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青瓷,一缕窑火映红“世界成熟瓷器”的天穹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监制 陈惠 策划 周楷华 特约撰稿人 赵畅 编辑 孙良 制图 朱梦琳


 编者按:

古越遗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会稽山顶一棵松,鉴湖水网一滴泉,千年古城一片瓦,江南水乡一座桥,还有一位位名留青史的风流人物,一个个流传千年的历史典故……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每一寸城市肌理,每一处细枝末节,都可能蕴藏着悠久而又传奇的历史故事。

品味地理人文,解读风土人情,让历史文脉沿着时间的长河缓缓流淌,润泽人心。这是历史文明名城绍兴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也是传承宝贵遗产,打造文化高地的重要途径。

即日起,浙报集团绍兴分社重磅推出融媒体专栏《越风物》,邀请文化名家、民俗专家、文脉守护者、非遗传承人等一起讲述绍兴的人文地理故事,在感受璀璨文化无限魅力的同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的“文化自信”。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每每想到越窑青瓷,我总是会油然吟诵起唐代诗人陆龟蒙盛赞青瓷的诗句。因了越窑的一些窑址地处中国南方,气候潮湿,烧窑难度大,因此窑主们多半选择在台风季节过去空气干燥时期、天高气爽的晚秋或初冬时期烧窑。事实上,此时烧制的瓷器,总是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水一般,又恰似覆盖山岚郁郁葱葱的翠色。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中国陶瓷史》把宁绍平原东汉晚期到宋代的瓷业遗存统称越窑。东汉、三国至南朝时期,温山软水、稻香鱼肥的浙东曹娥江中游地区——绍兴上虞,出现了瓷业生产的高峰,于是也理所当然坐上了越窑生产中心的头把交椅。

早在1978年,一位将南宋官窑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中国名瓷大师、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叶宏明,其率领他的团队在上虞县曹娥江下游小舜江附近的上浦镇石浦村小仙坛、红光村帐子山一些古龙窑考察以后,除得出上虞自东汉起已普遍使用龙窑的结论外,经碎瓷片化验考证:釉的玻化良好,釉和胎结合牢固,釉胎的中间层处有放射状和条束状晶体,釉面无裂纹,釉层厚度为0.1-0.2毫米,烧成温度达到1300℃。釉面光亮明快,釉呈淡青色,较为纯正美观。瓷胎呈浅灰白色,胎质坚实细致,可以看出原料是经过精细加工淘洗的,达到了真正瓷器的要求。当叶宏明在《文物》杂志上第一个向世人公布“我国汉代完成了由陶向瓷的过渡,真正瓷器发源时间是在距今1800多年前的东汉,发源地在现在的浙江上虞县小仙坛和帐子山一带”,从而为学术界一直难以下定论的“东汉有瓷说”提供了证据时,我怎一个叹服了得!

在岁月的流逝中,古窑址尤其是青瓷残品、碎片,总是深藏着一种摄魄的力量,一种神秘的韵律。我知道,在遥远的岁月中,它们自是等待着一双知己的眼睛。

时间的指针,定格到了2013年10月。一场接连几天的大雨铸成的奔涌骤急的洪水,终将浙江上虞位于上浦镇大善村禁山的沟沟壑壑冲刷得体无完肤。有一天,附近村民突然发现,从禁山南麓冲刷下来的,除了泥沙、石块,竟然还有大量古窑址里特有的窑具和青瓷残品、碎片。

于是乎,沉寂一千多年的古窑址在不经意间被悄然开启。后随着考古的深入发掘,因其保留了从东汉到三国、西晋的完整窑炉发展沿革,并发现了全新的东汉成熟青瓷类型,对探索成熟瓷器起源及第一个青瓷发展高峰具有重要意义,故“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得以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便是那样的水到渠成了。

