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亚运在哪里?图书馆学校社区景区,杭州亚运氛围已拉满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 姜晓蓉 见习记者 林晓晖 通讯员 潘洁敏

时钟嘀嗒,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杭州亚运会倒计时60天。

除了人气爆棚的亚运明星、一秒售罄的亚运门票,以及人见人爱的亚运“三小只”,“亚运”还出现在哪里?

炎炎夏日,潮新闻记者兵分多路,从杭州体育运动的“地标”——黄龙体育中心出发,沿途走进图书馆、学校、景区、社区……探寻这座“火热”城市里,涌动的亚运气息。

图书馆里,“亚运”是展览

记者首先前往被文化气息包裹的浙江图书馆,找“亚运”之美。

记者 李娇俨拍摄

沿着曙光路前行,一抹紫色率先映入眼帘。路灯上的亚运景观元素“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口号,鲜明亮眼。记者在沿途看到,人人遵守红绿灯走斑马线,“文明亚运”的概念正深入人心。

记者 李娇俨拍摄

继续往前,距离浙江图书馆门口不远处,一面绿茵墙上,白色字体的“心心相融,@未来”杭州亚运会口号格外引人注目。9月即将来临,迎接亚运的气氛洋溢杭城,一些路人经过这面墙时,还拍照打卡留念。

很快,记者来到了浙江图书馆,一进门,亚运元素就扑面而来。只见正对着入口的“党史书房”上的电子屏幕上,用纯净视角描绘亚运场馆、亚运项目和亚运风采的“童心绘亚运”,为全省读者打造学习亚运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平台的“红游浙江 打卡亚运”等活动正在滚动播放,让这片宁静的阅读空间增添了一抹动感。

记者 李娇俨拍摄

记者发现,在浙江图书馆一层展厅内,“颂党恩 迎亚运”美术作品展正在展出,现场,一名小读者都看得聚精会神。

记者 李娇俨拍摄


记者 李娇俨拍摄

展厅内的100余幅画作,饱含激情,挥毫泼墨,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幅幅雄浑壮阔的山水画卷,惟妙惟肖的花鸟及人物画作,或大气磅礴,或舒缓细腻,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亚运会的热情期许。

那么,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们对亚运会有何感受?在浙江图书馆一楼休息处,一名前来借书的祝女士告诉记者,“我感觉杭州的亚运元素已经渗透到了各个社区中。”祝女士说,自己居住在笕桥街道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社区内随处可见亚运吉祥物、亚运口号等经典元素。祝女士的儿子在一岁多时,就能认出地铁上张贴的琮琮、莲莲等吉祥物形象。

在浙江图书馆二楼,杭州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华峻江告诉记者,自己曾参加学校举办的首届“科学玩家”头脑奥林匹克运动会,他当时提交的编程作品就是《齐心协力迎接亚运》,不仅用“动起来”的简笔画来表现滑板等亚运项目,还制作了三只吉祥物的动画模型。

“我非常喜欢亚运会的口号,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可爱的吉祥物们,所以才会在参赛时选择以亚运会为主题”。华峻江说,自己平时也会看中国女排和国际足球的比赛,对于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他充满了期待。

中学校园里,“亚运”是汗水

亚运在哪里?在暑期的校园里,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

黄龙体育中心几百米开外的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没有了平日的热闹,但每天依然有学生在到学校体育锻炼。

正对校门口,三只可爱的吉祥物迎面向大家招手,旁边立着一块校训石碑“慎独”,活泼之外又带着些许校园的书香气息。教学楼走廊墙壁上,一幅幅出自学生之手的亚运主题绘画,也提醒着亚运的脚步越来越近。

处在特别的地理位置,同时见证着黄龙体育中心的发展,这座校园师生对体育对黄龙也有着特殊的情感。

于歆宸和校园里的亚运吉祥物合影,记者姜晓蓉拍摄

上午10点多,905班的于歆宸同学来学校锻炼,为体育中考做准备。这位身穿黑色T恤、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前不久给黄龙体育中心拍了一段全英文视频,在校园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视频中,他在黄龙体育中心的游泳跳水馆、空中跑道等打卡点,用流利的英文介绍场馆的特色和即将到来的亚运会。

家住学校附近,走到黄龙体育中心不到5分钟,他也看着黄龙这些年的变化。“平时会和爸爸妈妈到黄龙去锻炼身体,小时候还在那儿学过棒球和橄榄球。”于歆宸笑起来有些腼腆,和视频中有些不一样。

