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九、十月份“城阳身边好人” 名单公示!快看有你认识的人吗

日期: 来源:城阳融媒收集编辑:城阳融媒

关于网上公示2023年度九、十月份

“城阳身边好人”候选人的通知

为推动道德模范选树宣传常态化,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区文明办组织开展“城阳身边好人”双月评活动。经组织推荐,初步确定城阳区城阳街道前旺疃和美社区居民王建省等23名同志(排名不分先后)为2023年度九、十月份“城阳身边好人”候选人。现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自2023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

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事迹有异议,请于10月31日24:00前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反映意见请发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2023年度九、十月份“城阳身边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城阳区文明办

2023年10月27日

2023年度九、十月份“城阳身边好人”

候选人事迹简介

王建省

城阳街道前旺疃和美社区居民

王建省,男,汉族,1980年5月生,群众,城阳街道前旺疃和美社区居民。

一身工作服,一个工具箱,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第一眼见到王建省的人,压根不会想到,这位普通的电工师傅,居然在网上拥有600多万粉丝。他的视频,不止电工行业的人爱看,很多外行网友也喜欢,大家跟着他的镜头走进工厂、家庭,抽丝破茧般找出电器、线路的疑难杂症,就像是侦探破案一样,特别有意思。

王建省今年43岁,老家菏泽,来青岛打拼多年。成为“网红”之前,王建省已经是青岛小有名气的“金牌电工”,他为人实诚,技术水平高,收费也合理,遇到电路维修难题,很多人会找到他。

成为短视频博主,对王建省来说,是意料之外的。2020年,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工作,王建省偶然发现,短视频平台上,很少有人分享用电知识和电路维修的实际案例。“用电安全无处不在,我干了十几年电工,把这些技巧分享出来能帮助到大家,也算是做了件好事。”没有任何视频制作基础的王建省,用一部手机开始了自己的短视频博主之路。王建省没有视频团队,每次去客户那里工作,他用手机记录下自己检修电路的过程,回到家里再把视频剪辑出来,自己配上画外音,视频就做好了。每次剪完视频,他都会反复看很多遍,复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一次,一家工厂找到了王建省,称厂里遇到了一个难题,电闸白天好好的,但晚上总会跳闸,去了好几拨电工,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任务有难度,他带着设备到了工厂,从配电箱到关键线路,一根线一根线地判断、排除,最终找到了一根埋在地下的电缆线,发现是它漏电。王建省把漏电的那根电缆线弃用了,帮客户重新理顺了电路,还给出了安全用电的专业建议。今年7月份,王建省把这个视频发到了网上,单条视频点赞量超过了10万。

还有一次,王建省接到一个外地粉丝的求助,说自家电表不太正常,即便家里没有电器在用,每天也会耗掉几十度电,找了物业好几次,也没查出毛病在哪。王建省赶到现场,打开每一个开关盒仔细排查,最终发现是邻居家偷偷接了一条线出去,导致这家人遭受了损失。“查出问题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听说后来两家和平解决了这件事。”做短视频的这几年里,王建省去过很多地方帮粉丝排查问题,有时候甚至要自己搭上路费和住宿费。如今,在网络平台上,他的粉丝不分男女老幼,甚至还有国外的粉丝,留言和他交流。

王建省知道自己“火”了,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也足以有一份很可观的收入,但他对电工行业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热爱,每次有客户找到他,他还是二话不说,拎着工具箱就出门了。“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电工,不能忘了老本行。”王建省在网络上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他心里,能帮助到一些行业新手,让大家少走弯路,也是在间接地守护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

陈志正

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居民

陈志正,男,汉族,1968年10月生,群众,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居民。

陈志正的母亲因病瘫痪在床,严重到连话都说不清楚,生活无法自理。父亲年事已高,为了不让父亲操心,做饭、洗衣……陈志正一人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家庭的重担。母亲住院治疗期间,陈志正每天守在母亲身边,楼上楼下拿药端水,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了他身上,几乎没有正儿八经地睡过觉,困了就趴在床边稍微打个盹,累了就找面墙稍微靠一靠,那颗悬着的心始终放不下来,直到母亲病情稳定出院他才稍微松了紧绷着的神经。

在家里,陈志正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按摩,以防母亲长时间躺在床上导致血液不流通。每天都会变着法地做一些可口、易消化的饭菜,母亲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不嫌麻烦。每天晚饭后,陈志正都会和家人一起围在母亲身边聊天,向母亲说一些新鲜好玩的事儿,为她解闷。一有时间,他就推着母亲到社区里转转,让母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缓解烦闷的心情。

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而这样的情况,在陈志正家里从未发生过。尽管有时候陈志正也会遇到难事,但他从不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因长时间卧床,母亲的性格变得很急躁,有时候会突然发脾气,但陈志正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哄母亲开心。“喂水喂药、洗衣做饭,让父母吃饱穿暖,每天快乐一些,感恩父母、陪伴父母,是做子女应该做的,也是最好的孝顺。”每当有人夸赞陈志正的孝心时,他总是这样回答。

陈志正的父亲身体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听不见,平时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陈志正总是尽量满足,家里给父亲备着酒,父亲高兴的时候,他也会陪父亲喝上两口。陈志正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孩子,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孩子才会孝敬我。”

陈志正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深深地影响自己的孩子,感动着身边每个人,树立了良好的家庭风尚。他也曾获得城阳区四个100“孝儿女”的荣誉称号。


田宗磊

山东千牛电子有限公司经理

田宗磊,男,汉族,1981年10月生,群众,山东千牛电子有限公司经理。

10月17日晚8时许,城阳区白沙河南流路桥段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女孩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田宗磊从岸边跳入河中,拼命游出100米救人。救援中,众多热心市民拉起“生命绳”,将女孩安全带到了桥上。

田宗磊当时在河边钓鱼,小女孩在桥上,两人相距一定的距离。女孩所在的方向传来“扑通”一声,他一抬头发现女孩不见了,在确定女孩坠河后,他就往女孩的位置跑去,接着河中传来女孩的呼救声。河水比较深,够不到底,田宗磊没怎么想,脱掉上衣就跳入水中,展开救援。

