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广州增城: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市民乐享绿美福利

日期: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收集编辑: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近年来,广州增城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高品质、高颜值的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形象,让市民畅享绿美宜居的美好生活。

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美丽景观串起生态安全屏障

增江画廊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增江画廊位于增城区增江东、西两岸,中心景区整合了两岸自荔湖初溪水利工程至正果湖心岛河岸线经过改造和美化的自然景观,全长约35公里,延伸景观为上游派潭田园生态景观、温泉区和白水寨瀑布多个景观,形成了一组天然与人工景观相辉映的增江水利景观带。景区类型包括湿地、自然河湖以及城市河湖三种,景区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5平方公里,景区林草覆盖率达95%,景区水质为Ⅱ类。

增江画廊落成获批以来,按照景区原规划纲要在旅游资源开发、增城全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升、水文化教育科普等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其中下游河段的“一江两岸”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在今年5月还获全国水利工程最高奖项,该奖项是全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最高奖项,每两年表彰、颁奖一次,本次入围项目共36个,增江“一江两岸”工程为广州市唯一入围项目。

增江画廊的建设,改变了人们对水利工程 “防洪灌溉”单一功能的认识,让群众充分享受景区建设与和谐发展的成果,充分感受到城市面貌的变迁。在管理增江画廊过程中,增城逐渐摸索出良性的管理机制,促进了景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为全国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据悉,增江画廊沿线先后建成正果湖心岛、莲塘春色、南山古胜、龙舟赛场、鹤之洲湿地公园、荔湖湿地公园等一批景观节点,游客可乘船欣赏增江两岸景观带,切身感受“一江春色醉游人,两岸百花望荔乡”的美景。增江画廊使增江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运动、科教和文化等旅游项目于一体的景观带。增江画廊将促进增城中部和北部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同时带动周边消费,带来经济效益,对增江沿岸经济结构调整大有裨益。

此外,增江画廊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底蕴,建设了一条集防洪、景观、休闲娱乐、生态等多功能的生态廊道,大幅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增城每年都会依托增江画廊进行“中国水日”科普宣传、景区徒步等活动进行水科学、水文化的全民科普,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治水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动形成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增城地处穗莞深港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作为广州东部中心,是广州拓展珠三角东岸经济腹地的“桥头堡”。增城以建设广东万里碧道为契机,将增江碧道打造成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促进增江画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增江画廊以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良好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全面提升了增城的城市品位,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也大幅提高了增城的营商环境,使增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投资热土。

永宁古树群:城市森林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古树群资源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社会人文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获评2022年“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的永宁古树群位于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后龙山,古树苍天,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明代大儒湛若水在当地书院传教时,对其情有独钟。古树群面积约230亩,优势树种为格木、椎树、山牡荆,其中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植物格木约300株,是全村村民共同守护的“风水林”。

永宁古树群

据了解,陂头村周边已成立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该古树群所在的位置处于核心区域,经济发展位置突显,但得益于增城对区绿色生态的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这块临近开发区边的“香饽饽”——二百多亩古树群进行重点保护,古树群得以完整保存并越发茂盛,成为城市森林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有关陂头村后龙山古树群背后的历史故事,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那时,明代大儒,理学家和教育家,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的湛若水告官还乡,时常路经陂头村上南樵山(南香山)莲洞书院讲学传教。因经常开坛讲学,湛若水逐渐和陂头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对陂头村的“风水”灵气情有独钟,曾为钟氏祠堂亲笔题写“孝悌雍睦”一匾。湛若水也曾多次提醒村民要注意保护后龙山古树,他认为,陂头村背靠的后龙山颇有灵气,树木护之则吉,毁之则凶,因此要用心爱护。而后龙山正处于湛若水古墓园的景观带上,古贤与古树共同守护着这片热土。

