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华中农大博士开公司,5年估值过亿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从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到就读华中农业大学在职博士,再到搭建精准育种技术平台——许洁婷,华中农业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作物种业领域“小巨人”企业五年估值过亿。3月30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楼学术报告厅,第二届刘纪麟玉米遗传育种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作为捐资助学一方,许洁婷的创业史逐渐为人所熟知。

缘起:“我有一个伟大的想法”

许洁婷在试验田。

2015年的一个午后,她来到严建兵教授办公室。还没等坐下,严建兵一边泡茶一边说:“我有一个伟大的想法要和你谈谈。”

“严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激情和自信使我大为震撼。”许洁婷被玉米团队这种年轻活跃、热情四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她毅然决定读博。

说“毅然”是因为在这之前,她已经在国内的先正达和中国种子集团工作了9个年头,她一度认为会在那里退休,“我甚至连退休养老的时光都安排好了”。

2016年她开始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她说,师承严建兵教授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更是“梦开始的地方”,她要致力于基因组编辑技术和作物遗传转化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研究、转化和应用。

“本觉得在职博士会轻松一点,不承想导师‘一视同仁’,”她坦言这样的要求“有些高”,“科研路漫漫,那时真不知道有多少‘坑’要去趟,多少‘雷’要去踩……”

2017年,严建兵鼓励她创业,去实现“伟大梦想”。一时间,许洁婷每天早上睡眼惺忪时总会面对两个“Hard”,一个是学业,一个是创业,“Double Hard模式”让她未免惆怅。她还曾艰难抉择过,如果不能兼顾,到底是保公司还是保学位……

也是那一年,许洁婷联合一群有梦想有闯劲的年轻人奔赴江苏常州,在一块只有500平方米小场地扎下根来,激扬青春、追逐梦想。他们给公司取名为“未米”,即未来的粮食,他们的理想是要通过精准育种,破解基因密码,赋能中国粮食安全。

在学业上,她也勇攀高峰。在导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她2022年毕业,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作物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

奋斗:一切为了“理想的公司”

华农人在未米公司。

事非经历不知难。团队创业之初,资金问题是他们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处于起步状态的未米,并没有获得大规模投资。

如果不能开源那只能节流。许洁婷直言:“原来我们在‘大厂’做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几乎都是最好的。自己创业后要精打细算、节约成本,渐渐也摸索出了许多既便宜又好用的国产物材,提高了生产效益。”就这样,未米一边慢慢攒钱、一边添置设备、一边打开市场,公司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公司的“团结力”让人感动。2019年,在公司初有起色后,他们计划着在7月中旬搬迁至新工业园区。可就在6月底,老试验基地突然停电。“搬!”一声令下,大家齐心协力,两三天的工夫,就实现了实验室的“打包转移”,保证了在研项目的进度。

除了植物材料的存活问题,技术上的波动更让人忧心。在做玉米的遗传转化时,温室环境气候的变化、实验药品批次的问题使得整个体系出现了“bug”。8月份起,按照计划,3个月左右玉米便可出苗。可当3个月期限已过,玉米还没出苗时,大家的心理压力一瞬间大了起来。

“没能兑现对客户的承诺,我们非常内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客户却表示了理解,不仅延长了交付期限,还主动汇付了款项,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这一暖心的举动令公司的同事们十分感动。

许洁婷对自己的评价是“温和的坚定”,一旦下定决心做的事,遇到困难也不停下脚步;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坚持,跌倒后也会重整旗鼓再次出发。每一次困难对她而言,都意味着一次进步的机会,如此一来,公司的体系就会不断优化,技术也会更新换代。

白手起家,从常州到海南,从最初的不到10个人发展到100人。如今,未米已经建立了包括玉米、水稻、大豆、棉花、小麦、黄瓜、番茄、生菜等在内的多种植物的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创制平台,建立了高通量的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基因编辑平台,创制玉米基因编辑突变体库,发展精准育种技术,组建了一支大田、分子、遗传转化、项目研发兼具的高素质研发和产业转化团队。

公司建立之初的资金问题,也因公司声誉提升、客户信赖迎刃而解。从资金短缺,到行业资金介入,再到数千万Pre-A融资、估值数亿的发展前景,未米只用了5年时间。

梦想:创新维艰,但将“一往无前”

未米员工正在检测植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当今种业的发展正蓄势待发。在国内种业“卡脖子”的背景下,要打赢种业翻身仗不仅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成长路上,未米不单是技术承接,还掌握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依赖基因型的高通量转化体系和基因编辑体系建立服务了大部分中国玉米科研单位,多个基因编辑产品进入安全评价期,走在行业前列。

“我的原则就是要做有价值的企业,我们未来想更多在生物育种这方面发力,”许洁婷说。

每当创业遇到坎坷时,她总会想起导师严建兵的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选择梦想、选择筑梦而行”。她说,他们的梦想就是基于现有的大数据和材料资源,发展精准育种技术。

“如果把玉米蛋白含量从当前8%提高到13%,每年可以多提供1350万吨蛋白,相当于3500万吨大豆提供的蛋白。这既能从源头上提高能量转化与饲料转换率,也能减少对大豆和豆粕的进口依赖。”这是严建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也是未米未来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开发抗锈病、高蛋白、高DHA/EPA、密植、增产等玉米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性状,搭建全基因组育种所需的单倍体诱导平台、育种测试平台……如今,未米正与严建兵团队合作,在不牺牲产量的前提下发展高蛋白玉米,通过精准基因编辑,将高蛋白的性状导入到骨干品种,为生物育种技术集成产业化打牢基础。

2000平方米的标准现代化实验室、20亩的全年候温室、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软件著作权6件、植物新品种1件、外观专利2件……常州市“龙城英才”企业、江苏省“双创人才”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许洁婷表示,这些成绩和荣誉,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通讯员蒋朝常 吕梦涵 长江日报记者周劼)

【编辑:丁翾】

相关阅读

  • 菏泽市纪委监委通报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日前,经菏泽市纪委监委层报山东省纪委监委批准,菏泽市牡丹区监委对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菏泽职业学院项目原执行经理史宏茹严重违法
  • 新疆首批特级技师名单出炉

  • 天山网讯(记者 赵春华报道)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的通知》,经各试点企业评审推荐,自治区审核公示,近日,我区首批特级技师名单出炉。首批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华中农大博士开公司,5年估值过亿

  • 从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到就读华中农业大学在职博士,再到搭建精准育种技术平台——许洁婷,华中农业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作物种业领域
  • 德国柏林数千名民众举行反战游行

  • 当地时间8日,德国柏林数千名民众举行反战游行。据游行活动发起人之一劳拉·冯·维马斯伯格介绍,本次游行比往年的意义都要更加重大,因为德国民众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冲突蔓延风险
  • 【聚焦】超4亿元,安排!

  •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云南财政持续加大投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共安排4.07亿元支持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和云南大观实验室等云南实验室建设 云南实验
  • 杨道超:原汁原味、有古意的凤庆文庙

  • 记得每一次来凤庆,都下榻在凤庆宾馆(稍有点年岁的人称凤庆招待所),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市声。徒步可以看看,泥灰脱离斑驳的老墙,听一听“吱吱”地开门,关门声,犹如梦境深处的喧响。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