田宗磊拼命游出一百多米,一把“捞”住了正在水中挣扎的女孩。田宗磊让女孩扒着桥墩,安抚女孩情绪,正当他体力即将耗尽的时候,桥上的热心市民递过来绳子,民警和消防队员也及时赶到了现场,田宗磊抓到绳子后,将绳子绑到了女孩的腰上,桥上的群众把女孩拽上岸,随后田宗磊也拉着绳子,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我下水救人的时候,其实不知道坠河的女孩有多大岁数。”田宗磊表示,后来当他见到被救女孩的时候,发现女孩比他女儿还小。“女孩抱着我就哭,一直说‘对不起’。”田宗磊回忆,“我说你现在先别讲话,保存体力。”

“救人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女儿,无论如何我都要把她救上来。”田宗磊说,后来在派出所,他一直安慰这位女孩。“有什么问题咱们去解决,有什么困难,咱们说出来一起想办法。女孩挺让人心疼的,当时我在水里够到她的时候,她在水里一直哭。”

“我只是搭了一把手,谁遇到这种事情,我相信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去做。”田宗磊说,这次救援并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幸亏桥上有数不清的热心市民帮忙,还有民警和消防队员出手相助,这才把女孩安全救上岸。

“为青岛大哥点赞!”“青岛人的骄傲!”在网络热传的视频中,网友纷纷留言,为跳河救人田宗磊点赞。除了田宗磊,在白沙河的这起惊险救援中,还有数不清的无名英雄,义无反顾伸出援手,他们的英勇举动,构成了一幅救援“群英谱”。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他们勇于逆行,驱散了“路人冷漠”的猜测,弘扬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正能量。

曾凡海

青岛兴世达金属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

曾凡海,男,满族,1979年4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青岛兴世达金属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曾担任青岛市城阳区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亚洲动漫教育学会会员,被评为首届沈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先进个人。2019年至今,每年均获得公司设立的培养人才的最高奖项——传承奖。

自2016年9月曾凡海任青岛文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兴世达金属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以来,他一直以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为公司发展解困纾难。他敢于提出新理论、新办法,解决生产一线和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瓶颈:通过模块化生产解决生产质量和速度问题,带领生产队伍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模块化安装和预拼装技术研究,解决安装速度和金属应力变形问题,提高安装速度和安装质量;通过深入一线项目生产和安装实践,解决青岛地铁地面建筑在生产和安装环节的技术难题,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为青岛地铁建设整体提速做好了配合工作。

曾凡海潜心研究技术,崇尚实干,勇于创新创造,主持或参与发明的专利多达44项,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和产品研发中。其中:发明专利为第一发明人的有1件;实用新型专利38件中为前3位发明人的有33件;外观设计5件发明专利均为前3位发明人。他参与制定全国焊接标准化委员会《金属薄板电阻点焊推荐工艺规范》的技术标准被国标委批准采纳。

曾凡海作为公司技术骨干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选拔工作,通过传帮带和产学研合作,近三年为公司培养了60余名技术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作为青岛市城阳区第七届党代表,他积极为区内整体建设规化献计献策。这些提案大到区域规划,小到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道路交通问题,均深受党员群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好评。

徐兴邦

青岛天地中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兴邦,男,汉族,1988年3月生,山东济宁人,青岛红十字小草基金夏新联心服务队队长。团队曾荣获青岛红十字小草基金夏新联心优秀服务队、青岛红十字小草基金夏新联心优秀志愿者服务队、青岛红十字小草基金夏新联心最佳服务队等荣誉称号。2023年5月25日,徐兴邦被评为城阳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优秀会长”。2023年7月,他被评为“感动夏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2019年12月,徐兴邦带头组织成立夏庄街道新联会旗下的青岛红十字小草基金夏新联心服务队,致力于帮扶失依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生活、心理以及教育上的全方面帮扶救助。徐兴邦和队员们照顾的失依儿童主要包含孤儿、事实孤儿、留守儿童三大类,这些孩子的生活生存条件十分艰难。由于大多存在亲情缺失、隔代家教方式欠妥、家庭沟通不够等现实问题,这些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聚焦失依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升、心理关怀的需求,徐兴邦和队员们经常在节假日定期到失依儿童家里与孩子们促膝谈心,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打造心灵港湾。

硕硕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收入以低保为主,加上爷爷年龄大,又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徐兴邦和小草基金的志愿者们带着生活用品和课外书来到他家,在看望孩子的同时,也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聊天,询问硕硕最近情况。“有了你们这些‘好心人’,孩子的学习进步了,现在孩子开朗多了!”硕硕奶奶高兴地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硕硕家的经济困难问题,青岛红十字小草基金夏新联心服务队从2014年开始,每月固定为其帮扶500元,截止到目前已累计资助6万余元。“有了热心叔叔阿姨们的帮助,我们家的经济困难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现在就想好好学习,力争考个好大学。”硕硕说。

2023年5月25日,在城阳区新联会换届大会上,他再次当选城阳区新联会副会长、夏庄街道新联会会长,服务会员、上传下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说:“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服务行业,我也找到了我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会员们服务,做个摆渡人、引路人和桥梁纽带,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

傅山英

青岛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经理

傅山英,女,汉族,1981年12月生,群众,青岛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经理。

傅山英,是土生土长的惜福镇人,从事茶叶相关工作20余年,是中级农艺师、高级茶艺师。2017年初获得城阳区工会创业带头人称号,2017年底获得青岛市工会创业带头人称号,2018年荣获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9年荣获青岛市农民工之星称号,2020年获评山东省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在2022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她立足岗位,为群众办实事,在农业茶事相关工作中,展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倾情服务茶农,助力增产增效。近年来,惜福镇周边茶农逐年增多,但多数茶农对茶叶种植、加工等问题一知半解,对增产增收造成了困扰。针对上述问题,傅山英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科院、区农业局等部门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邀请专家与相关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茶农,开展“茶叶栽培技术”培训,规范了生产过程、采摘标准、加工方法,为茶农们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确保最佳的茶叶品质。累计接受咨询服务的群众有200多人次。

