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探花故里:小窑村的“前世今生”

日期: 来源:日照新闻网收集编辑:日照新闻网

 屋舍俨然的山居新村、青石铺就的老街石巷、镌刻着岁月印痕的门槛和瓦当……夏日里的小窑村,掩映在一片蓊郁绿意之中。

漫步探花府邸,一路寻古访宗,重回“梦里老家”,于石墙黛瓦间,觅一缕乡韵乡愁;在厚重的文脉传承和红色记忆中,探一处小村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探花故里”,五莲县于里镇小窑村。

文风文脉·乡韵乡愁

——“梦里老家”重构乡村文化空间

假期过后的小窑村,虽褪去了假日“喧嚣”,却仍未减几分热闹,而这种热闹,近年来已成为小村的常态。

平日里,慕名赶来打卡游玩的“网红”和游客、穿着校服组团前来研学的学子、专程赴教育基地开启“红色之旅”的人们,并不比节假日期间少几分。

干净井然的人居环境、不断更迭变化的旅游美景、“梦里老家”的乡愁记忆、蓬勃昂扬的研学之风和红色传承,共同绘就了属于小窑村的乡村新“画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奔赴这座小村、爱上这座小村。

小窑村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答案是文化。

北靠双凤山、南倚迎吉山,两面环水、钟灵毓秀,小窑村本身的自然禀赋,已是不俗。让其更加“出圈”为人所知的,是那“一门五进士,叔侄四翰林”的故事与文脉传承。

清顺治二年,管荣首次中举。光绪年间(光绪二年至光绪二十四年)短短22年里,成就了“一门五进士,叔侄四翰林”(其中一名探花)的传奇。

“耕读为业,教育为本,修身为要,家国为重,仁善为怀,诗书为情”的管氏家风家训,历经百年传承,延续至今。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深埋在尘封的家谱中,有的隐藏在村民的记忆里,而承载这些故事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就是小村文化振兴的“根”与“魂”。

跨越百年岁月风云,走进新世纪新时代。

以乡愁符号为载体,重构乡村文化空间,打造乡愁记忆馆……近年来,小窑村以耕读文化为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通过修复探花府、打造耕读书院、“梦里老家”乡愁记忆街道、修葺百年老屋、建设乡愁广场,将沉淀多年的文化资源充分“唤醒”,小村的原生态乡土特色优势,在乡韵乡愁的探寻和恢复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坚持‘变废为宝’,留住乡愁记忆,保留小村的‘原汁原味’和特色风貌。以闲散农具、陈砖旧瓦等老旧物件装点特色景点,将断壁残垣巧变‘口袋公园’、闲置用地智变停车场、百年老屋蝶变‘梦里老家’。”小窑村党支部书记管仁符介绍道。

保持“老屋石墙、花果古树”的传统风貌,寻觅“梦里老家”的牵挂,乡村建设温度十足。

如今,管氏祠堂周边已被打造成集研学游玩、农耕体验、书法教学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建成的“探花府”、耕读书院、五莲县教育记忆馆,至今已接待游客2万人次,开展各类研学教育300余场次。

秉承先贤遗韵风骨,在绵延数百年的耕读文化传承中,小窑村尊师重教之风盛行,一直是远近闻名的求学圣地。

原“探花府”,系五进士中探花管廷献之子管象颐于民国初期所建。解放后,五莲县第一所中学在此建校,原校址就设在“探花府”院内。

光阴流转,学风绵延。

如今,依托原五莲一中校址“探花府”打造的五莲县教育记忆馆应运而生。走进记忆馆内,最为醒目的便是五莲一中、管帅中学历年来的毕业集体合照。

一张张老照片、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件件斑驳了底色的老物件……光影流转间,开启了时光的记忆,铭记了教育底色,温柔了岁月。

