了因侵华日军实施轰炸、烧、杀、强奸等各种残暴行径造成的伤亡及失踪人口情况,还记录了被俘被捕以及劳工、灾民中的伤亡和失踪人口情况。财产损失调查档案则记录了国民政府和江苏部分机关、团体、单位及各行各业、居民个人在日军侵华期间所遭受的种种公私财产损失。从这些档案中可以看出,侵华日军给江苏人民造成了重大的人口伤亡,给江苏社会和居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套丛书于2023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收录了江苏省档案馆及南京、常州、苏州、南通、镇江等地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的700余组(件)民国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开展战时损失调查与统计工作的档案,形成时间起自1937年,迄至1949年。

从民国时期至今,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各地行政区划及称谓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体现抗战时期民国行政区划原貌,保持江苏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的完整性,并方便有关专家学者查阅参考,本丛书不仅收录了民国时期江苏地区、南京地区相关档案,还保留了民国时期属于江苏的今上海市部分辖区及安徽萧县等地的相关档案。其内容主要涉及人口伤亡以及一般财产、房屋、企事业生产经营、失业误工等方面的损失,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抗战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遭受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直观再现了侵华日军占领江苏后对江苏人民的劫掠,集中反映了江苏人民为全民族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成为日军侵略中国、侵占江苏的历史罪证,是研究江苏沦陷史和江苏战时损失的珍贵历史资料。

丛书共19册,其中综合卷5册,南京卷1册,常州卷7册,苏州卷1册,南通卷1册,镇江卷3册,其他地区卷1册,收录的大量第一手的统计数据,详细记录了许多具体损失情况,使该丛书极具史料价值、证据价值。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纪念1937年12月13日开始侵华日军在南京城一直持续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余万死难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震惊中外,是人类文明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事实上,除了南京大屠杀,在江苏其他地方乃至全国各地,日寇都犯下了累累罪行。现从本丛书收录的反映侵华日军暴行档案中,选取数件,予以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所藏的1937年8月、9月、10月首都南京市区遭遇侵华日军敌机空袭所受损害详报表,记载了死于敌机轰炸和扫射的平民百姓伤亡名单,名单显示死者身份各别,有来自黄冈的学生、涡阳的小贩,也有泰县的皮匠、宁波的铜匠……死亡地点各异,茶馆、浴室、学校等非军事目标均成为日机的空袭目标,日机在南京领空的肆无忌惮、残暴无道,无视国际人道法的横行霸道,在档案中充分显现。

     

1937年8月份首都市区遭遇敌机空袭所受损害详报表(南京市档案馆藏)

江苏省金山县善后救济协会1946年3月4日致江苏省政府的呈文,记录了当年侵华日军登陆金山卫的一幕。据呈文记载,日军1937年11月5日“从县境南端金山卫海滩登陆,长驱冲入,所向无前,直达县治所在地之朱泾镇,放火焚烧……顿成火海,历三昼夜不息”,朱泾镇原有住民约6500人,上下两塘街原有房屋3370余幢,此次被毁2460余幢。

     

江苏省金山县善后救济协会1946年3月4日致江苏省政府的呈文(江苏省档案馆藏)

根据江苏各地报来的损失调查表显示,江苏各地矿产被攫掠,工厂被毁坏,树木遭砍伐,场站被焚烧,农田抛荒,渔船损失殆尽,文化机构和图书典籍遭受惨重的损失。被誉为“中国纱业之先进,亦有工业之前导”的苏纶纱厂,车间成了养马场,工厂成了兵营。1938年吴县县商会整理的《商号损失登记册》,多达71页,详细地反映了吴县线业、电料业、南北海货业、油酒酱业、茶馆业、典业、粮食业等420余户商号经此一劫几乎损失殆尽的情况。

据1946年5月30日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致江苏省教育厅的呈文,1937年8月,敌机轰炸南京,图书馆人员仓促转移善本甲库书100箱,又提取善本乙库宋元精刊及孤本校本另装10箱,寄存于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分院地库。南京沦陷时,未来得及转移此批善本。1940年2月敌伪冲破地库,将书运往竺桥伪图书专门委员会。日伪投降后,在所移交的书目中,这部分善本中的元刊本37部177册、明刊本101部474册等合计184部1643册缺失不见,包含康熙、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等人作品在内的68件名人字画也已遗失,损失巨大。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善本书损失清册(江苏省档案馆藏)

丛书还收录了溧阳县9个乡镇50余保100多个村庄1800余户村民的损失统计表,每村每户都遭受重创,损失之惨重可见一斑,为研究抗战时期县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了全面、具体、翔实的史料。

该丛书内容完整规范、覆盖面广、细节突出,所精选的档案是记载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累累罪行的原始铁证,是重现江苏人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原始记录,为江苏抗战史研究提供了一份厚重的史料实证。

以证记史,砥砺复兴。本丛书的汇编出版,有力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疯狂烧杀、掳掠、轰炸等反和平、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以正视听的重要武器,也是在新时代激励全体江苏人民不忘来时之路、铭记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的力量源泉。

朱芳芳


相关阅读

  • 勿忘!这些数字,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

  • 今天(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罹难,短短6周内,昔日繁华的古都就变成了人间炼狱,平均
  • 江苏抓牢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执法 守好安全生命线

  • 中宏网江苏12月11日电 近年来,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落实“三管三必须
  • 江苏交通综合执法打造一体化道路运输治理格局

  • 中宏网江苏12月11日电 今年以来,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全面升级完善“江苏交通综合执法——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深入实施“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江苏执法新模式,强
  • 缅怀先烈 勿忘国耻

  • 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们。12月11日上午,海港区服务里社区开展“缅怀先烈 勿忘国耻 ”活动。活动开始,志愿者和居民们以默哀
  • 300000,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 12月的金陵城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比这凛冽冬日的风更刺痛人心的是86年前那场屠城惨案的悲痛记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
  • 1937年12月13日 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   今天,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致哀。  1937年12月13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发生。浩劫持续40多天,30余万同胞遭日军屠戮。86年过去,曾经的血与泪,从未忘记。今天是国家公祭日
  • 常州工程学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办学理念,秉承‘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扎根地方的办学定位,办学65年来,为绿色化工、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卷首语:健康是一种选择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小康》杂志社副总编辑 中国小康网主编 胡晓生  我们谈论的大健康,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大健康,是政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与保障体系
  • 23头斑海豹滑着滑梯回家了

  • 12月12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辽宁省政府在辽宁省大连市共同开展斑海豹放归活动。本报记者张庚磊摄“今天,让我们送斑海豹回家。希望这些可爱的海洋精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