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国家卫健委:全麻术后患者严禁由第三方人员独自转运

日期: 来源:大河健康报收集编辑:大河健康报

8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利用3年时间,进一步完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规范、责权清晰、运行顺畅的管理机制。

《通知》明确,行动范围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到2025年末,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负性事件发生率进一步下降,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不高于1.8‰,住院患者手术后获得性指标发生率不高于7.5‰,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进一步降低,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术前:科学评估

  • 加强手术风险评估。

  • 加强手术人员能力评估。

  • 加强患者风险评估。

  • 科学制定手术方案。

  • 规范做好术前准备。

具体要求:

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并按要求动态调整,保障手术分级管理的科学性。

医疗机构利用手术质量安全数据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等手术相关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和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情况进行手术相关授权管理。其中,三、四级手术要对医师进行逐项授权,手术授权原则上不得与术者职称、职务挂钩。
规范实施患者术前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一般情况、疾病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能状况、用药情况、凝血功能、心理和营养状态等。
医疗机构要根据手术风险、患者评估情况和患者意愿科学制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指征、禁忌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及处置预案,根据手术方案遴选确定术者。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术前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会诊,其中每例四级手术均应当完成术前多学科讨论。
医疗机构要加强患者术前管理,充分告知并指导患者遵守术前注意事项,规范完成手术部位标记、禁食禁饮、药物使用等要求,采取措施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对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严格核实术前药物应用情况,防止出现意外。属于急诊手术的,应当有规范、简便的术前准备清单、流程,避免遗漏必要的术前准备内容。

术中:强化核查

  • 强化手术设备设施核查

  • 强化手术人员及环节核查

  • 强化患者与手术过程核查

具体要求:
在手术开始前,对手术使用的设备、设施、耗材等进行安全核查,确保相关设备设施可用,耗材准备到位,性能符合要求。特别是对污染性手术,要在合理安排手术室和手术时间的基础上,做好防护设备设施的准备,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出现计划手术医师与实际手术医师不一致的情况,保障手术过程中主要术者(含第一助手)和麻醉医师全程在场。严格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麻醉医师牵头,以口述核对方式逐项核对相关内容,严防手术部位错误、手术用物遗落、植入物位置不当、手术步骤遗漏等问题。 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肌肉紧张程度、失血量、出入量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予以干预。加强全麻患者术中体温管理,积极采取术中主动保温措施,防止患者失温。同时,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技术、各项操作流程及技术规范,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止血药物和耗材。

术后:精细管理

  • 做好术后转运衔接

  • 强化术后即时评估

  • 加强术后恢复管理

  • 规范开展出院指导
    具体要求:

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手术患者转运和交接工作,制定交接清单。严禁将三、四级手术和全麻手术术后患者交由第三方人员独自转运。四级手术患者在术后首次转运过程中应当由参与手术的医师全程陪同;转运交接时,应当与接收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面对面交接,确保转运安全和相关信息传递无误。
医疗机构根据既定手术方案和患者术后情况,科学选择麻醉复苏室、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等术后观察和恢复区域。加强麻醉复苏室管理,建立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并严格落实,鼓励按患者风险程度分区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变化,加强对患者引流物性状、引流量、出入量、伤口渗血等情况的观察,及时开展疼痛评估,规范处置危急值。
严格落实三级查房、值班和交接班、分级护理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重点关注四级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等特殊患者的床旁交接班落实情况。鼓励医疗机构采用临床营养、早期康复、心理治疗、中医中药等医疗措施,促进术后患者康复;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术后康复活动。加强围手术期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栓塞预防。
医疗机构在患者出院前,书面告知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提供联系方式。按病种特点和相关诊疗规范要求,确定随访时间、频次、内容和形式等。对四级手术患者,原则上每年随访不少于1次;对日间手术患者,应当在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随访;相关随访情况应纳入病历资料或单独建档保存。

系统:优化机制

  • 完善手术分级管理机制

  • 优化手术服务机制

  •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具体要求:
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和优化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科室手术分级管理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建立从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制定、医务人员授权、患者术后管理到医疗机构内部督查等手术分级管理全流程的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落实,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 推动医疗机构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手术室使用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手术室排台,提高手术室资源分配合理性,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推动择期住院手术向日间手术转换,并按照《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的日间手术组织管理架构、工作制度和机制,逐步扩大日间手术服务范围。 医疗机构完善收集、分析、反馈手术质量安全数据信息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机构内手术质量安全数据库,重点关注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手术不良事件。定期以专题会议等形式对全院手术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类型、科室特点、发生时间、发生区域等开展针对性改进工作,降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文综合 国家卫健委 中国卫生杂志


相关阅读

  • 微波消融技术 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 近日,常州二院肝胆胰外科成功为一位老年女性胰腺癌患者实施微波消融治疗。据悉,微波消融技术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在我市尚属首例。 66岁的张阿姨近期因腰部疼痛、食欲
  • 肾病健康在线 | “秋老虎”来袭,肾友养生小妙招

  • 什么是“秋老虎”?立秋已过,迎来的是“火爆天气”,俗称“秋老虎”,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月7—15天。“秋老虎”的形成原因是控
  • 举案齐“美”|一份提案打响老年记忆“保卫战”

  • 开栏语:提案不仅能够反映民心、民意、民生,还能够为党和政府建真言、献良策。每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务实之言、献睿智之策
  • 重达200克!一男子体内被取出数十颗结石

  • 郑先生体内取出的结石自己体内居然被取出大大小小数十颗总重约200克的结石!浙江丽水的郑先生一想起几天前的这一幕,还感觉惊讶不已。“一开始,每年都会有几颗绿豆样的小结石排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四成公司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 绘图/刘阳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截至8月31日,湖北144家A股上市公司全部披露2023年半年报。据Wind数据统计,14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5053.80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8.12亿元。其中,1
  • 记者实测 “酱香拿铁”喝完能开车吗?

  • “茅台瑞幸酱香拿铁”销售火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钟振彬 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诗洁、刘颖颖报道:9月4日,贵州茅台与瑞幸咖啡推出的联名咖啡“茅台瑞幸酱香拿铁”正式
  • ​济南今冬供暖最新消息,来了

  • 9月1日起,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热力集团陆续对全市供热一次网、二次网和换热站进行注水打压工作,提前查找问题,为2023至2024年度集中供暖工作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今冬采暖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