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解构“千面金沙”,看古蜀文明“七十二变”

日期: 来源:中国文物报收集编辑:中国文物报

 当神秘的古蜀文明遇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沉默不语的文物与遗址跃然纸上,当博物馆在夜间苏醒,会发生怎样的奇遇?10月20日,“写意金沙·梦回古蜀”公众绘画主题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展出50余幅面向社会征集的绘画作品,生动呈现公众对于古蜀文明的奇妙幻想。画展期间,金沙还邀请到绘画、音乐、设计等领域的新锐人物到馆,开展“金沙之夜”艺术沙龙活动,分享古蜀文明的多元表达,与公众踏上一场寻觅古蜀的浪漫之旅。

“写意金沙•梦回古蜀”公众绘画主题展现场,古老遗址与现代绘画同场对话

写意金沙,描绘公众眼中的古蜀世界

在历史文献中少有记载的古蜀文明,一直以来都是神秘的存在。直到上世纪末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重见天日,我们才得以窥见古蜀王国辉煌的一角。作为古蜀国在成都的政治文化中心,金沙遗址出土了珍贵文物上万件。无论是璀璨夺目的金器、造型各异的青铜器还是温润精致的玉器,都是古蜀先民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审美艺术的极致代表。如今,在原址上拔地而起的金沙遗址博物馆更是古老遗址与现代园林完美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有着四时不同的繁花美景和草野之趣……这些神秘、浪漫的文化意象与自然景观给予观者源源不断的灵感,创作出生动的作品。

为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呈现公众眼中的古蜀和金沙,近年来,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创了众筹众创的策展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公众、学校资源参与到展览策划中,先后推出剪纸、摄影等主题展览。据介绍,本次绘画展也是金沙开展“众筹众创”展览的有益实践。在展览策划之初,金沙遗址博物馆面向社会发布绘画征集公告,吸引公众热情参与。在短短一个月的征集时间中,收获近200幅作品。创作者年龄上至70岁,下至8岁,职业涵盖教师、公司职员、学生、设计师、艺术家、退休人员等。最终,50幅绘画佳作入选展览,以“致敬文明”“致敬传承”“致敬自然”三个主题,呈现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园林风光、文物形象,凸显古蜀的多样面孔。值得一提的是,为探索文化遗产阐释的多样性,本次展览并不限制创作形式。纸本水彩、电子手绘、布面油画、素描、丙烯颜料和综合材料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或写实、或抽象、或传统、或当代的多元感官,更打开了感知历史的“另类”角度。

观众欣赏“写意金沙”绘画展

金沙之夜,见证文化遗产活起来

早在金沙遗址发掘之初,关于古蜀文明的浪漫阐释便开始了。无论是中国首部原创音乐剧《金沙》,还是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唯一委约创作的大型现代音乐作品——弦乐四重奏《金沙·找魂》亮相国际舞台,又或是长篇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历史科幻小说《血祭》、金沙文物诗集《金沙物语》搬上荧幕和书本……这些蕴藏着古蜀神思的跨界艺术创作让金沙焕发新的面貌,古蜀文明也生长出“另一种可能”。

因此,为拓展古蜀文明艺术外延,创新展示古蜀文明研究成果,金沙遗址博物馆自2014年起推出“金沙之夜”品牌活动,以古蜀金沙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创作基础,在夜间延时开放的时段举办了数十场跨界艺术活动,形成了“博物馆+金融”“博物馆+舞蹈”“博物馆+诗歌”“博物馆+设计”“博物馆+大运”等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搭建起城市生活与考古遗址,历史文化与艺术美学对话交流的平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本次“金沙之夜”艺术沙龙活动在延续以往跨界表达的基础上,更强调“氛围感”和“沉浸式”。活动邀请到巴蜀画派代表人游晓林、独立舞者朱凤伟、新媒体艺术家李琨以及我国著名设计师许燎源,从绘画、演艺、设计3个文化视角解读古蜀金沙,展示古蜀创意艺术作品,探索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配合分享主题,每场沙龙以巨幅油画、3D打印文物复制品、艺术家导览等不同形式,让抽象的艺术表达与具象的文物同场对话。