对于禁山,我心仪已久。一天下午,在村民的陪同下,我走在了去往禁山的山间小路上。禁山所在,是一条神奇的山谷,底部并不开阔的山地里那绿油油的草皮与附近青冉冉的山林相呼应,大给人以苍翠欲滴的感觉。我叹服古人的聪明和智慧,他们是那样完美地将大自然中的绿色与人类心目中最美好的希望交织、交融在了一起。

村民告诉我,大善村在东晋时期有一座寺叫“上乘寺”,唐代宗时赐名“休光大善道场”,村因寺名。他说自己曾经收藏的一些窑具支钉中模印有“善足”、“善”字,他觉得这定与村名有关。看见他一脸的自豪,我也乐在其中。不论这些模印字与大善村村名是否有关联,一个村民能在村名与青瓷之间建立起这般美好的想象空间,构筑起文化的基因密码,这是很让人欣慰的。

穿过片片低矮的丛林,当古窑址就展现在我面前时,我被深深的震撼了。那三条龙窑就静静地卧在山脚的斜坡上,里外零星散落着一些残破的窑具和碎片,一如当年的原始模样。抵近相看,那依然晶莹的碎瓷片,恍如古代窑工的眼睛,幽幽地与我对视。或许,它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突然来临感到不解;或许,它们是想告诉我当年发生的一切……

我不由自主地蹲在了碎片旁,我觉得唯有如此,才是对它们的敬畏和尊重,也才能在零距离的亲近中实现对话互动。须知道,它们每一件都经过了复杂的工序,经过了多少人的手,费尽了多少人的心血。“大音稀声,大道无形”,这些古窑址和青瓷残品、碎片,有的曾长久藏于地下,一旦裸露出土,在阳光下荧光内蕴,便润泽如酥。若是相互碰撞,该是如何的温润软酥了。残品和碎片,或许是生命坠落的最后绝唱,尖锐一声,从此永别,但又何曾永别?

是的,一块块碎片,它同样包孕了青瓷生产的整个过程。青瓷的工艺流程,从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拉坯、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等多道工序,可以说,每一道工艺,都是美的化身。想一想吧,曹娥江边,当“春雨盈满小溪,小溪推动水车,水车流转着水碓,水碓起起落落,于是那些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朱泥、黛色的绿泥,在石槽中点点地荟萃,在水碓石擂的敲打下,瓷矿终于练成了柔润的精泥,成为窑工手中任意变化成型的泥坯”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种诗性情绪呀!

如果说,烧窑是火的艺术的话,那么,古人对龙窑的发明,其最大的贡献就是解决了火的问题。记得当年上虞上浦镇四峰山的东汉窑址——大园坪青瓷窑址考古专家、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郑嘉励,如此评说龙窑的地位和作用:“从陶到原始青瓷,再到成熟青瓷,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烧制的温度。龙窑的发明和成熟,将原来立窑、馒头窑800——900℃的温度,一下子提高到1100——1200℃,而大园坪的一号龙窑,推测烧制的温度可达1300℃左右。”如此类推,禁山窑址的龙窑也应在1200——1300℃之间。一把火,一把熊熊烈火,焚烧出史无前例的高温,终让一方地域锻打出5000年文明古国走向世界的物质徽章和文化图腾。

东汉以降,随着人口的激增、交往的扩大和生产的发展,瓷土、器型、釉彩等制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龙窑技术的开发,烧制温度的突破,东汉中期成熟青瓷开始在上虞出现并渐渐扩大到浙东地区。“曹娥江上百舸争流,白帆如云;会稽山麓千窑林立,青烟拢日”,那简直就是一场制造业革命的青瓷浪潮,融入其间的当然还有时尚创意、工匠精神以及市场意识。成熟青瓷的大量生产交易,也令其渐渐成为后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并发展成为一张重要的中国文化名片。