以茶园为基地,免费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任何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正确与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参与实践,就能助力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把《科学》课、《劳动》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用于实践。为了开展研学活动,东崂茶园打造了茶文化体验中心,定期免费给未成年人提供茶文化实践基地和体验课程,2022年6月开始园区配备了采茶用的布衣、斗笠、竹篓、炒茶锅、茶艺用具等,将采茶体验安排地格外周全。还为每个体验的孩子准备了小茶袋,可以装少许鲜叶带回家,不少研学机构来此开展农事体验和乡村振兴主题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了解农业魅力和文化知识。孩子们走出校门,放松身心,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孩子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课堂。

举办公益茶艺培训,提升妇女品味。2022年8月园区专门为妇女定制“茶艺课堂”等各种茶叶方面免费培训,为大家教授茶艺师基础知识、礼仪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茶艺师现场进行泡茶技艺演示,演示过程中详细为学员讲解了泡茶程序、动作要领、泡茶礼仪等。随后,在茶艺师的带领下,学员逐一参加实践操作,使学员们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转化为实践技能。“茶艺师”培训班,深受妇女们欢迎。不少妇女表示,参加培训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劳动技能,使自己增加了更多就业的可能性,还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陶冶了情操。 

吴晓燕、薛松松、张瑶瑶、朱晓文

城阳区惜福镇街道西葛幼儿园教师

吴晓燕、薛松松、张瑶瑶、朱晓文,女,汉族,分别出生于1987年6月、1994年12月、1988年5月、1988年9月,群众,城阳区惜福镇街道西葛幼儿园教师。

2023年9月5日,西葛幼儿园的宣讲团队在葛家大集上进行教育宣讲。在布置宣讲场地的时候,园长发现一名老人歪倒了,正在浑身抽搐,于是大喊:“快快快,赶紧过去看看这个老人怎么了?我打120,你们先过去看看老人怎么了”。见此情况,他们毫不犹豫地冲上前查看老人的情况,发现老人已经神志不清、口吐白沫、眼睛外翻、肢体僵硬且呼吸困难。因抽搐,老人的头部不停地撞击地面,已经磕破了,流了血。他们立即就地找寻了一些较软的物品垫在了老人的头下,防止老人的头继续碰撞地面,造成更严重的创伤。紧接着他们将老人侧躺过来,防止唾沫分泌物倒流到气管中引发窒息。在这个危急时刻,他们有的掐人中,有的掐虎口,有的轻轻拍打呼叫老人,时刻观察老人的状态。老人这时已经没有了意识。园长拨通120告知急救情况和病人现状,并向他们传达医护人员建议的急救措施。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老人逐渐恢复了意识,但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围观的群众纷纷说道:“幸亏有这些老师们,给这些老师们点赞”“幸亏有你们在这,要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帮助他”……这时,他们又询问周边群众,有没有认识这个老人的,几经辗转,终于联系到了老人的家人。集市上摆满了摊位,赶集的居民也越来越多,救护车不好进出,看到老人病情有所缓解后,他们建议摊主可否先收摊,腾出地方并疏散人群。在征得摊主同意后,他们便一起和摊主将摊位收起,为救护车清出一条进出通道。为了让救护车更快地找到所在地点,其中一人专门到路口等待,将救护车领到了急救点。救护车到达后,医生对老人进行了检查,他们一同将老人搀扶到救护车上,看到老人被救护车接走,他们悬着的心才算放下,转身继续投入到教育宣讲中。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工作也是满怀热情,定期开展教育宣讲活动,向幼儿家长、社区居民、企业、群众讲解城阳教育、惜福镇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幼儿园,他们对孩子们关怀备至。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得到更多的锻炼,他们持续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待家长和同事,他们也是热情亲切、友善温暖。

有一种挺身而出是责任,有一种义无反顾是善良,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勇于担当的光芒。作为幼儿教师,他们也将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将正直与善良传递下去,引导孩子们做发光发热的小太阳。

矫萌萌

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春阳路幼儿园教师

矫萌萌,女,汉族,1991年12月生,群众,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春阳路幼儿园教师。

2011年,矫萌萌正式迈入了幼儿教育的行业。从走进教室的第一天起,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她便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好老师。她每天早到晚归,任劳任怨,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孩子。入职不久她便接过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虽说有压力,但园长手把手教她,传授给她教育孩子和家校沟通的经验等,慢慢地,她在勤奋努力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用心做教育,用爱做人师。

“当时的这个班,班级纪律涣散,个别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别人的东西比较好奇。”一次,她放在桌子上的手表不见了,就委婉地说:“哪位小朋友看到了老师的手表?不玩的时候再还给老师啊!”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这块手表还没回来,她利用晨间活动的时间,进行了一次品德教育,让幼儿找一找班内近期有哪些好人好事,并把掌声送给他们。也许是班会起了作用,第二天上午,她走出教室时顺手把包放到了桌子上,回来后再拿包时,发现丢失的那块手表回来了。她高兴极了,不仅为那块失而复得的手表,更为一颗迷失心灵的回归。放学时,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全班幼儿,并告诉他们,老师为这个小朋友感到骄傲,因为他能够战胜自己,知错就改。“没有一个人不会犯错,可怕的是知错不改。”从此,班里再也没发生过这种现象,拾金不昧蔚然成风。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叫磊磊的小女孩。她的妈妈因重病离世,失去母爱的孩子心灵承受着难言的重创,父亲也因为妻子的离世悲痛欲绝。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饿着肚子来幼儿园,头发凌乱,经常发呆,偶尔会突然对小朋友发脾气。了解情况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孩子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每天早上她做好早餐带来幼儿园,陪女孩一起吃饭,给她洗脸、扎好看的辫子,与她交流谈心。天冷孩子还穿着单薄的鞋子,她发现后,给孩子买了厚厚的棉鞋换上……在她的努力下,到毕业时,孩子像换了一个人,不但性格开朗了许多,还学到了很多本领。孩子的父亲逢人就夸:“如果没有矫老师的悉心照顾,我孩子的童年就毁了,我一生都忘不了她!”

