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历代名家画潮②丨看《钱塘观潮图》,如何再现南宋观潮风尚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美术报 记者 黄俊娴

南宋(1127-1279)夏□《钱塘观潮图》扇页 25.5×25.8厘米 绢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观赏钱塘江大潮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朝、魏朝时期就已经形成观赏钱塘江大潮的风气,唐朝和宋朝时期最盛。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峰达到最高,于南宋时定为观潮节。

时至今日,人们对钱塘观潮活动的热情依然十分高涨。壮美的钱江潮不仅给世人带来了天下奇观,也给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无尽的表现空间,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主题,留下了诸多翰墨华章。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钱塘观潮图》扇页,或称《钱塘望潮图》、《钱塘秋潮图》,绢本设色,作品尺寸为25.5×25.8厘米,署款“夏□”。钤收藏印“少师郧国公孙”朱文印一方。

此图采用“之”字形构图,实左虚右,以怒潮一线斜出而沟通前后,避免了院体通常置景前后孤立之弊。近岸山峦林木蓊郁,现楼阁一角,又有六和塔矗立其中,描绘简略但不随意。中景江面潮水翻腾,波澜壮阔,接天巨浪翻涌而来,有排山倒海之势,江面有游船往来。远岸群山连绵,时隐时现,连勾带染而成,更添画面辽阔之感。画面尺幅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展现钱塘潮的汹涌壮观。左方树梢款署二字,因绢本破损,仅余一“夏”字依稀可辨,夏后一字已不可辨。或以此款为由,该作品被归于夏圭名下,以往研究者沿用这一提法。而画家丁三川在其论文《南宋钱塘观潮题材团扇山水画研究》中表示,“本《钱塘观潮图》与夏作之笔墨结构及审美意趣差异显著,其对于物象形象之描绘刻画更加细致,画面节奏更趋舒缓平和,点画提按幅度变化较小,至若水法墨法,则更与之相去远矣。”因此,他认苏博本《钱塘观潮图》为夏圭所作之说,值得再做商榷。

钱塘潮为天下奇观。南宋时期,观潮之风日益兴盛。《梦粱录》有云:“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可见当时观潮与游湖一样,皆是都城游览的重要活动。以“钱塘观潮”为题材的诗词、绘画创作也开始兴起。此件作品无疑是对当时观潮风尚的反映。


相关阅读

  • 潮起浙江② | 镜头里面,潮水的味道

  •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肖暖暖 李文瑶 实习生 于可/文 通讯员 俞涛/摄浙河之水,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势。钱塘江,母亲河,我家就在潮水边。我们有热衷记录潮起潮落的拍
  • 撸袖实干、勇毅前行,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突出开放合作,扩大有效投资,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实现全新突破”,令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
  • 潮起浙江①丨独领风骚,潮这样养成

  •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章咪佳2月18日上线的潮新闻APP,单名一个“潮”字,这是一个对浙江人来说寓意丰富的字。“潮”源于钱塘江,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由于日月引力作用,加上钱
  • 20亿元!又一重大项目落户钱塘!

  • 开局即决战,起跑就冲刺开年以来,钱塘新一轮发展已加速起航今天上午,斯微生物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钱塘将在杭州医药港孵化并落地动物保
  • 关于“潮”,我们与ChatGPT进行了一场对话

  • 浙江新闻客户端策划 金妍 编辑 徐婷 陈颖近期潮流前线有什么?ChatGPT必然榜上有名能答疑解惑,能促膝谈心会聊天、写诗歌、写论文还能编写程序代码……对于这次进入潮流它怎么
  • 新动向!钱塘这些交通工程迎来重要进展

  • 交通,作为一座城市的命脉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近日,104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工程部分段落定测、详勘成果验收,顺利通过评审。工程开工后,将加快杭州都市区中环的建设。104国道杭
  • 钱塘“十景”,揭晓!未来将重点打造……

  • 钱塘因产业而兴,“钱塘智造”是新区最亮眼的金名片。四年前,在杭州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钱塘发布了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要打造“51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聚焦半导体、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80亿吨

  • 2月17日上午8时40分,山西大同,随着满载电煤的73055次2万吨重载列车驶出湖东站,驰向渤海之滨,有着“中国重载第一路”美誉的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80亿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单条
  • 话心声,说期待!听听代表、委员的微心愿

  • 每年“两会”如同开年序曲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话心声,说期待让我们一起倾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微心愿真诚传达基层教育人想法教育是国之大计,是民生实事,也是最重要的民
  • 潮起浙江② | 镜头里面,潮水的味道

  •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肖暖暖 李文瑶 实习生 于可/文 通讯员 俞涛/摄浙河之水,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势。钱塘江,母亲河,我家就在潮水边。我们有热衷记录潮起潮落的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