龙窑的发明,带动的除了节省烧窑成本,更是烧窑的质量。在禁山,除了碎片,我也看到了出土的产品标本,均为成熟青瓷器,器型包括樽、簋、洗、盆、灯、罐等近30种器型,且胎釉质量高,装饰华丽,尤其是纹饰诸如弦纹、水波纹、菱形纹、直线纹、网纹、布纹、叶脉纹和贴印铺首、爬虫等的印划、镂贴等,可谓集青瓷纹饰之大成,而制作与装烧工艺更趋成熟而高超。恰恰也就是在现场,我还与三足支钉的窑具不期而遇。可千万莫要小觑了这些装烧青瓷的单体间隔具,正是因了以禁山为代表的窑场的重大发明,并在实际使用中独断改进,从此才引发了一场装烧量极大提高的革命。自然,这一发明还有效地减小了对于釉面的影响,无形中提高了器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其实,对于成熟青瓷的起源地的上虞而言,禁山只是众多留存的古窑址中的一个缩影而已。作为早期越窑的中心产区,如今留存的400多处古窑址,自可建立从原始瓷到成熟青瓷的完整发展过程。而发掘表明,这些窑址基本上围绕着小湖泊分布,更兼就地挖取瓷土方便,南部山区有的是丰富的燃料,曹娥江与大运河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于是,青瓷在上虞的发展便是那样的势不可挡了。

就在禁山附近,同属上浦镇的两个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小仙坛窑址群和凤凰山窑址群,以及两个省级文保单位窑寺前窑址和鞍山三国龙窑,都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越窑青瓷发展的清晰脉络和集群发展的轨迹。行走在青瓷古窑址、残品和碎片堆积场,人们自能遥想当年上虞从山麓到山巅处处是窑场,夜而远望,火长火短,该是如何的一片莹然通明。

每当人们骄傲地说到水之魂、云之魅、山之魄、石之髓结晶的越窑青瓷,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及上虞的禁山古窑遗址。要知道,这是一个宣告中国成熟青瓷到来的时代。或许,当年上虞的先民们并没有想到,在满眼青翠的季节,一窑一窑地烧出温润纤秀的青瓷的时候,无意之间,他们掀开了中华古国文明的璀璨一页。想一想吧,假若没有成熟青瓷的诞生,中国的制瓷历史不就得改写吗?更值一提的是,以曹娥江两岸的窑场为代表的早期越窑,在引领中国制瓷业发展的同时,不仅为唐宋越窑的蓬勃兴盛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通衢,而且将优秀的窑业技术辐射到了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宜兴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许多著名窑口。

记得余秋雨先生说过:“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址,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伸。长城,作为一种空间的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上虞的古窑址、残品和碎片堆积场,不仅仅带有历史的层累性,自东汉至北宋经历了一千多年从兴盛到衰落的烧造过程,而且因为“躲在地下”,躲在深山冷坳,故而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以至于今日破土,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其最原始的状态,想象其昔日的骄人风采。

我总以为,大凡走进古窑址,走进残品、碎片堆积场,我们并非在看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在看一千多年的生活。可不是?上虞的青瓷哪曾死去,它分明活着,它始终血脉畅通。“想想从东汉到唐、宋这段漫长的风华年月吧,曹操、唐明皇、武则天的盘盏,王羲之、陶渊明、李白的酒杯”,都有可能烧成于曹娥江边。家乡细洁的泥土,家乡清澈的江水,家乡热烈的柴火,曾经铸就过无数美丽的载体,“天天送到那些或是开朗或是苦涩的嘴边”。这是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荣耀!……

如果把残品和碎片视为艺术品,那么,艺术之奇妙境界,就在于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共同参与创造,由小及大,由此及彼,发现瓷外意象,听闻弦外清音。只要去过青瓷古窑址、残品和碎片堆积场的人,看考古人员的翻拣,都会捕获这般感觉:每座古窑址、每个残品和每块碎片都是一个人、一段史,成千上万个故事看似那么纷纷乱乱地堆在一块、相互不搭理,却有内在的机理和迷人的旋律。“秦篆旧碑荒草棘,禹书遗穴惨风烟。”华丽是一种美,残缺、破碎也是一种美。要知道,残缺美、破碎美、陈旧美、悲壮美正是文物古迹的重要特征。何况,透过古窑址、青瓷残品和碎片,我们更能体味古人的审美取向,窥见古人的智慧光芒。