作为首场嘉宾,巴蜀画派代表人游晓林结合自己20年来对巴蜀历史与考古成果的系统学习,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对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进行了生动阐述。与游晓林豪放不羁的笔墨不同,独立舞者朱凤伟、新媒体艺术家李琨则在舞蹈和音乐的世界里寻找古蜀的根与魂。我国著名设计师许燎源以“传统是自由漫想的母亲”为主题,阐释历史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渊源,为观众构建雕塑设计中的古蜀世界。

游晓林分享古蜀绘画情缘

许燎源在展厅为公众介绍以青铜立人为灵感创作的雕塑作品

多元表达,大运赛场遇见古蜀魅力

作为解构金沙文化的艺术家代表,许燎源还设计了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将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置于火焰喷发口,不仅让世界看见了成都穿越三千年的金沙之光,也让城市的人文精神闪耀大运。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办,这是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综合性运动会。

大运会火炬“蓉火”,大运金沙——发现金沙20年·许燎源艺术展展出

而作为成都历史根源和天府文化的金色名片,金沙遗址博物馆积极融入大运会的筹办,在筹备之初给予大运组委会学术支持,阐释太阳神鸟金饰与现代体育文化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为大运会主场馆建设提供无限创意灵感,让全球最大的太阳神鸟(约27000㎡)“置顶”成都,在这次国际体育盛会中飞向世界;成为大运会火炬发布仪式和火种传递仪式的举办地,共同见证大运之火在千年遗址上冉冉升腾;参与大运会开幕式的整体策划,舞台设计、点火仪式、文艺表演……满满都是古蜀文化元素,点亮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光时刻”。与此同时,作为全市16个文化展示交流点位之一,在大运会期间金沙也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和大运会记者团走进金沙,探秘古蜀。

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上腾飞的太阳神鸟

对于金沙而言,博物馆不仅是文物和历史的展示平台,更是一个突破形式界限,有着无限可能的文化中枢。无论是社会公众、艺术工作者,亦或是考古研究者,都能在这里感知历史、汲取灵感,为文化遗产迸发新的生命力注入活力。未来,金沙仍将以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活态阐释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使博物馆成为嫁接历史资源与当代生活的纽带,实现文化遗产全民共享。(撰稿 | 李知荑 图片来源 | 张艳)

编辑:陈颖航

审核:何薇

终审:李文昌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相关阅读

  • 奉化陈王遗址被发现!从河姆渡晚期延续到唐宋

  • 近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公布宁波奉化陈王遗址的考古收获。陈王遗址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陈王村南,东距奉化江支流东江约1千米。遗址分为南、北两个片区,面积分别为3
  • 济南章丘焦家遗址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
  • 北京3000年建城史再添实物证据

  •   两年前,琉璃河遗址发掘出一件刻有铭文“太保墉匽 延宛匽侯宫”的青铜卣,首次从出土文献角度证实了北京地区3000年建城史。昨天,首届京津冀考古论坛上,考古专家公布,利用碳十
  • 多网格式布局标志着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

  • 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示意图(图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供)9日,国家文物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会透露,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的多条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解构“千面金沙”,看古蜀文明“七十二变”

  • 当神秘的古蜀文明遇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沉默不语的文物与遗址跃然纸上,当博物馆在夜间苏醒,会发生怎样的奇遇?10月20日,“写意金沙·梦回古蜀”公众绘画主题展在成都金沙遗址
  • 汶川县宣传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农用地膜

  • 今年以来,汶川县科农局强化各项举措,积极推进加厚高强度农用地膜宣传推广工作,使农用地膜利用实现减量化、循环性、无害化,促进农业生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据介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