老师对孩子的爱没什么轰轰烈烈的,这些爱藏在最平凡最质朴的琐碎小事中。现在的矫萌萌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

姜修杰

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

姜修杰,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

1987年,19岁的姜修杰参军入伍,17年军旅生涯,造就了他的赤胆忠心。2004年退伍后,他加入城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一线执法岗位工作了近20年,如今担任棘洪滩街道行政执法中队负责人。治理辖区市容环境、参加重大活动保障、整治户外设施、拆违治乱……工作中的姜修杰,是城市管理的排头兵,用尽职和担当、敬业和奉献诠释着对行政执法事业的挚爱与忠诚。

他说:“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现在的岗位上,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姜修杰免不了与店铺商贩、违建业主打交道,工作非常辛苦,有时还得不到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刚工作时,为了尽快胜任本职,姜修杰埋头苦学业务知识,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归纳经验。同时,他虚心地向队内老同事请教,学习他们与居民打交道的方式方法。他说:“只有拥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有一颗敬业的心,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翻开姜修杰的随身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每日工作计划,期间还穿插记录着工作解决方法。他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创新意识强,善于破解难点问题,总能及时、果断、安全、有效地将各项任务圆满地完成。

一次,在开展铁路、公路路域沿线拆违治乱的整治行动中,一处建在高速公路路边的大型板房被列为整治对象。姜修杰带领中队办案人员多次上门调查谈话,但该房屋的负责人一直不肯与姜修杰见面。吃过几次闭门羹后,姜修杰立即与同事研究方案,先对该处违建立案调查,同时通过街道及相关部门一起约谈房屋负责人。通过一次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约谈,房屋负责人最终配合中队快速地拆除了大型板房。“城管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地做工作,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他说。

这些年来,姜修杰每天的上班地点大多在户外,无论寒冬酷暑还是下雨刮风,他都脚步不停,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忙碌着。平均每天执法巡查7小时,徒步巡查近3个小时,“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周内保证不休息,周末休息不保证”是他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但他从未喊过一句累。

作为基层执法队伍的带头人,姜修杰非常重视青年队员的培养教育,每当有新人入队,姜修杰都会亲自带领,传授工作方法和经验。他还非常关注队员们的个人情况,家属身患重症,他主动帮忙联系医院;谁家因病花费巨大,他发动大家一起捐款……在同事们心里,姜修杰更像是一位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家长,“有事找老姜”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从事一线执法近二十年来,姜修杰几乎没有完整休过一次假期,家人也不时劝他考虑从一线退到幕后,但他总是说再等等,等青年队员们再成长些,城市的居住环境再美些,大家的满意再多些。他说:“城市管理工作好与坏的衡量标准来自于居民,只要有居民对城市环境不满意,我就不能停下脚步。”

季玉杰

城阳区河套街道东河套社区居民

季玉杰,女,汉族,1960年1月生,群众,城阳区河套街道东河套社区居民。

二十多年前,季玉杰的公公因病离世后,她婆婆的身子一年不如一年,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到了这个善良朴实的儿媳身上。虽说生活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家人相互关爱,其乐融融。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2012年,季玉杰的在工作中忽然晕倒,紧急送往医院后,经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季玉杰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惊难过之余,既要准备丈夫的手术,又要照顾八十多岁难以自理的婆婆。为了不让年迈的婆婆再遭受打击,季玉杰对婆婆隐瞒了丈夫的病情,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偶然间从邻居那里听到消息的婆婆,身体彻底垮了。这对于季玉杰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她却没有被苦难打倒,依然用单薄的肩膀扛下了所有。

从此,季玉杰每天都是两点一线,从医院到家,再从家到医院。早晨在医院给丈夫喂完了饭,再准备好中午吃的饭,然后马不停蹄地回家给婆婆换尿不湿、翻身、擦洗、做饭、喂饭。自从婆婆知道了儿子的病情后,整天郁郁寡欢,季玉杰每天在给婆婆收拾好了一切后,都会陪婆婆说话,拉家常。婆婆常常对季玉杰说是自己拖累了她,每当这个时候,季玉杰总是微笑着说:“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说谁拖累谁,我孝顺你是应该的,只要大家都在,就是最好的家。”一天下来,说不累是假的,但是在季玉杰心里,丈夫和婆婆都能好好的,自己再苦再累也值了。

在季玉杰的悉心照顾下,丈夫的身体慢慢好转,但是,婆婆仍然瘫痪在床。季玉杰没有退缩,依旧日复一日地照顾婆婆的起居生活。婆婆的牙齿掉没了,只能吃流食。季玉杰就把食物打碎,搅成糊糊,一勺一勺地喂给婆婆吃,怕婆婆缺乏营养,季玉杰都变着花样给婆婆做饭。在季玉杰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下,婆婆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各方面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多年来没有生过一次褥疮。但季玉杰却渐渐变老,身姿不再挺拔,双鬓也生出了白发。

季玉杰是婆婆和街坊邻居心目中的“最美儿媳”,她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晴天。“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天天照顾老人,和老人说说话,老人心里高兴,咱也跟着高兴。人一辈子图啥,图的是家庭和睦,子孙孝顺,平安健康。”季玉杰的话总是很实在。

徐红娟

城阳区河套街道孙哥庄东社区居民

徐红娟,女,汉族,1973年8月生,群众,城阳区河套街道孙哥庄东社区居民。

徐红娟的母亲高淑兰今年87岁,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伺候老人,尤其是有智力障碍的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端水喂饭、擦洗身子、换洗衣物、清理大小便,扶着母亲下床活动锻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红娟每天都为母亲重复做着繁琐而又必需的护理。做饭,也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有时候母亲突然犯起病来,把碗碟砸碎,饭扔得满地都是,她一点一点地耐心清理,像哄小孩一样哄母亲吃饭。有时她也会感到绝望、崩溃,但是对母亲的爱让她一次次地坚定信心,挺直腰杆。徐红娟自己身上的衣服可以三年五年地循环穿着,却总想着给母亲买上几件新衣服,看到母亲因为收到新衣服而开心,她的心里也特别高兴。她的辛苦被街坊邻居看在眼里,曾不止一人劝她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可是她说:“我不放心,更不忍心。我妈养我小,我就要养她老,这是我们做儿女应该做的。”

