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守护传统村落的乡亲、乡土、乡愁

日期: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收集编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传统村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且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组织遴选了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在120个市县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北京建筑大学团队持续开展传统村落研究及实践工作已逾30年,深深体会到传统村落必须遵循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坚持留住乡亲、护住乡土和记住乡愁的目标,通过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创新保护利用对策,加强科技研发与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真正让传统村落在保护中焕发生机,在利用中实现传承。

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基础。传统村落的规划要“实用、好用、管用”。近年来我们对150余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传统村落价值评估、保护区划、保护利用措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传统村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遗产,应当注重其时间特性,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识别其价值要素;传统村落是“整体”的遗产,需要注重不同保护要素之间的关联性,避免简单的保护区划带来割裂、僵化与碎片化的影响;传统村落是“活”的遗产,保护利用措施应当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新需求,采取低干预、微更新、轻介入的方式,真正实现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的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各地在积极组织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同时,也相继开展了省市级传统村落的遴选与挂牌保护工作,并逐渐形成了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区域。区域内的传统村落具有地缘相近、文脉相通的特征,适宜开展“集群式”保护利用,这也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重要原因。各地在编制规划时,应将各级传统村落与其他村落一并统筹布局规划,以传统村落为节点,因地制宜连点串线成片,明确各村落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统筹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产业布局。例如北京门头沟区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立足实际提出了“一水系八沟,古道联百村”的总体空间布局,将12个中国传统村落与60余个市级及一般村落共同构成京西传统村落保护群,有效支撑了区域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明确保护利用重点,创新保护利用对策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关键。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利用的重点。

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是农耕文明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晶,根据我们对北京门头沟区某次特大暴雨灾害的调查,10个位于山区的中国传统村落受灾程度显著低于一般村庄,表明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的营建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传承。

传统建筑,尤其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传统民居,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核心。我们对传统民居加建、改建或重建的管控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研发了农房风貌奖补平台,引导和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民居风貌提升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何盘活闲置房屋,也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难点,其关键是要探索闲置房屋合理利用机制。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很多尝试,如福建省屏南县龙潭村,通过引入国内外100位人才落户成为“新村民”,盘活了闲置房屋。另外,山水林田及井泉沟渠、码头驳岸、壕沟寨墙、古树名木等各类历史环境要素,既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建设开放空间的独特资源。

据统计,通过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挖掘、传承发展了4789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记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依托。此外,丰富而独特的农事节气、生态伦理、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祖传家训、乡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构成传统村落独特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村落不能脱离的土壤。

产业振兴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业态正在不断重塑着传统村落。如前述龙潭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文创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产业,吸引了在外打工的300多名村民返乡。许多传统村落正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发展民宿、旅游、康养、度假、休闲、“互联网+”等新产业模式。

加强科技研发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绿色生态、民居建筑与基础设施功能提升等领域开展了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对照新时代的需求,在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传统建筑性能和风貌协同设计方法、地域材料性能提升与新材料研发、基础设施与防灾减灾等领域,仍然面临诸多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例如各地都亟须解决的传统建筑抗震安全问题、地域材料的节能保温问题、复杂地形和狭小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等,应当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

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对村民的技能培训,尤其应当注重传统建筑工匠的培育,提高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更多有志青年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共同缔造”“设计下乡”等活动,培育了一批深入村落的专业技术力量。也有一批青年人主动到农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如2011年辞去企业高管工作、回到老家江西婺源创立民宿“九思堂模式”的吴志轩,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的“种米姑娘”陈雨佳,活化运营开发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古村的廖昱明等。

希望更多力量参与到守护传统村落的行动中来,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作者:张大玉,系北京建筑大学校长)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 赔钱办电音节,济南这个小山村咋想的?

  • 新黄河记者:任晓斐 5月18日,位于济南和泰安交界的长峪村人流如织,比过年还要热闹。小河边搭起了天幕吸引大家露营、烧烤,孩子们撒了欢,玩水、捉鱼不亦乐乎;广场上的男女老少跟随
  • 中华美学传统在现代的曲折展开与更生

  • 作者:王一川(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艺发展史与文艺高峰研究”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的突出特性,也孕育了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
  • 创新村宴促新风,文化互动领风尚

  • 近年来,画溪村以创新的“1080”新风村宴服务品牌,打造成为乡村移风易俗工作的亮点。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遏制了农村红白喜事中的铺张浪费现象,更将文化元素和文明新风融入其中,让村
  • 利川野猫水村:快递进村寨,村民乐开怀

  • 极目新闻通讯员 朱世坤进站、报号、取件、扫码……5月12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野猫水村,景腾山庄业主朱友平来到一墙之隔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高兴地取走从网上购买的酒
  • “我们想通过媒体表扬一个人”

  • “我们想通过你们的媒体表扬一个人,他真正解决了我们村民的难题……”近日,一位老人来到高台县融媒体中心,说要通过媒体表扬一个人。经记者询问,老人名叫张正全,系黑泉镇黑泉村九
  • 摘没用的牌子 退重复的群 建共享信息库

  •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过去,我们乡里的墙都不够用,上级各个部门发给我们的牌子都没地方挂。有的就只好收起来放在会议室,等上级领导来视察或检查时,临时再挂上
  • 值佳节情意暖暖 便民服务暖民心

  • 5月12日,奉化区乐享志愿者队伍值母亲节、护士节佳节来临之际,下乡至大堰镇社家畈村文化礼堂为村民开展便民服务。志愿者为社家畈村的村民们送去便民服务,如磨刀,村民们纷纷拿着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守护传统村落的乡亲、乡土、乡愁

  • 我国传统村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且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组织遴
  • 广西发现新物种

  • 图为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新种—都安薹草。(许为斌 摄)广西发现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新种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期,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技术团队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
  • 保定推出1117公里太行步道

  • 新华社石家庄5月19日电(记者杜一方)记者19日从保定市文广旅局了解到,在第14个中国旅游日之际,依托太行山东麓雄奇秀美的山水资源,保定市推出1117公里太行步道,沿线串联太行山区7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