杭州市第十五中学体训队学生暑期在校训练,杭州第十五中学供图

暑期的校园里,还有另一群体训队的同学顶着炎炎烈日坚持训练。他们在夏天的操场上挥洒着汗水。

余玲利是学校田径队的带队老师,一到傍晚暑气褪去一些,她就带着学生出现在校园里训练。

“大部分在学校的操场训练,有时候也会带孩子们去黄龙体育中心,那边的操场更大,场地更好。”余玲利告诉我们。

事实上,学校田径队的孩子们多少会有“黄龙记忆”。他们有些从小在黄龙体育中心的操场上跑着长大,有些在黄龙周边的场馆训练过。一提起黄龙,大家都觉得亲切。

杭州市第十五中学体训队学生在黄龙体育中心训练,杭州市第十五中学供图

这群孩子,也是田径比赛的狂热爱好者。前段时间亚运会田径比赛开票,大家定好闹钟,凑在一起抢门票,想去大莲花看一场比赛。“田径比赛太火爆了,我们都没抢到门票,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捡漏的机会。”说起抢票的经历,同学们稍稍有些失望。

对这群孩子来说,亚运是一场家门口的体育盛宴。和场上的运动员们一样,他们有着同样的体育梦想,他们用汗水浇灌着他们的青春梦想。

社区里,“亚运”是情怀

步行距离500米,浙大求是社区,是离黄龙体育中心最近的小区之一。用这个社区里居民的话来说,他们是看着黄龙体育中心“长大的”。

原先的一片荒芜农田上,恢弘的建筑群拔地而起,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黄龙体育中心在多次整修中步步升级,空中步道、游泳馆、足球场,还有老年体育活动中心……这里成为了浙大求是社区居民的日常“打卡点”。

年逾古稀的谢灼烁仍然精神矍铄,她告诉记者,秘诀就是每天坚持去黄龙体育中心里的包玉刚游泳场游泳。“场馆里的泳道都是按照亚运赛事标准打造的,很规范,也很气派。”谢灼烁说,游泳这项运动的节奏和强度都可以自己控制,她习惯每天早上来游20个来回,“活动活动筋骨,一天都有精神头。”

在这个社区里,像谢灼烁这样的运动老将还有很多。以这个家门口的体育场为圆心,体育运动能量辐射的半径不断扩大。记者在浙大求是社区里遇到了刚锻炼结束的徐燕婉,穿着一身练舞服,神采奕奕。

徐燕婉(右三)和舞蹈队队友一起参加比赛现场,徐燕婉供图

说起杭州亚运,徐燕婉眉飞色舞,“我们上午排练的‘@未来’舞蹈就是为迎接亚运准备的,大家都很认真,每个动作纠细节。”亚运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情,退休十多年的她注册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起求是舞蹈队队长,带领附近的居民跳起健身操,参加各类舞蹈比赛,也拿下不少奖项。想到在自己每天练舞的地方即将开办这场盛会,徐燕婉很是激动,她告诉记者,现在大家排练的劲头更足,都期待着和亚运“同频共振”。

临近傍晚,酷烈的日光逐渐柔和,浙大求是社区里,三三两两的居民外出散步,路过宣传栏的时候习惯驻足停留,记者也被板上贴满的手绘画报吸引了目光。

浙大求是社区宣传栏上,贴着劳学贞手绘的亚运主题画报,劳学贞供图

“支持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一张亮眼的橙色图纸上用规整的毛笔字写着“无废亚运”的倡导,旁边的海报上则是关于反诈相关的科普,配上缤纷的图画还有俏皮的表情包,读来生动有趣。今年73岁的劳学贞负责这面宣传栏的设计工作已经十多年,最近,每隔上几周她都更新亚运相关主题的板报,“下一期,我打算给大家介绍科普亚运赛事”,劳学贞说,亚运的步伐临近,大家的好奇和期待值也一起拉满了。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赛事场馆,黄龙体育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60天后的亚运盛会,中心之外,亚运火热的氛围一路传导。在家里,浙大求是社区的居民们就可以眺望黄龙体育中心,对这场“家门口的盛会”,他们同样翘首以盼。

