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江南寻非遗融媒体行动 | 以烙铁和电火为笔墨,这个小伙让葫芦生花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烙铁和葫芦结合会是什么样子?6月5日,在不老居民俗文化体验馆内,林落尘用烙铁在葫芦上划过,葫芦表面时不时飘起白烟。一把电烙铁,就是林落尘创作葫芦烙画的工具,他在形态各异的葫芦上,绘制出植物、花鸟、书法等元素,将再普通不过的葫芦变成艺术品。江南时报记者跟着林落尘体验了烙画葫芦这一非遗项目。

林落尘(右)

据悉,烙画葫芦也称烫画、火笔画,起源于汉代。早期的烙画以小件饰品为主,之后通过创新,在大件葫芦上运用大写意绘画艺术,使得烙画葫芦呈现出水墨风采。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

林落尘出生于1996年,性格很文静。上学期间,男生宿舍里不少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林落尘却常常安静坐在一边画画。有段时间,他在木板上烫画,由于木板表面粗糙,需要不断打磨才能出效果,他就思考有没有表面光滑的物品用来烫画。一次他和朋友结伴出游,看到形状独特的葫芦,脑子里迅速闪过一个念头“就是它”,他买回来几只着手尝试烫画。葫芦表面光滑,用电烙笔在上面绘画,顺畅自如。毕业后,他进入不老居民俗文化体验馆工作,并将烙画葫芦的兴趣延续下来,匠心打造了不少优秀作品,比如:五福临门、鸿运当头等。成为专业的烙画葫芦创作者后,他每天沉浸在对葫芦文化的研究和创新中,经过反复的思索和实践,他笔下的烙画葫芦别具特色。“我经常一坐几个小时,要掌握好这门技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希望我对葫芦烙画的这份热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一起保护和传承好这项赏心悦目又象征吉祥如意的技艺。”

林落尘介绍自己的作品

记者初次体验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烫画,虽然只是画了一个“安”字,却考验着创作者是否心静和手稳,稍不留意就会把葫芦烫坏,没有“悔笔”的机会。小小的烙画葫芦,其中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更蕴含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蒋心怡)


相关阅读

  • 深圳光明:第九届公益烙画艺术作品展8日开展

  • 记者昨日从光明烙画基地了解到,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和组委会紧锣密鼓的筹备,第九届公益烙画艺术作品展将于6月8日至6月12日在光明烙画基地展出,展期五天。据悉,第九届公益烙画艺
  • “广州共享课堂”第十七周排行榜已出炉!

  • 本周最受欢迎榜单已出炉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一)(例1)》二年级语文《青蛙卖泥塘(一)》四年级语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连续两周进入Top10榜单本周最受欢迎Top10课程
  • 吃羊角蜜会腹泻?听听医生怎么说

  • “脆甜可口的羊角蜜,吃了会引起腹泻?”近日,市民李先生打电话咨询记者。最近,洛阳街头有不少商贩正在兜售新鲜的羊角蜜,不少市民吃后都感觉“比一般甜瓜甜,口感很好”。不过,李先生
  • 兴园社区:悠悠葫芦丝 吹响幸福生活

  • 5月21日下午,高新区兴园社区兴园养老中心老年学校葫芦丝班欢聚一堂,准备对这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汇报演出。教室传来一首首悦耳动听的葫芦丝旋律,葫芦丝班30余名学员正在举行
  • 用艺术丰富退休生活

  • 文/馨瑶有一支名叫蓝孔雀葫芦丝队活跃在天津的永定社区和生态城。蓝孔雀葫芦丝队的队长王会芸奶奶说,蓝孔雀葫芦丝队的老师和队员都是退休人员,因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组成的乐队
  • 四小学生献技葫芦丝音乐会

  •   通讯员 姚丹   5月17日下午,丹城第四小学“临溪丝语”葫芦丝专场音乐会举行,素淡婉转、优美动听的音乐吸引了4万余人次观众在线观看。  音乐会中,四五年级的学生们娴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农民持证 日薪翻倍

  • “学会一技之长,拿到技能等级和焊接操作证书,让我从干体力活变成了干技术活,工地上人人都称我‘孙师傅’。”6月6日下午,在新疆打工回到老家收麦子的孙兆华憨厚地笑着说,如今,自己
  • 广东73.85万考生赴考 比2022年增长3.7万人

  • 昨日下午,广州市第七中学考点,考生们信心满满,轻松上阵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羊城晚报讯 记者孙唯,实习生梁欣雨、郑若彤报道:6月7日,2023年全国夏季高考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共有1291
  • 五莲县“画家村”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我第一次来黄崖川村写生创作是2013年,连续10年,我和我的团队几乎每年都来到这里,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发现美景。”近日,在晨曦的浸染中,在袅袅水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