徐红娟对婆婆也孝敬有加,从未红过脸。社区里的人经常说,“红娟家婆媳俩就跟娘俩似的”。徐红娟对“孝顺”有着自己的理解:儿女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是“顺”。“人上了年纪,不太讲究吃穿什么的,心情好,比啥都重要。”婆婆年轻时家里条件不好,吃过不少苦,过去的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病根,徐红娟带她四处求医,在饮食上,也是精心调理。有一次婆婆生病,徐红娟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四天四夜,喂饭、擦澡、按摩,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悉心照顾下,婆婆很快恢复了健康。“就跟亲闺女一样!”徐红娟的婆婆逢人便夸。尽管婆婆后来还是因病离世,但徐红娟的孝亲事迹依旧广为传颂。

在生活中,徐红娟还总是为别人着想,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总是以诚待人,不计小节。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都会及时赶到,每当邻里乡亲身患重疾,她都会及时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社区里有什么活动她也会积极参加。

徐红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优秀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孝老爱亲的故事。


宁允典

城阳第十一中学教师

宁允典,男,汉族,1975年11月生,中共党员,城阳第十一中学教师。

“坚持教育是基于爱的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灵的引领者。”这是宁允典对自己从教的要求。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四年的老师,自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以来,宁允典一直承担着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有价值的问题时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碰撞出思想火花,让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宁允典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在这种“忠于职守、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学生们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018年夏天,宁允典响应国家号召成为支教甘肃陇南的第一批教师。在国家统一规划、东西扶贫帮扶政策的调配下,成为了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四中学教师队伍的一员。到达徽县四中的第二天,在学校的安排下,他承担了八年级 11 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担负起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发挥支教作用,宁允典承担了教研培训任务,主持召开了多次教研交流,面向全区、全校、年级组等不同群体多次进行专题讲座,将城阳十一中的办学特色、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指导方法、校本教研等都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使得徽县的老师对两地学校的教育差异和差距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对当地的教学教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课余,他走访了山里的多所学校,体会到了山里孩子生活和求学的艰辛,这也触碰到了他心里最柔软的一面,萌生了想要帮助这些孩子的想法。当地的老师协助他通过村委会对周边村子里的困难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摸底,呼吁有爱心的人士加入到资助群体中来。在他看到当地一些贫困家庭在养蜜蜂,收获的蜂蜜十分优质,但苦于没有销售途径时,他借助微信平台广发信息建立销售渠道,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帮助贫困家庭售出3000多斤土蜂蜜,帮助这些家庭脱了贫。在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后,这些家庭对产品进行了包装,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他的努力引起了很多人的广泛关注,他的朋友、邻居、同学和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资助行动给予了有力支持。从捐赠衣物、学习用品、孩子的生活用品等,到帮助当地家庭销售土特产,再到开展青岛当地企业和陇南徽县贫困村结对等活动,形式多样。支教结束后,宁允典仍然坚持继续帮扶甘肃徽县贫困学生,帮扶团队已有200多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徽县贫困户销售蜂蜜使其脱贫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只愿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希望山里的孩子们能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走出大山、造福社会。

王兰顺

青岛市城阳区金盾应急救援队队长

王兰顺,男,汉族,1979年3月生,中共党员,青岛市城阳区金盾应急救援队队长。

王兰顺的老家在泰安,自幼在内陆城市长大,对大海有种天然的向往。2013年,34岁的王兰顺来青岛出差,一下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之后把家安在了高新区。转眼十年过去了,他不仅在高新区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还成立了城阳区金盾应急救援队,怀揣着责任与热爱,同时兼顾着这两份事业。

“公司各方面业务都稳定下来后,我就想着多做点公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馈社区。”起初,王兰顺经常跟着朋友们一起参加帮扶慰问活动,偶尔也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民间救援。2019年左右,王兰顺和身边的这些热心肠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也就是金盾救援队的雏形。慢慢地,队伍越来越壮大,专业性也不断提升,2022年1月,城阳区金盾应急救援队正式成立了,大家推选王兰顺当了队长。

“大家信任我,我也要扛起这份责任。”王兰顺是一名退役军人,身上始终带着军人的那份赤诚与坚毅。“我们救援队成立时间比较晚,跟很多更加专业的队伍相比还有差距,大家也一直在努力提升。”金盾救援队的驻地在红岛街道宿流社区,王兰顺根据周边的应急救援需求和团队成员的自身特点,将海上救援作为团队的重点。目前,救援队有80多位队员和300多位志愿者,大多生活在红岛、上马、高新区周边。“我们队伍里民兵、退役军人和当地渔民比较多,海上救援不同寻常,尤其是夜间救援,没有当地经验丰富的渔民帮助,救援的风险性很大。”每次救援,不管在不在现场,王兰顺的心都是揪着的,担心被救者的情况,也担心队员的安危。

今年6月的一个深夜,救援队接到了海警部门的电话,胶州湾有一艘小船被海浪打翻,两位落水者急需救援。“那晚风浪很大,我们就近联系了宿流的队员吕学良,他开着快艇,只用了20多分钟就赶到了现场。”王兰顺说,当时,两位落水者已经在海上漂流了一段时间,身体消耗特别大,仅靠最后的力气趴在船边,幸亏队员和海警及时赶到,将两人救了上来。救援结束时,天已经快亮了,直到收到队员到家报平安的消息,王兰顺才松了一口气。“每一位队员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他们是乘风破浪的勇士,但也是平凡人,作为队长,我得对他们的安全负责。”王兰顺对海上救援的船只、装备、人员要求非常高,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大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年,团队也会定期组织水上训练,提高专业救援技能。“安全意识多一点,危险隐患少一分。”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除了海上救援,金盾救援队还常常组织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应急安全培训,为居民和孩子们普及常用的应急安全知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每一次救援都承载着希望,都是对生命的坚守,一个电话打来,我们随时准备着出发,但我更希望大家把安全隐患都消灭在日常,那种惊心动魄的救援,越少越好。”王兰顺说,这也是他真诚的期盼。


徐淑岚

城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外聘老师

徐淑岚,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城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外聘老师。