欣闻绍兴市上虞区政府已经和正在打造包括禁山、凤凰山、尼姑婆山古窑址在内的“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须知道,这些由古窑址、残品和碎片堆积场建立起来的考古遗址公园,就是一个“野外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理当成为培养我们的历史情感、共同记忆、人文细致、哲学深思、文化认同的地方。建造这样的遗址公园,远不啻是为了欣赏。就像大量古希腊雕像的发现,开启的不是古代,而是现代。几千年前,维纳斯的健康和美丽,拉奥孔的叹息和挣扎,推动的居然是现代精神启蒙。想起了一位著名文化学者的话:“王国维对德国的精神文化比较熟悉,知道18世纪启蒙运动中温克尔曼、莱辛等人如何在考证古希腊艺术的过程中完成了现代阐释,建立了跨时空的美学尊严,并由此直接呼唤出了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贝多芬。在他们之前,德国如此混乱落后,在他们之后,德国文化光耀百世。此间的一个关键转折,就是发掘沉睡的古代文化,并为它们提供现代阐释”,就让我们从发掘和保护、研究和阐释古窑址及其古瓷碎片做起吧!

……

离开禁山古窑遗址时,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绿绿的山谷,白白的鹭鸟正沐着夕阳低低地飞。回头时,我突然发现在鹭鸟伴随里,有几位农人还在打理田地。渐行渐远里,他们仿佛成了当年往炉膛添柴的窑工。这不,那落日余辉不就是被他们烧旺了的窑火吗?在禁山古窑遗址,我愿是一名窑工。


相关阅读

  • 浙江绍兴:调研“瓷源·舜水”县域风貌样板区

  • 近日,绍兴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毛红卫在绍兴上虞区上浦镇调研“瓷源·舜水”县域风貌样板区。区建设局局长金小军、上浦镇党委书记傅飞军、镇长骆晶晶等陪同调研。毛红卫详
  • 提升县域风貌,打造大美上虞

  • 近日,绍兴市风貌办专项督查上虞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的推进情况,先后走访虞南山居风情带县域风貌区和谢塘镇省级共富风貌驿。市建设局四级调研员、市风貌办副主任宋张敏和市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青瓷,一缕窑火映红“世界成熟瓷器”的天穹

  • 潮新闻 监制 陈惠 策划 周楷华 特约撰稿人 赵畅 编辑 孙良 制图 朱梦琳 编者按:古越遗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会稽山顶一棵松,鉴湖水网一滴泉,千年古城一片瓦,江南水乡一座桥,还有
  • 业绩企稳,万科2022年勉力保持净利润同比持平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抒颖 深圳报道市场寒冬之中,龙头房企万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2023年3月30日晚,万科发布2022年度报告。去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5038.4亿元,同比增长11.3%;归属
  • 影像记录丨河北省园博园:春光无限好 踏青正当时

  • 河北省园博园春光无限好,市民纷纷前来踏青赏花。(河北省园博园供图)河北省园博园春光无限好,市民纷纷前来踏青赏花。(河北省园博园供图)河北省园博园春光无限好,市民纷纷前来踏青赏
  • 玉门:学光荣传统 做红色传人

  • 为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近日,玉门市老市区建设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未成年人“学光荣传统,做红色传人”爱国主
  • 突发!又一起

  • 美国明尼苏达州一火车脱轨并起火,当地居民被疏散。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地时间3月30日报道,一辆运送乙醇的火车当日凌晨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雷蒙德脱轨,造成几节车厢着火,当地民
  • 高速路段差异化收费?这座城市“入列”

  • 潮新闻 通讯员 汪啸天 陈丽萍 黄少华 记者 张帆3月30日,记者从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金华管理中心获悉,自2023年3月31日零时起,武义县境内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对安装且使用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