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新教师成长要有“打不死”精神

日期: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收集编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4年秋,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满怀憧憬迈进小学教室,踏上了见证青春的讲台。10年里,有辛酸和泪水,有崎岖和坎坷,有迷茫和彷徨,但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并以“打不死”的精神,不断向下扎根,持续向上成长,一路探索一路收获。

职场初体验:家长告状,学生转学

工作第一年,我担任五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回忆第一节课的情景,如何导入、如何带领学生突破重难点、怎么完成课堂小结……我全都不记得了,也想不起自己是怎么离开教室的,唯一能想起的只有至今还回荡在脑海中的学生评价:“这上的什么课啊!”

接下来的几天,家长的反应更令我手足无措:告状,天天告状;转学,疯狂转学。一般到了小学五年级,家长对教师的期待非常高,而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小白”显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于是,一群又一群家长围堵学校,要求更换教师;常常有不来上学的学生,后来得知真相——已经转学了,开学一周后,原本52人的班级仅剩42人。

从小学到大学,我的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此刻只剩焦头烂额。身为一个堂堂男子汉,我伤心落泪,一遍又一遍地叩问自己:我适合当老师吗?

成长进行时:育人先育德,课堂大于天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我不得不冷静分析:大学期间,自己作为大学生支教团的一员,曾连续3年参加支教活动,多次荣获“优秀支教教师”称号,如今如愿成为一名教师,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虽然没有老教师丰富的经验,但我有充沛的精力和无限的激情,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虽然没有成型的教学模式,但我可以不断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世界只相信实力,不相信眼泪,于是我制定了成长规划并实践起来。

育人之道,德必为先。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师德的最根本体现是爱学生。倾心去爱,来不得半点虚伪。我牢牢把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时绝不吝啬赞美语言,在学生犯错时绝不姑息迁就。

师者,楷模也。教师关爱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因此,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总是在上课前早早来到教室。班里的脏活累活我会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要求学生写作文之前,我先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供学生参考。体育课,我和学生一起跑步、打篮球;班会课,我会设身处地与学生一起分析班级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狠抓教学,坚定“课大于天”。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定不讲无准备的课。作为新教师,我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找准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等多方面下手备课,同时在实践中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同时,我开始大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老子的《道德经》……从职业到专业,从教育到心理,从现代到传统。我还坚持写作,并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将教育故事、教学反思、班级趣事、优秀作文等以文字的形式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由于我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地,师生关系和谐了,班级氛围融洽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难忘的第一个学年结束了,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六年级开学初,竟然有3位转学学生“慕名”要去我的班,这让我骄傲了许久。

职业瓶颈期:突破舒适,二次成长

2020年,参加工作的第6个年头,我评上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已经没有了入职之初的压力,不管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也算“老手”了,基本能保持中上等状态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这时即使我再努力,专业成长上也没有明显提高,工作热情也明显下降。我意识到,职业瓶颈期到了,如果突破了,就能迎来自己的二次成长。

于是,我开始将排除一个个困难定成追求一个个小目标,给予自己清晰而明确的要求。

我多次重读教育类书籍,站在读者、教师、学生、作者等多个身份的角度去阅读,从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从而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每次备课时,我要求自己比上一次有所突破,可以是内容、情境上的改变,也可以是作业和任务上的创新。每天上完课,我都根据录音或者视频反思教学效果,并把教学过程和反思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投稿后多篇文章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

当瓶颈被打破,因懒惰想要放弃的自我被重新唤醒后,我感受到了新生的愉快。

如今,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除了感慨要有“打不死”的精神,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新教师,怎样顺利度过“新手期”?怎样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怎样突破自己的职业瓶颈期?

对此,我这个“打不死”的教师有几句话与新教师分享。首先,要有职业认同,只有想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其次,要有学生认同,用真心和耐心读懂每位学生,真诚陪伴和呵护学生,静待花开。最后,要有自我认同,认清自己,超越自己,打破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成为有底气、有能力的专家型教师。

( 作者:韩景宝,作者单位系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22日第7版  

相关阅读

  • 8个高效AI生产力工具

  • 编者按:在当今 AI 时代,我们的工作离不开 AI 生产力工具。如何选择和使用 AI 工具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本文介绍了 8 款涉及翻译、简历制作、人机对话、视频制作、生成
  • 协同联动,齐抓共管,共同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 城阳融媒讯|为全面持续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共同筑牢预防学生溺水的安全防护网,近日,惜福镇街道教育系统全面开展防溺水工作。惜福镇街道教育服务中心开展校园周边危险水域安
  • 深度揭秘学生成绩一路上扬的“三十九中现象”

  • 青岛三十九中在2023年创造过一个特殊现象:与很多学校几次模考和高考成绩保持相对稳定不同,三十九中学生高三二模成绩高出了一模一大截,三模高出二模一大截,高考又会远优于三模。
  • 沐清风 游龙江|遇见初夏之美

  • 在这个季节里,走进桦川,放慢脚步,感受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朵竞相绽放,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爱与美。视频:桦川县融媒体中心来源:龙头新闻
  • 全国仅100位!川农大何佳荣登《人民日报》!

  •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2022-2023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何佳光荣上榜(全国仅100人)何佳四川农业大学管
  • 北京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8项行动启动

  •   昨天,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一起来”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各中小学将开展体育课堂质量提升、每天体育锻炼时长落实计划、倡导早锻炼和午锻炼等8项具体行动。市教委介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新教师成长要有“打不死”精神

  • 2014年秋,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满怀憧憬迈进小学教室,踏上了见证青春的讲台。10年里,有辛酸和泪水,有崎岖和坎坷,有迷茫和彷徨,但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并以“打不死”的精神,不断向
  • 敦煌研究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 敦煌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标本意义。敦煌的环境艰苦,人口较少。在古代,人就是生产力,敦煌这个人口较少的西北边缘之地绝不会是最富庶的
  • 有它们在,真好

  •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生物多样性不仅包含各式各样的动物形态各异的植物还有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生物多样性
  • 内蒙古:检司联手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

  •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今年5月至7月底在自治区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工作,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