红色传承·赓续血脉

——党建为“媒”,引领乡村新变

抚过村口老树遒劲嶙峋的枝干,仰望故乡的白云蓝天,在探寻红色传承的征途中,觅见心灵皈依的港湾。

清风徐来,党建花开。

通过“红细胞”凝聚乡村发展磅礴动能,创新农村党建,为小村发展注入“红色动力”。如今,小窑村的党建品牌已成为乡村发展的“助推器”、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器”和发展的“金钥匙”。

于里镇位于莒北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悠久,小窑村地势险要,作为根据地咽喉要地,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

抗战时期,八路军曾在小窑村设点,以小窑村三法寺为掩护开展游击战,小窑村村民自发筹款修建三法寺遗址用以纪念革命烈士。解放战争时期,小窑村相继涌现省级“支前模范”“战燕支队”,十余年里出了35名烈士、英雄无数。

以红色精神为引领,近年来,小窑村立足发掘、保护、传承发扬悠久的乡村文化和示范区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从乡村文化阵地、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治理、实施红色精神传承项目等方面入手,投资900多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色精神传承等项目。

“去年,我们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等利好政策机遇,将公益金全部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红色精神传承。”管仁符说。

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通报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期评估结果,全国48个县(市)示范区中A等次1 1个,其中,五莲县评估结果为A等次。

截至目前,小村内已建成300平方米的莒北革命史国防教育基地,成为莲西红色旅游新地标。通过全面改造提升的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红色元素”嵌入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打造全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60批、3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文艺演出48次。

强化“片区下沉”基层党建组织功能、做好“山花烂漫”文明实践品牌、打造“三春晖”志愿服务队、创新“三治融合”文化治理模式,推动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红土地”激荡岁月的回响,新农村奏响幸福的乐章。

如今,这个拥有65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通过“家国一体”红色传承,以党建为“媒”,拉开引领乡村新变的序幕,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

乡村映像·宜居宜游

——文旅为笔,绘就“魅力小窑”新画卷

曙光破晓,远山雾绕,小村在清晨的光影中醒来,在鸟雀啁鸣与石碾吱呀的喧声中,开启新一天的热闹。

仿古的石雕门楼矗立村口,一排排农家院落绿荫环绕。家风文化广场中,凉亭、走廊、文化墙古色古香……一幕幕田园风光和村居掠影,汇就一曲曲澎湃的乡村交响曲,绘就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村落乡居百景图。

驻足“梦里老家”,探寻文脉传承与红色记忆,质朴悠然的田园生活,浸润着满满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升级后的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成为小窑村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也是小村最大的优势和魅力所在。

近两年,赴小窑村打卡的游客较往年成井喷式增长,吸引了数万人次前来游玩研学,共赴大美乡村之约。

于探花府邸“金榜题名”石许愿打卡;漫步五莲一中校史馆、耕读书院参观,聆听先辈学子们的求学故事;在莒北革命史国防教育基地,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探寻“梦里老家”乡愁记忆街区广场……丰富多彩的研学之路、真诚质朴的文旅体验,小窑村,正敞开怀抱,向前来游玩研学的人们开启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其实,早些年的小窑村,并未如此热闹,也曾度过一段“没落”的岁月。近年来,以红色精神引领、耕读文化传承、乡愁符号寻根为载体,三大“工程”的启动,犹如三架引擎,赋予乡村文化振兴新动能。

如今的小窑村,阡陌田园风光无限,黄桃产业蓬勃发展,民宿旅游方兴未艾,研学游、“红色”游、生态游蔚然成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村民们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生态和文旅“红利”。

小窑村“新生”的背后,是日照近年来深耕乡村振兴沃土结出的硕果。

“我们村是县里建设小仕阳水库时整体搬迁出来的库区移民村,早年间的村居环境并不是现在这样。那时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直到小村整体搬迁并进行人居环境改善后,才旧貌换新颜。”管仁符介绍道。

“未来,我们将立足文化产业培育,打造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传承600多年的‘管氏陶艺’,打造以窑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发展以美食、民宿为核心的服务产业,以1.2万亩黄桃为基础,探索黄桃产业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链;借助小窑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整理12栋百年老屋,打造莲西民宿群,力争实现产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研学产业,如今,小村已成为网红打卡、祈福研学的人气村落。”

