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把算力送上天,浙江逐鹿商业航天新赛道

日期: 来源:浙江之声收集编辑:浙江之声

首颗!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成功发射

8月10日中午12点0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口令响起,浙产“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搭载火箭腾空而起,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15分钟后,“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消息传回位于杭州临平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观摩室,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研发企业、地卫二航天工程部工程师陆俊杰说,这是国内首颗以人工智能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智能应急卫星,未来可在应急减灾、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领域进行推广应用。“像应急领域,卫星能立马告诉地面哪里受灾了,哪里坍塌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山体滑坡,哪些地方道路冲断了。它还可以调查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可以做水域污染面积变化的普查,林地这一块也可以做乱砍乱伐的普查等。”

这颗智能卫星有多“聪明”?地卫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王春晖说,“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将每秒钟万亿次的超高算力以及高分辨率面阵相机、近红外相机等设备带上了太空,不必将数据回传地面“加工”,在天上就能用人工智能实现在轨识别、智能分割、智能压缩等星上AI能力,相当于给卫星装上了一个“超强大脑”。“可以充分释放卫星本身传感器的能力,24小时不断去工作。效率可能达到数量级的提升,比如原来一颗卫星只能工作一,通过这种智能跟算力的加持,它效率能在十以上。”

 

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说,目前商业航空领域基本由美国space X垄断,浙江民营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为中国商业航天又作出了新贡献。

星众空间CEO薛国粮认为,商业航空迈出了从智能卫星到太空智能体跃迁的第一步,未来不可估量。“这是很技术革新的事情。把人工智能放到卫星上去操作,这是发展的趋势。国家商业航天发展起步才几年,未来在5至10年内,商业航天肯定会有重大的突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思维要“不拘一格”,星空才会“天马行空”

不到一个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三次传来浙江商业航天的捷报。浙江民营企业为何频频“点火”太空?

这颗卫星由位于杭州临平的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它的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揭开了星算时代的序幕。这意味着什么?深耕航天领域多年的空天合一(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磊认为,这个卫星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拥有一颗“最强大脑”,实现在天上实时观测、实时处理和太空智能,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卫星人工智能化之后,它既能在天上稳定运行,又能向地球传递数据,同时传输的数据还很有意义,对灾害的预期更准确。接下来,人工智能卫星可能会得到大量应用。”

从今年7月初浙产火箭“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到浙江诸暨企业赛思倍斯成功发射全国首颗超低轨道试验卫星“乾坤一号”,再到“地卫智能应急一号”的顺利入轨,浙江人的商业远征已从地球迈向太空。

浙江民企何以“密集飞天”?“敢吃螃蟹”是首要因素。作为经济大省、资源小省,浙江“块状经济”长时间低端制造业占比较大。敢拼敢闯的浙商看到发展的劣势,开始进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技术领域,并将眼光放向了更深邃的蓝天。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认为,浙江民企频频“飞天”太空,证明了他们的商业触角从原先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浙江传统的产业主要在低端,但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政府有积极性去推动产业转型。同时浙江人有创新、肯干、扎实、踏实,这些因素也很关键的。”

 

古往今来,浙江人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浩瀚宇宙也见证着浙江人的浪漫。“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来自浙江金华,“中国民间航天教育第一人”姚爱英在上世纪90就喊出了“不追歌星追科星”的口号,2017年国内第一张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诞生在浙江。地卫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王春晖说,面对美国spaceX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一家独大的形势,浙江民企就是要勇于挑战。“它跟国家实力和国家战略紧密相关。像别人已经在‘两条腿’走路了,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一条腿’走路,永远依赖‘国家队’纵向的大集团作战,我们也需要顺应时代,去发展商业航天。”

探索商业航天,不仅要“敢吃螃蟹”,更要“能吃螃蟹”。近年来,各国对于地球卫星轨道资源的“争夺”日趋紧张,据公开数据统计,全球如今约有7000多颗卫星在轨,我国约有700颗,占了十分之一。当争夺太空资源成为全球新战略焦点,中国开始了一系列“航天强国”的部署。

