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德以至清 才以兴农 德清打造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新样板

日期: 来源:抽屉视频收集编辑:抽屉视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近年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条》《关于高水平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湖州市德清县以乡村人才振兴为抓手,聚力乡村发展中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以人才兴农、强农、富农;德清县农业农村局统筹联盟体系建设,以百名农创客助力乡村振兴等行动为抓手,推动各类“新农人”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和乡村振兴新样板。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的这一城市标语,如今正以进一步的内涵诠释展现其城乡风貌。这座人文荟萃的浙北小城,以德育人,以才兴农,以高素质人才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人才振兴探索共富路。

洛舍镇东衡村

古韵德清——在“德文化”中育“新农人”

  德清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化名城。厚德立心、崇德向善的“德文化”孕育了赵孟頫、孟郊、沈约等大家,也在今天的乡村振兴中培育建设美丽、富饶乡村的“新农人”。

  新农培育,教育为本,德清县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的作用,为“新农人”提供多元化的培训。2023年以来,德清县农业农村局与高校合作,筹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为全县农业发展及“新农人”培育提供后备力量。此外,德清县多个乡镇还依托农民素质提升培训项目、短视频+农产品直播营销培训班等农业致富技能培训,帮助“新农人”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其职业发展。

  雷甸镇位于德清东南部,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大力发展农业,至今已有双溪村、杨墩村等农业产业村。为加强“新农人”教育培训,德清县雷甸镇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平台,2016年至今,在农村文化礼堂内开展了水产养殖、水果种植、家庭园艺等培训,同时将育婴师、保育员、插花师等纳入“新农人美好生活”系列培训,将“农业两创”学员的农产品成果、创业成果转化为“成人教育研学游学”的亮点展示,让更多农村创业就业学员在家门口就能顺利学习。“短讯课程+证书提升”的学习模式,让更多的学员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培训就是动力”。

  民办平台则为德清“新农人”培育再添筹码。德清加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盆栽花卉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企业,2023年11月,其充分利用省农技推广基金会资助的民办农技推广平台功能,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传授花卉种植知识和操作技能,助推新农人培养。

  如今,德清已经培育多位乡村振兴“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农二代”沈煜潮探索推广了“稻鸭共育”模式,延长了稻米产业链并增加附加值;去年,德清县国家高级茶艺师沈婵樱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德清东衡村文旅项目运营负责人王航倩致力于创新打造集“产、学、研、游、娱、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共同推进整村运营,全力做好“产业+文化+旅游”。

创新德清——在“优营商”中引“农创客”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德清在培育中促人才兴旺,也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中多措并举,多平台、多渠道“筑巢引凤”。

  近年来,德清通过搭建农创客联合平台、提升平台、赛事平台,不断增强农创客队伍可持续发展力。2022年以来,德清连续两年举办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来自各地的近400家企业报名参赛,累计评选出25个县级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团队,受到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0多个高校关注支持。以赛促创,目前已有4个项目正式落地德清。2023年,德清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德清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设立现代绿色种养组、乡村休闲旅游组、农产品加工与电商服务组、文化产业与新业态组等4个小组,着力发挥联合会联结枢纽、服务平台作用;积极鼓励农创客参加各类评选活动,评选出25个县级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茶艺师、炒茶师等农业领域各类技能大赛3场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1张。

  不断强化对农创客的政策、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撑,激励引导农创客扎根乡村、服务“三农”,德清出台金融助力农创客培育工程方案,实现农创客身份直通“农创贷”便利服务。截至2023年,德清县农业农村局已授信农创客138户、金额2.85亿元,持续深化农创客金融服务机制,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对农创客联合会授信5亿元,对创新创业大赛拟落地项目预授信1000万元,有效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推动全方位赋能同奔致富路,德清通过招引培育一批优质农创客团队,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带入乡村,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德清蠡山村未来乡村创客中心入驻当地村民自主创业品牌蠡尘轩文化工作室,与上海的创业团队回笼觉公司合作,主打汉服定制、网红直播销售,推动农业农村与当地休闲旅游、文创科创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未来乡村创业场景。2023年,德清县农创客企业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的年产名优茶超7000公斤,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辐射面积达2000余亩,农户每年增收约6000元;德清“宅十堂”农创基地建设10个标准直播间销售当地农产品,带动周边1000余农户增收超500万元,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木亚文旅农创客刘杰在德清莫干山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乡村民宿众创空间,参与申报“民宿管家”新职业,成立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为莫干山本地乡村民宿创造直接经济价值3000余万元。去年,2023莫干山民宿大会成功举办,德清民宿已入选省级农民培训品牌。