为确保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增城通过“党建+”模式,发动全区1029名党员对2016株在册古树名木100%认领;完成在册古树2016株统一登记、编号、建档、挂牌,古树后续资源调查并挂牌265株;并将古树、古树后续资源录入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区古树名木资源“一张图”,纳入“林河众采”小程序,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打造“覆盖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古树名木保护模式,实现古树名木动态监测、快速整改;设置古树保护护栏等保护设施213处,建设完成2个古树公园;实现重点项目和古树保护双赢,成功为省重点建设项目作业区域内一株树龄132年古树搬“新家”,实现全国首例古榕树全冠移植。同时,永宁街也紧抓全面推行林长制契机,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村(居)的联动配合,认真落实林长制巡林机制,通过防火巡护、消防维护、病虫防治、挂牌保护、加装监控视频、古树宣教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共同保护这个推窗见绿,移步见景的“山水家园”。

增城区永宁古树群获得2022年“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称誉,充分体现出增城区坚定不移走实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决心与成就,以保护古树名木擦亮生态底色,推动大众共享绿色福祉。

荔湖碧道: 滨水景观廊道“拉满”群众幸福感

2023年1月1日,位于增城荔湖公园的荔湖碧道正式建成开放,迷人的荔湖湖景瞬间吸引了广大群众来观景、休憩和留影,凭借其独特魅力,一时间成为网红打卡地。

荔湖碧道

据了解, 随着中心城区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市民休闲游乐需求日益增加,部分市民提出建议将荔湖北岸碧道(荔新路至市民广场)进行连通形成闭环。为此,增城区委、区政府广泛征集市民群众意见并积极组织各方专家进行论证,对连通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在不破坏荔湖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启动荔湖碧道连通改造工程。

荔湖碧道连通改造工程工程包括水中栈道、东西节点广场以及水中栈道沿湖区域。水中栈道又包括水中栈道和栈道观景平台,栈道两侧设计浅水区,并在市民公园前广场一侧种植落羽杉等亲水植物,打造滨水生态绿岛。水中栈道以一条6米宽的栈道为主脉络,将骑行道与漫步道并线处理,形成一条贯通南北,承托、扩散荔湖公园生态能量的活力游廊;栏杆采用传统的中式整石花岗岩石雕工艺,柱头设计采用荔枝形状,通过荔枝浮雕展现增城荔枝文化,诠释简练、朴素、通透、淡雅的中式岭南韵味;拱桥为五孔拱桥,曲线圆润、古朴自然,与栏杆纵横错落;水榭亭子独立完整,玲珑而剔透,怡然临于荔湖水畔之上,隐隐藏于花木之中,为观景最佳之点。

此外,东西节点广场各建设了一座休息廊架,两座廊架均采用岭南中式风格,使得整体环境协调统一,为市民提供休憩停留的活动空间。广场铺装设计基于水中“涟漪”的设计来源,结合现代岭南风格的生态型山水城市为设计理念,体现景观、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通过营造放射状公园绿地与外部生态碧道空间贯通,形成绿色生态走廊。同时,设置的岭南中式风格双亭廊采用岭南中式风格,构筑物小巧,设计独特,是群众视线的落点,象征着造型美和哲理美。

荔湖碧道连通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辖区公园整体联系,使整个片区形成多组团、多功能的生态绿廊,打造水清岸绿、人文底蕴深厚、人民乐享的滨水景观廊道,成为增城又一靓丽的绿色名片。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妍

相关阅读

  • 湖北宜都:推行一树一长,打造古树名市

  • 湖北省宜都市近日发布《宜都市“推行一树一长,打造古树名市”实施方案》。将通过“一树一长”“一树一码”“一树一策”“一树一景”“一树一主”“一树一说”六大措施,打造“
  • 安陆古银杏及群落 入选全国“双百”古树

  •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通讯员 孝轩7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新华网9月4日公示了全国“双百”(100株最美古树、100个最美古树群)古树推选结果,湖北孝感安陆3000年树龄的古银杏及群落成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广州增城: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市民乐享绿美福利

  •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近年来,广州增城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高品质、高颜值的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形象,让市民畅享绿美宜居的
  • 岚图汽车销售分公司因商业诋毁被罚

  •   中新经纬9月12日电 近日,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壹方城分公司因商业诋毁不正当竞争,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  截图来源: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网站显示  
  • 岚县:高山草甸饮马池

  •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记者 梁燕则)初秋时节,晴空万里,徒步岚县饮马池景区原始森林,负氧离子富集,难得的天然氧吧,边登山边深呼吸,“氧不醉人人自醉”。岚县饮马池位于岚县北部岚城镇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