废弃的奶粉罐、茶叶盒、一次性水杯、卷纸桶……这些大家随意丢弃的垃圾,在徐淑岚眼里却都是宝贝。奶粉罐摞起来,黏上一圈卡纸,画上图案,就是一个“火箭筒”;两个一次性水杯连起来,做成“小飞船”;一个半圆形的塑料壳,铺上手工黏土,捏几个造型,成了“月球”。在徐淑岚的巧手下,一堆杂物变成了精美的航天模型。

徐淑岚今年50岁了,是红岛街道后韩北社区居民。“从来没有刻意去学这个,孩子小时候,学校要求做手工,我就陪着孩子一起做。”也许是年轻时学过裁缝的缘故,徐淑岚手很巧,用废旧布头做布贴画,罐头瓶、易拉罐做娃娃头,丝袜做不倒翁,垃圾袋做走秀礼服,每次她帮孩子做的手工,都能引来一片赞誉。

“那时候对环保的理解还很模糊,只是单纯地喜欢手工活儿。”徐淑岚的家里堆满了各种废旧废弃的物品,不舍得扔,总觉得哪天就会用上了。起初,爱人看着她攒起来的那些“破烂”会忍不住吐槽几句,但慢慢地,他发现,徐淑岚总能把这些东西变出花来,也就成了忠实的支持者。

徐淑岚很乐意把自己的这门手艺分享给身边的人。“我有时候也会在抖音上发一些小视频,不是为了炫耀作品,是想让需要的人跟着我做或激发更多的灵感,也是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了解环保,学会变废为宝。”这些年,徐淑岚在收获手工快乐的同时,环保的理念也渐渐根植在了心里。现在,她还是两所学校的外聘老师,专门教孩子们做手工。她的每节课都不重样,不但提高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更让孩子们懂得,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绿色生活靠我们每一个人。

徐淑岚的理念也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女儿大三那年在社会福利中心实习,有一次活动,女儿想教老人用无纺布做康乃馨,向妈妈请教。徐淑岚把自己录制的视频发给了女儿,女儿学会了,又教给了其他小伙伴。后来,大家一起带着老人们,用无纺布袋子做成了一支支漂亮的康乃馨。“听说活动很成功,老人们都拿着花和孩子们合影,特别开心。”徐淑岚这个外援,也发自内心地高兴。

“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的、废弃的物品,只要动动脑子,动动手,就可以变成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甚至是工艺品,少一件废品,就少一些污染。”今年暑假,徐淑岚用废旧的纸壳做了20艘各式各样的船,摆放在城阳实验二中的海洋馆里,系统展示了船舶发展的历史,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环保不是一个人的行动,而是所有人的。”徐淑岚一直这样认为,个人的力量有限,要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而环保手工制作,是一种门槛不高又充满乐趣的方式。2022年,徐淑岚家庭获评“青岛市十大绿色家庭”。对她而言,这是一份珍贵的肯定,也是继续前行的起点。

焦瑞河

城阳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焦瑞河,男,汉族,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城阳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在部队服役期间,焦瑞河同志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转业后,他是守护校园安全的卫士。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退役军人的基本素养,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脚踏实地的朴实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扎根于学校、服务于学校。

作为学校安保队伍的直接负责人,焦瑞河同志坚持以“安全就是生命”为工作理念,不断提高个人的安保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努力做到政治上放心、业务上过硬。他协调安保工作坚持“白+黑”24小时工作机制,提出“笑脸相迎、竭诚服务、规范严谨、恪尽职守”的保安工作标准;他负责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更是恰到好处地与社区群众亲切交流,为学校办学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在他的日历里,根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最早到校、坚持以校为家。特别是疫情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每天亲自接送医护人员,往返于学校与检测中心之前。在夜间接到学校紧急通知需要护送发热的学生去医院就诊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到位,不怕感染的危险、任劳任怨、从未懈怠。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本来就年龄偏高的他最终病倒了。但是,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他,还经常接到同事们的求助电话,他也不提自己住院的事,总是热情的答应同事的请求:“好,这个事包在我身上,你就放心吧”。出院后,医生建议他回家静养,但第二天一早他就出现在学校的安保岗位上,还是像个没事的人一样继续忙碌。

除了做好本职的安保工作外,在生活中,焦瑞河也是名副其实的“热心肠”。有时候他看到哪位老师的车脏了,自己顺手就帮老师把车清洗干净。时间长了,老师们都知道这是“焦哥”干的事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热心肠的老焦哥”。学校有特需学生坐轮椅上课,他也会主动推轮椅送学生到教室。外出时遇到有困难的陌生人,他也会主动提供帮助。有一次,焦瑞河开车行驶在高速上,突然发现一辆车因爆胎停在高速中间,十分危险。车主是一位女士,看起来手足无措,非常焦急,老焦随即把自己的车停到应急车道,下车帮助这位车主换好备用轮胎,并为车主带路把车转移到了汽修厂,安全到达后老焦便悄悄离开。后来这位女士经多方打听才得知老焦为城阳二中的教师,特意为学校和老焦送来两面锦旗。经该女士自我陈述得知,其家人住院,情况紧急,幸得老焦同志见义勇为,帮助其解决了燃眉之急,心里十分感激。

焦瑞河同志很平凡,他只是校园教职工中的普通一员。焦瑞河同志又很光荣,他是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守护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校园的安保工作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了他人帮助与温暖。

王峰

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峰,女,汉族,1978年2月生,群众,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峰2002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成为了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内科医师。她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努力为患者解决问题,凭借自己的医疗技术以及对患者的细心照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

内科医生平时的工作特别繁琐,每天查房大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小到患者饮食,排便情况,事无巨细她都要一一询问,因为在她看来这些小事都会对病人病情造成影响。面对有些焦虑、对病情恢复没有信心的患者,她更是会经常抽空和他们聊天,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康复的信心。病人的情况她都如数家珍,她和很多病人都处成了朋友。而她的细心、耐心、暖心也感染着这些患者和家属。有一位小伙子的父母都曾在她的科室住院,父母过世后,主动的把家里的轮椅送到科室里,无偿帮助更多的人。