从2014年起,我国陆续推出各种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入到“航天强国”建设。不久前,国家多部委发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再次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原来我们做的卫星数量很少,这些国营机构或者央企,它们有能力把卫星做下来。但是当我们需要发射很多颗卫星的时候,那这些机构产量不一定能那么大,而且成本又很高。所以国家也需要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说。

深耕商业航天赛道多年的星众空间,这几年在这一领域也在不停突破。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星众空间研制的12U部署器COSPOD被最新的国际立方星标准收录,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参与立方星国际标准制定的中国卫星公司。星众空间CEO薛国粮说,江浙地区对商业航天的超前布局和支持投入,是值得全国其他地区产业规划部门借鉴的。“浙江对商业航天的敏感性排在全国前列。国家有大政策,浙江有小政策,而且推出一些可操作可执行的方案,这个对于商业航天的发展是非常友好的信号。”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目前浙江商业航天的产业画卷已缓缓打开,并涌现了一批商业火箭及卫星制造服务企业。截至目前,浙江已有各类航空航天相关企业100多家,涉及航空零部件及材料、航天设备等多个领域。眼下,我们已经迈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又该如何行稳致远?

早在2010年,“老牌浙商”李书福就公开表示,要“不断探索与加快探索太空世界与宇宙未来。”十几年来,吉利始终仰望星空,成立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专注研发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吉利集团时空道宇前瞻实验室总监侯冰博士认为,他们要像造车一样造卫星,未来他们还力争做行业标准的引领者。“在卫星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首先要有个标准,让行业内所有的企业都根据这个标准来,这样才能把产业做大。”

对于商业航空的未来,星众空间CEO薛国粮给出的看法是打破思维定势,思维要“不拘一格”,星空才会“天马行空”。“航天其实是有门槛的,很多商业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是从系统内出来的,还带着一些固有思维在里头。比如说火箭可回收,当时90%的人都说它不可能,但现实是5%的人去试验了,现在成功之后大家都去模仿。所以我们需要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来为航天多思考,把航天模式建立起来。”

今年,空天信息产业被我省定为优先发展的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之一。目前,浙江诸暨、嘉兴、湖州、杭州、台州等地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已初具规模……心之所向,星辰大海,当下,浙江航天航空产业加速发展,未来必定会探索出一条更开放、多元、市场化的“星辰大海”。

相关阅读

  • 浙江新能成立新能源运营管理子公司

  •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浙江浙能新能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该公司由浙江新能(600032)100%控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迎来新行长 陈博恺接棒金丽丽

  •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批复显示,核准陈博恺的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董事、行长任职资格。这也是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开
  • 中国航天先进氢氧末级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果

  •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抓总研制的3.35米直径通用火箭氢氧末级完成了10吨级氢氧发动机综合性试车,标志着中国航天先进氢氧末级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果。3.35米直径通用
  • 注意,在我们国家,他们的称呼叫“航天员”!

  • 我们究竟该如何称呼呢?今天小太就给大家好好讲一讲“航天员”和“宇航员”的区别从语义上讲不论是“航天员”还是“宇航员”都指经过训练能驾驶航天器或在航天飞行中从事科学
  • 吉利旗下投资公司增资至9亿元,增幅80%

  • 天眼查App显示,8月10日,浙江众尖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5亿人民币增至9亿人民币,增幅80%,同时,张权卸任法定代表人、经理,由李霞接任。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董事长为
  • ​吉利旗下浙江众尖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增资至9亿

  • 科技边角料获悉浙江众尖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5亿人民币增至9亿人民币,同时张权卸任法定代表人、经理,由李霞接任。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董事长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把算力送上天,浙江逐鹿商业航天新赛道

  • 首颗!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成功发射8月10日中午12点0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口令响起,浙产“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搭载火箭腾空而起,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
  • 临沂市举行首届残疾人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 8月10日,由临沂市残疾人联合会、市教育局、市文旅局主办,市图书馆承办,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狮子会青岛好邻居服务队协办的“同心筑梦·典耀中华”首届临沂市残疾人中华经典
  • 浙江新能成立新能源运营管理子公司

  •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浙江浙能新能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该公司由浙江新能(600032)100%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