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渤海湾畔的湿地“新图景”

日期: 来源:网信滨海收集编辑:网信滨海

一只被救助的东方白鹳在七里海湿地飞翔,重返自然(2022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冬日时节,位于天津市宁河区的七里海湿地神秘而宁静,20多只麋鹿在苇海中悠闲漫步。

  位于中国渤海湾西部的天津,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湿地丰富。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有南迁候鸟在这里“补充能量”。素有“京津绿肺”之称的七里海湿地,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中转站”。

  “从前年开始,我们将麋鹿放归七里海湿地东海2.5万亩芦苇、水塘里,让它们自由生长。两年来,这群麋鹿不仅生活得很好,还诞生了4只小麋鹿。”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成义高兴地说,“这说明七里海湿地功能正在有序恢复。”

  2017年,天津市打响“湿地保卫战”,在其境内的北大港、七里海、大黄堡、团泊等共计875平方公里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推进升级保护计划,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使生态环境逐渐回归自然状态。  

  吴成义介绍,截至目前,七里海湿地完成了核心区苇海修复、鸟类保护、湿地生物链恢复与构建工程,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方式修复湿地植被1.6万亩。

  而在紧邻渤海湾的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当地利用芦苇、盐地碱蓬等本土植物恢复湿地,结合生态补水和水环境治理,有水湿地面积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260平方公里。

2023年2月1日拍摄的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即使是寒冬,一些候鸟也不愿离开。”工作七年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孙洪义明显感觉到候鸟种类和数量在增多。

  为照护“留守”湿地的6万多只候鸟,孙洪义扎进茫茫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观察候鸟栖息情况、人工投喂食物……

  为了“招待”好远道而来的“客人”,北大港湿地除了组织专业人员、志愿者、科研机构开展定期巡护监测外,还利用增殖放流、人工浮岛等手段,加快恢复适生水生动植物群落,构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打造候鸟中转“五星驿站”。

  “东方白鹳是濒危鸟类,对栖息地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孙洪义说,在中国,东方白鹳一般会选择在东北地区繁殖。然而近年来,北大港湿地已经观测到60余对东方白鹳筑巢繁殖。“这就说明,北大港湿地的水环境、生物多样性都有了显著改善。”

  监测显示,近几年,天津市鸟类种类从416种增加到452种,东方白鹳单日单次最大观测量从2018年前的1300多只增加到2021年的5000多只,同期遗鸥从1.1万只增加到1.6万只。

  美丽的湿地不仅造福鸟类,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这里靠着潮白新河,有花有鸟空气好,还有专门的健康步道。”对于宝坻区居民孙艳来说,到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锻炼已经成为她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天津市保护修复湿地、增进惠民福祉的一个缩影。2022年12月,天津蓟州州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至此天津经国家批准建设的湿地类型自然公园达到5个。

2020年8月3日拍摄的天津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湿地处处长郭秀民介绍,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湿地资源丰富。目前,天津市湿地总面积达到2956平方公里,陆域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17.1%,全市湿地保护率超过59%。

  “天津已经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海洋公园为补充的湿地自然保护地体系,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郭秀民说。



来源:新华社

相关阅读

  • 青浦湿地修复成效明显,成为候鸟越冬天堂

  • 今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
  • 全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常德一处位列其中

  • 2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公布《2022年新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再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就有位于常德市津市市东南部的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82处,面积764.
  • 且末县多举措开展湿地保护工作

  • 近年来,随着湿地保护工作持续开展,且末县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善,前来栖息越冬的野生鸟类也逐年增多。近日,且末县自然资源局巡护员在良种场湿地上发现了大批候鸟栖息,它们时而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国渤海湾畔的湿地“新图景”

  • 一只被救助的东方白鹳在七里海湿地飞翔,重返自然(2022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冬日时节,位于天津市宁河区的七里海湿地神秘而宁静,20多只麋鹿在苇海中悠闲漫步。
  • 再投1035亿,河北为融入京津冀1小时高铁圈拼了

  • 京津冀高铁建设又开新局。2月2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北省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有关工作情况。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在会上表示,2023年河北省将投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