甘心奉献,无私付出,不畏困难,迎难而上。2019年担任科主任以来,不论休息与否,她坚持每天到科室查房。每天都要把所有的重点病人亲自处理后才能放心。不论深夜还是凌晨,只要科里的病人有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疫情期间,科里人手紧张,作为科主任她毫不犹豫冲在一线,值班、收治病人,急诊、门诊,有时候一忙就忙到了凌晨,饭也顾不得吃一口。病房的床位加了又加,只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她说多收治一个病人,就能多给病人带来一份希望。

刻苦钻研,不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作为医师,她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疫情期间为救治新冠病人,她首先在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了无创通气和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为了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今年8月份,在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

宋保连

城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宋保连,男,汉族,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城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菏泽医专副教授。曾荣获城阳区人民医院先进个人、先进中层等;获得青岛大学教学查房比赛三等奖、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青岛大学课程分析比赛二等奖,荣获菏泽医专优秀教师,滨州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城阳区阳光医生荣誉称号。曾到甘肃成县扶贫对口支援,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并得到受援单位的好评。带领普外科团队致力于科室的创新和发展,为城阳及周边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从医22年,宋保连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永远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把为患者看病做手术当成了生命的全部,用专业技术和医者仁心让患者信任。

曾有一位黑龙江的患者,因为三次腹部手术腹腔内严重粘连,导致肠梗阻,在青岛辗转多家医院,在准备乘机回老家治疗时病情突发加重,被120紧急从机场送到城阳区人民医院。宋保连刚好值班,经过初步判断患者已经肠破裂,进入休克状态,须立即手术。虽然手术难度非常大,但经过整整一晚的抢救手术,最终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儿子从东北老家赶到后,拿出3000元表示感谢,宋保连婉言谢绝并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

有位南非教练到城阳参加比赛突发疾病,濒临死亡,宋保连带领普外科团队,实施两次抢救手术,为患者连续治疗52天,硬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期间,患者病情反复变化,每天宋保连几乎都是晚上八九点才走出病房,有时候太晚了干脆就在医院住下来。就这样精心治疗52天,患者终于康复了,顺利返回南非。患者临行前留下长达6页的感谢信,感谢宋保连带领的治疗团队,感谢城阳医院救了他的命。

为了提高普外科的技术水平,为周围群众提供微创手术治疗。宋保连克服困难,带领科室用两年时间技术创新,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技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实现从经典传统开刀手术向微创手术的转变,用2年时间完成了省市级医院5年的技术跨越。

查房、门诊、手术、会诊、对年轻医生进行带教、科室管理等等,宋保连的工作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医院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家人。对于家人,他深感愧疚,好在家人对他都十分的理解和支持,他说,这也是让他能坚定走下去的巨大动力之一。“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我会好好走下去。”

宋保连坚持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待患者满腔热忱。为了挽救患者生命他甘愿承担风险、甘愿奉献,努力实践救死扶伤的医学誓言,为了周围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在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

赵峰

青岛青陇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峰,女,汉族,1983年1月生,群众,青岛青陇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熟悉赵峰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而且她的爱心故事从2018年12月就开始书写了。那时候,赵峰放弃了之前稳定的工作,投身到“安货入青”的扶贫事业中。“安顺市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也是脱贫的重点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捐款捐物,消费扶贫更具有效性和持久性,还可以给安顺地方经济注入更多新鲜血液。”那段时间,赵峰多次前往安顺考察,到茶园里和当地茶农一起采茶、炒茶,到刺梨加工车间学习刺梨果酒知识,到村民家中与他们亲近交谈并鼓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彻底摆脱贫困。在见证和体验了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种种不易后,赵峰更加坚定了内心最初的选择。

农特产品体验馆开业初期知名度较低,消费者对产品了解也很少,市场占有份额急需提升。“只有把咱青岛这边扶贫协作农特产品体验馆的销量提上去,才能更多地帮到安顺那边。”赵峰采用电商+实体店+农户的方式,开展黔陇地区农产品的研发销售,将优质农产品送到了市民餐桌和学校、医院、政府食堂,目前其协作农产品的年度销售稳定在千万量级上,每年大约能够惠及近200户农户。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为黔陇地区农民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助力解决农民养殖难题。忙的时候,赵峰经常不能及时去接送孩子上学,家长会都没办法参加。“消费扶贫任重道远,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我们自己足够强大,才能真正惠及贫苦地区”。为了让安顺市的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成长,赵峰还把农特产品体验馆每年2%的营业额用于教育扶贫并呼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作为企业家的赵峰也不遗余力,成立了城阳区黄果树爱心协会,为黔陇地区贫困儿童捐资捐物,走访慰问资助社区因病致贫妇女,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为城阳中小学捐赠防疫口罩20万只。与青岛农业大学心理专家、青岛心理合作社合作成立“青岛妈妈学校”,依托女企业家联盟,开展家庭教育、亲子教育培训,为妇女儿童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心理服务,为建设幸福美满家庭作出贡献。

面对目前取得的成绩,赵峰从未满足,也不止步于眼前,对于未来,她计划在合适的场地兴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协作农产品体验展厅,甄选具有市场热度、充满浓郁地域文化味道的特色农产品,采用相关科技展示手段,让市民不仅能够现场尝鲜,还能深度了解每种特色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将其打造成为产业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奉献一份“海”对“山”的爱心,让当地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

潘秀国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

第九分公司驾驶员

潘秀国,男,汉族,1978年3月生,群众,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942路驾驶员。

8月12日晚,潘秀国像往常一样开展营运工作,当车辆行至动投基金谷车站时,发现在前方路边一位老人摔倒在地。

原来,当晚独自出门的89岁老人纪欣传由于迷路体力不支,摔倒在地。当时夜色已深,老人蜷缩在路边角落,尝试多次仍不能起身,来往车辆见状纷纷避让。据悉,老人的手机在半路也丢了,从大北曲出来一路往西迷失了方向,身上也没有食物和水,联系不上家人的他,便一直在原地等待。

潘秀国观察到道路两侧正在施工,路面十分狭窄还没有路灯,这位老人倒在地上十分危险,就想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避免出现意外。潘秀国将车辆拉好手刹安全停稳,便立即跑到老人身边查看情况,得知老人已经89岁高龄,手脚都有擦伤也用不上力,潘秀国连忙小心将其扶起,并当即决定将老人带回场站安顿,再帮他仔细寻找家人。车上乘客看到这一幕都纷纷拿出手机录像,并为他的善举点赞。