西湖景区里,“亚运”是畅想

松篁交翠,山径幽深,却处处有亚运。

这是来到刻有“黄龙吐翠”的石牌坊前,记者的第一感受。“处处有亚运”并非亚运元素设置在景区的每一处,而是在黄龙洞游玩的游客们,都在心中对亚运会“有话说”。

刚进入景区,记者就遇到了一对下山的夫妇。今年已经退休的洪伯伯和丁阿姨,提起亚运会立刻“眼睛一亮”,原来他们是萧山人,就居住在萧山体育中心附近。

退休之后,夫妇俩每天都会前往萧山体育中心散步遛弯,“里面我们也去过,现在的场馆外观和内部设施都建设的非常好,是平时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洪伯伯说。

常去萧山体育中心,俩人自然也对杭州亚运会格外关注,不仅前去观看了在萧山体育中心举办的足球赛、青少年举重比赛等,还让自己的儿子帮忙“抢门票”。

“亚运会期间,我们想去奥体中心游泳馆看跳水比赛,想去大莲花看田径比赛,还想去协办城市也看看”。夫妇二人最后向记者说出了对亚运会的期待,“希望亚运会能办得精彩,办得成功。”

再向景区深入,记者遇到了两名年轻的学生。这两位来自嘉兴的大学生,曾在小红书上搜索杭州亚运会的抢票攻略,一到杭州,她们也感受到了亚运会的氛围:随处可见的亚运吉祥物、亚运会标语,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和记者聊起最喜欢的亚运项目,两位女生脱口而出:“跳水、游泳、乒乓球!”

“我最近就在看跳水世锦赛,陈芋汐全红婵简直就是女神。”说起这些著名的跳水运动员,两人止不住地兴奋。

“要是能现场看比赛就好了。”她感慨道。

离开黄龙洞,她们俩还打算去对面的黄龙体育中心转一转。“听说有条空中跑道拍照很好看,我们去打个卡。”她们开心地说。

紧接着,记者又偶遇了一位来自日本的游客。“亚运会,我知道的。”斋藤女士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已经可以用相当标准的普通话和记者交流。她告诉记者,出于工作原因,自己来过杭州很多次,她是个健身爱好者,尤其喜欢爬山和慢跑。对斋藤来说,杭州是一个适合运动的城市。

绮丽的山峰,秀美的西湖,沿着湖边步道,一边跑,一边欣赏身边的风景,就能释放她一天的压力。斋藤说,自己对杭州亚运会充满了期待。很快,她的祖国日本也要举行下一届名古屋亚运会,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参与两届亚运会,感受不同的精彩,和各国朋友一起分享运动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有风来丨亚运志愿者,不是指路“工具人”

  • 潮新闻 实习生 单予晴 记者 沈听雨提起亚运会赛会志愿者,你会想到什么?忙碌的身影、热情的微笑,还是指路的“工具人”?大型体育赛事的赛会志愿者,就像一座庞大机器中运转精密的小
  • “文明大篷车”进社区 用“服务”撬动“文明”

  • 为进一步当好亚运志愿者、奉献服务好杭州亚运会,近日,以“全民亚运 志愿同行”为主题,满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文明大篷车”驶入杭州市钱塘区新湾街道共兴村,开
  • 温州龙湾:一场缘于亚运的多向奔赴

  • 7月21—23日,2023温州龙湾CBA俱乐部邀请赛火热进行,浙江稠州、浙江广厦、上海久事俱乐部三支流量球队齐聚温州奥体中心,为当地球迷带来了一场篮球盛宴。“我是广厦男篮的球迷,之
  • “无废浙江”助力杭州亚运会打造“无废”赛事

  • 无废城市,不是不产生固体废物,也并不代表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 “志愿红”绘就亚运服务靓丽风景线

  •   记者 高红梅 通讯员 朱琳   象新公交集团组织职工志愿者队伍深入公交场站及公交候车厅,集中开展公交场站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爵溪街道组织200余名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开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全省1700多位舞者欢聚虎门“比舞”

  • 东莞+2023-07-24 21:40:072023年广东省体育舞蹈公开赛(东莞站)暨首届东莞市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于7月22日在虎门会展中心举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虎门镇有关领导和广东
  • 国网隆昌市供电公司为工业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 7月19日,国网隆昌市供电公司纪委围绕公司重点工作,联合营销部门为工业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并进行现场监督,紧盯优质服务工作不放松。在长安棉麻纺织厂会议室,工作人员向客户宣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