以“乡村振兴”为题的“开卷考”,每位村民都是答卷人。如何在这场乡村振兴的角逐中突围?小窑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色彩日渐丰富的田野,寄托着人们的殷切期盼,也承载着乡亲们向往的幸福生活。

“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乡土文化资源要素发掘、保护和传承上下功夫。我们通过立足文化产业培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体系长效机制,打造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新高地。未来,小窑村将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文化的魅力,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于里镇党委书记高曰英如是说。

一村多面,悉数精彩。小窑村,正在等你,赴一场夏日里的最美相遇。

全媒体记者 陈潇


短评

从“老村新变”看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陈潇

凤凰涅槃,老村新生。

一场夏日里的小窑村之旅,令我对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赋予的能量有了更直观的体会。文化振兴引领下的生态重塑、红色传承、文旅融合和产业发展,在小村蝶变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乡村振兴征途中的强劲“引擎”。

短短几年时间里,小窑村旧貌换新颜,乡村发展迸发新活力,大美乡村蓄势蝶变。

在这里,文化之根厚植乡村沃土,历史遗韵、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同频共振,碰撞出不一样的美与和谐,共同成就了小窑村的华丽转身,绘就小村向美而行新画卷。

相关阅读

  • 房文坡:身驻小河郭 心系老百姓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
  • 全国版“村BA”为乡村注入澎湃动力

  • 全国版“村BA”为乡村注入澎湃动力□潍坊融媒评论员 付东升据新华社报道,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大赛分为基
  • 济宁这些银行上榜省级名单

  • 6月9日,“山东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短视频”推选活动名单公示。经评审委员会最终评议,共有25个案例、30个短视频分别入围“山东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优
  • 数字科技赋能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全省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深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在探索一条“数字+文旅”的发展新路径,以更加高效地连接供
  • 传承女书记忆 助推盐业文化发展

  •   近日,“传承女书记忆,助力盐业旅游”研讨会在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举办。  女书亦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妇女专用文字。滨海汉沽女书传承人周娜在学习研究女书的
  • 澧县:推进村级巡察 助力乡村振兴

  • “一边是灌溉设备闲置,一边却是三个村民小组的农田经常出现干旱,不能仅以集体收入薄弱就无所作为……”5月17日,澧县县委第三巡察组在村级巡察中,直指大堰垱镇花圃村村支两委不
  • 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 6月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签约仪式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现场,主办方
  • 延续文脉 优化功能 在城市更新中拓展文旅空间

  •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与发展活力,各地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量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老旧厂房转型为创新空间,历史街区焕发出时代新魅力,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探花故里:小窑村的“前世今生”

  • 屋舍俨然的山居新村、青石铺就的老街石巷、镌刻着岁月印痕的门槛和瓦当……夏日里的小窑村,掩映在一片蓊郁绿意之中。漫步探花府邸,一路寻古访宗,重回“梦里老家”,于石墙黛瓦
  • 湛海高铁北港可研阶段水上勘探施工作业开工

  • (记者陈彦 通讯员刘毓林 许金虎)6月8日上午,在湛江海事部门的现场服务保障下,钻探船“顺光688”轮在粤海铁路北港水域开始钻孔,标志着新建湛江至海口铁路(含跨海轮渡工程)北港可研
  • 结合英语实际 注重能力考查

  • 结合英语实际 注重能力考查——命题专家详解高考英语全国卷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6月8日下午,考生进行英语科目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坚持
  • 债权人认为缺乏偿债能力,*ST榕泰被申请重整

  • 雷达财经 文|冯秀语 编|深海6月6日晚间,*ST榕泰公告称,当日公司收到债权人溧阳市云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凯化工”或“申请人”)的《告知函》,申请人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
  • 潍坊好“丰”景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6月8日,昌乐县鄌郚镇莱家沟村附近的麦田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部分麦田里已有收割机在紧张收割,呈现出一幅麦熟好“丰”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