回到场站后,潘秀国仔细地给老人包扎好伤口。听说老人从中午离家后便再也没有吃东西,潘秀国又将自己的晚饭留给了老人。安顿好老人后,潘秀国便开始了自己末班车的营运工作。此前,潘秀国和工作人员还分别在公司工作群内广泛转发老人的信息,同时在城阳巴士“美好i相伴”公众号中,发布了寻人启事。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成功联系上了老人所在社区居委会,辗转联系到了老人的家人。

“感谢你们!我家老人可让我们担心坏了,幸好有潘师傅这个好心人见义勇为!”老人家属急匆匆地赶到了场站,看到老人安然无恙,这才放心下来。老人的家人告诉工作人员,老人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出门散步,可今天却迟迟未归,家里人从中午就开始报警找人,可老人在监控中消失,就再也没有找到踪迹,非常着急。谁也没想到89岁的老人能离开家20多公里,饿着肚子,独自骑自行车跑这么远。老人的家人在调度室不停地感谢工作人员。

8月14日,老人一家人再次来到城阳巴士第九分公司,为潘秀国送上了“救助老人大爱无疆,服务大众情暖万家”的感谢锦旗。老人的儿子纪先生说:“如果不是潘师傅,我们真的不知道得什么时间才能找到我的父亲,89岁的老人一下午没吃没喝,多亏潘师傅还给了自己的晚饭,真的是好人!”

“我们要弘扬社会文明的新风,让正能量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真正做到专业专注、用心用情,再面对突发情况,我还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伸援手!”潘秀国作为城阳巴士劳动模范,始终坚持用心服务、见义勇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潘秀国救助老人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青岛早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广泛报道,见义勇为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人。

纪君师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

第二分公司驾驶员

纪君师,男,汉族,1974年4月生,中共党员,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927路驾驶员。

纪君师2013年3月开始从事公交驾驶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踏上公交岗位的第一个月在“百公里油耗评比”中,纪君师就得了个“大拉”,这让他无地自容。此后,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驾驶技巧和节油经验,还常常钻到地沟里向维修工“取经”,研究车辆构造。凭着知耻而后勇的韧劲,短短一年多时间,纪君师就从车队节油最后一名冲到了榜单前三,让同事们刮目相看。尽管成绩明显提高,他却没敢沾沾自喜,继续埋头提升驾驶技术,并归纳出了“君师4D工匠驾驶法”:D是勤奋(Diligent)的英文首字母,4D指的是“手勤”“脚勤”“眼勤”“嘴勤”四种驾驶技巧和习惯。

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纪君师参加了各级别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并在比赛中揽金夺银、屡创佳绩。陆续斩获了全国第八名、山东省“状元”、青岛市“状元”等荣誉。尽管荣誉累累,但他没有丝毫自傲,毫无保留地将节能驾驶经验传授给了身边的同事,带动线路每年节电近2万度,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十年时间里纪君师个人节约油电成本有近二十万元,带动线路、车队节约各项成本百万元以上。

“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将每一位乘客安全送到站。”十年里纪君师做到了安全零事故、行车零违章,个人累计安全行驶32万余公里,带动线路班组安全行驶300多万公里,同时他还做到了服务零投诉,而且收到乘客来电来信表扬百余起。更成为了车队领导班子心中“公交老师傅带徒”的第一人选。多年来,二十多名曾经的“生瓜蛋子”公交司机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名合格的好司机。

“您好,请上车。”“大娘,您慢点,我来帮您抬小车!”……在车厢里,纪君师始终牢记“专业专注、用心用情”的城运服务理念,对上车乘客微笑问好,对特需乘客嘘寒问暖,用文明话语与乘客真诚交流,做到“嘴勤”暖心服务。业余时间,纪君师还将车厢内的温暖传递到车厢之外,积极加入“诚载美好·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周边社区为有需要的居民穿马扎、磨剪刀,逢年过节前往港北社区失明老人张大爷家中送温暖,持续发挥一名共产党员、“萤火先锋”的模范作用。

于岗位上践使命,于细微处见匠心,于生活中传大爱。凭借着对公交驾驶岗位的热爱,对节能驾驶技术的精益求精,对身边市民乘客的热情服务和爱心奉献,纪君师在平凡的公交司机岗位上闪耀出最美光彩。


相关阅读

  • 青岛市崂山区:沃野千里 铺展和美乡村新画卷

  •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打造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乡村生态优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以点带面”不断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
  • 亚残运赛场上的榜样,如此令人动容!

  • 当澎湃的体育激情与不屈的生命意志相遇,“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如此闪耀,无惧挑战的生命之美熠熠生辉。据了解,本届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的439位运动员中,
  • 暖心帮扶解民忧 情系老幼携手行

  • “谢谢、谢谢啊!没有你们,这四个孩子……”霍林郭勒市沙尔呼热街道廉租楼内一户人家里,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紧紧地抓着霍林郭勒市公安局沙尔呼热派出所民警的手,哽咽的说着。时间
  • 青岛高校田径运动会在恒星学院举行

  • 青报教育在线讯10月26日上午,来自青岛市22所高校的运动健儿们齐聚恒星体育场,共同参加由青岛市教工委、青岛市教育局、青岛高校体育协会主办,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承办的“恒星学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安义县龙津镇扎实推进基层审批执法示范点创建

  • 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建设,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央和省、市、县部署要求,安义县龙津镇积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实现基
  • 又又又赔钱!债基好人设崩了?

  • 又又又赔钱!债基好人设崩了?两个投资债基小妙招,收好不谢。基金跌跌不休,简直是通杀,连债券基金的“稳健”人设也崩了。截至10月25日的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下同)显示,混合债券型(一级
  • 2023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在丹巴开幕

  • 10月26日,以“秋韵美人谷 寻美醉丹巴”为主题的2023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在甘孜州丹巴县巴底镇邛山土司官寨开幕。据悉,本次活动将在巴底邛山和东女广场开展,为期两天。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