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感悟苦干精神打卡红色洞渠,2023房山科学小记者首场活动走进花港村

日期: 来源:北京科技报收集编辑:北京科技报

在房山区南窖乡花港村,有这样一条人工修建的引水渠。这是上世纪70年代全村人克服万难,人工挖山开凿引水修建而成,也被称作北京的“红旗渠”。3月4日,2023年“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首场活动成功举办,来自房山区城关小学的25名科学小记者在参观了房山区科技活动中心,进行新闻写作培训后,来到花港村红色洞渠展览馆,徒步近2公里,实地探访了当年人工开凿的引水洞,充分领悟到“苦熬不如苦干”的花港精神内涵,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红色教育体验课。

▼▼▼

新闻培训构建“视频思维”

房山区科技活动中心,是房山区政府投资兴建的综合性科普场所,分为科普体验区、科普书屋、气象科普展厅、房山科技成果展厅等部分。展厅内科普仪器丰富多样,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为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创造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房山区科技活动中心的不少展项寓教于乐,吸引了小记者们的关注:像VR眼镜就模拟了火箭发射的过程,戴上眼镜后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哥尼斯堡七桥”“汽车玻璃”等展项通过动手试验和操作,就能感受到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同学们探索的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

△ 小记者在房山区科技活动中心体验

新闻培训讲座邀请北京科技报社首席记者赵天宇带来讲座《记者与新闻》。讲座共分为三小节,第一节主要阐述记者行业,带领小记者们认知记者和新闻从业者;第二节从新闻定义入手,讲解新闻体裁与特点,穿插近年来国内外新闻宣传报道当中,典型案例与经典事件,通过这些表象挖掘其背后的传播学价值。

△ 小记者参加新闻培训

第三节内容,结合当下融媒体和短视频快速发展的趋势,以丰富的案例,讲解有关新闻短视频认知、制作、剪辑等内容。为小记者们掌握好“镜头语言”搭建一个“视频思维”,也为小记者们下午的采访报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

▼▼▼

花港村感悟“苦干”精神

花港村位于房山区北部深山区,但在40多年前,这里极度缺水,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了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当时花港村党支部书记蒲天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用手工开凿的方式,先后又打通了5个涵洞,总长近2000米,并配套修建了蓄水池,让大石河水翻山越岭,彻底解决了包括花港村在内的南窖乡饮水用水问题。

如今这里已经升级成为花港村红色洞渠展览馆,走进展览馆内,小记者们认真参观,仔细聆听。这个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展馆,共设计了24处驻足点位,通过大量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真实还原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充分展示了“苦熬不如苦干”的花港精神内涵。

△ 小记者参观花港红色洞渠展览馆

随后,当年参与洞渠建设,已年近80岁的老党员董桂永为小记者们带来了讲座《共产党员就是一把劈山利斧》,以亲身经历讲述当年在没有资金、没有先进设备的条件下,如何一锤一锤凿出山洞,让花港村不再缺水的感人故事。董桂永表示:“当时没有一个人问一天拿多少工分,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还要干多久,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一天把水引过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当年参与洞渠建设,年近80岁的老党员董桂永为小记者们带来了讲座《共产党员就是一把劈山利斧》

40多年过去了,引水渠早已完成了通水使命,但却把“红旗渠”精神永远地刻在了遗址上。参观讲解后,小记者们徒步近2公里,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引水渠遗址“探洞”。

△ 小记者探洞引水渠旧址

——蜿蜒曲折的山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最矮处不到1.8米,狭窄处则必须侧身通过。越往引水洞深处行进,氧气含量就越低,空气中混合着山石和沙土的气味。小记者们纷纷表示,可见当年的建设环境多么恶劣,花港村群众克服的困难之大、难度之高是难以想象的,要向这些老前辈建设者学习。

△ 小记者在花港村山间徒步,重走水渠修建之路

此次花港洞渠体验活动,是2023年“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的首场活动,也是疫情结束、全面恢复课堂教育教学后进行的首场线下活动。房山创城工作的房山区“花港红色洞渠展览馆”科普志愿活动也在同期开展。

今年,“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计划举行10场线下活动,除了注重科普教育的创新与融入,将科普实践与科学教育合二为一以外,还注重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培育。未来活动将继续挖掘包括科普场馆、高校实验室、红色教育基地在内的多种资源,深入贯彻落实“双减”要求,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写作、观察、表达、探究等综合能力。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相关阅读

  • 合报小记者重磅回归 等你参与!

  •   海洋剧场里观看海狮、海豚表演  五彩斑斓的淡水鱼、“大块头”海龟、微笑的鳐鱼、憨态可掬的海豹、玩转高难度动作的海豚小精灵……3月4日,20名合报小记者齐聚合肥海洋
  • 小记者探访重庆水警 当好长江大保护宣传员

  •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在《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两周年之际,重庆市公安局水警总队
  • 渭城检察院迎来一群小记者

  • “春风和煦,万物复苏,法治的风也吹到了我们的心中。”来自咸阳日报的小记者如是说。2月25日,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检察院迎来了咸阳日报160名小记者,参与该院开展的“检察开放日”活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前海有几好 她们“港”你知

  • 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踏浪扬帆、逐梦追光的巾帼典范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铿锵玫瑰她们奋发追梦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开拓创新的勇气绽放在前海的各行
  • 南京入春了!但为什么劝您羽绒服还不要急着洗

  •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23年3月6日4时36分,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迎来癸卯兔年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时节,正值“九九艳阳天”,大地回春,长空雷鸣,草木萌发,蛰虫初醒,
  • 潮评丨无需女神的桂冠,平等是女性权益之本

  • 潮新闻 评论员 陈进红今天是女性的节日,对于这个节日的称呼,每年都吵翻天,今年也不例外,#妇女节不是女生节不是女神节#今天也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女王”、“女神”
  • 喜报!德州杂技国际赛场摘银!

  • 3月7日,西班牙赫罗纳第十一届国际马戏节上传来喜讯,德州市杂技团两个入围节目《梦回古今--空竹》《鱼跃龙门--钻圈》在比赛中保持稳定水平发挥,最终分获银奖和评委奖。据了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