  优营商带来了优农创,2023年德清新增省农创客示范基地2家,引进乡村青年人才4015人,新增示范性创客团队4个。

农创客点亮乡村行动仪式

富美德清——在人才振兴中谋乡村发展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德清在培育人才、招引人才中促进人才振兴,也在人才振兴中谋乡村发展,走致富之路。

  近年来,德清实施“一村一策”,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各村的总体目标,发挥“新农人”“农创客”等乡村人才优势和各村产业优势,通过片区联动+差异化建设+资源抱团,形成“联合体”模式,助力产业升级,营造可持续的产业动力。2023年,德清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行政村全面消除。此外,德清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引领、强村公司推动作用,“同心富村”项目63个参与村取得年投资收益1560万元,13家镇级强村公司实施项目71个,年分红1140万元。德清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制定第六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计划,持续巩固村集体增收成效;积极谋划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建立4个水稻种植产业帮扶基地。去年,德清县全县134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97亿元,村均总收入371.14万元,其中,经营性总收入2.51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87.48万元;成功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5个、达标村38个、特色精品村7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水漾精灵”示范带获省优秀等次;成功创建2个市级组团式未来乡村、10个精品村,成为湖州全市唯一入选浙江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

雷甸镇第十八届枇杷节

  德以至清,才以兴农,乡村人才振兴为富美德清建设提供新引擎。去年,德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92元,增幅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95元,增幅7.4%;城乡收入倍差1.5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5元,增幅12%。

  2024年,乡村振兴仍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德清将持续推进人才兴农、产业强农,以“多元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为思路,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以多维营商优化与精准支持服务“农创客”,以乡村人才的创业就业促进乡村发展,服务全省经济稳、进、立,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载体、建机制、抓落实。

下渚湖街道上杨村

新安镇星晴家庭农场晚稻收割

专家点评:

  德清县地处长三角腹地,毗邻杭州城北,与上海、南京等邻省(市)都市交通便捷,拥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走出一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富之路是极具时代价值的课题。近年来,德清以乡村人才振兴为突破口,培育“新农人”、招引“农创客”、提升农民创业就业水平,走出了一条人才兴农之路。德清将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化区位优势为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在赋能共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同时进一步为我省其余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宝贵经验。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特聘专家 顾益康

  (本版图片由德清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阅读

  • 村村有好戏丨激活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小桥流水,屋舍俨然、道路整洁……立春刚过,走在潍坊的村庄田野,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已然开始有嫩芽萌发,整洁的柏油路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墙交相辉映,勾
  • 山西12所学校拟认定为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学校

  •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教职成〔2023〕7号)安排,经学校申报、地市推荐、线下审查、线上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
  • 张忠山:扎根“三农”沃土 逐梦乡村振兴

  • 开创“合作社+电商+农户”模式,带领30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对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毛柴子村的村民来说,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东
  • 永安村和美乡村建设铺开美丽画卷

  • 漫步在景泰县寺滩乡永安村的道路上,宽敞整洁的柏油路、休闲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整齐美观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的民居和农田……一草一木皆风景,和美乡村建设使这里的人居环境悄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陈常飞:藏书3万册的“85后”

  • 提起陈常飞,福建文史圈的老前辈们大都会想到这样的词——“年轻有为”“后生可畏”。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85后”仅两位,陈常飞是其中之一。陈常飞举办公益讲座。包华
  • 绿色出行,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视点)

  • 比利时、新加坡、哥伦比亚多举措促进交通领域减排——绿色出行,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视点)  新加坡榜鹅一条公园连道上,民众骑自行车出行。  本报记者 刘 慧摄  比利时布鲁
  • 百度专利可根据文本生成视频

  • 科技边角料获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视频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专利日前获授权,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