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浚县孙俊红:妙笔绘黎阳

日期: 来源:鹤壁新闻网收集编辑:鹤壁新闻网

“你看,晨光中的浚县云溪桥和西城门更显古韵悠悠。改造后的浚县古城真是景色如画,美不胜收!”2月24下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孙俊红向记者展示着他的画作《古城晨韵》,打开了话匣子。除了美景,田野里收玉米的农妇、拖拉机上憨厚的小伙儿、古城里卖豆腐脑的老者……孙俊红画笔下的父老乡亲也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多年来,孙俊红看古城、拍古城、画古城,从未停歇。

醉心绘画五十余载

作品曾多次获奖

孙俊红正在创作

孙俊红从小就爱画画儿。“当时家里有三个孩子,穷得连吃饭都是问题。这样的条件下,我只能拿着粉笔在墙上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俊红不禁笑了起来,“那时候就爱画画儿,画老虎、画鸟……看到啥画啥。”

后来,孙俊红的母亲看到孩子这么喜欢绘画,也有天赋,就带他去拜师学艺。“虽然学画画儿成本高,但我母亲见我喜欢,说啥也要让我学。为了支持我画画儿,母亲专门在家里毛坯房的墙上刷了一层白让我画画儿。平时她还省吃俭用,用节省出来的钱给我买画材。直到现在,80多岁的母亲一听说我的画获奖了,还会发红包奖励我。”孙俊红说,“我画画儿50多年了,就是在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家人也会想方设法节省开支来支持我。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不会画到现在。”

凭着自己对绘画的热爱,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孙俊红的画作多次获奖。其中,他画的反映浚县农民收秋的作品《金秋》入选“首届‘倪云林’全国作品展”,并被收藏于首届“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油画)作品集中;《厨屋》入选第13届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作品集……

雪天徒步4小时

只为用画笔定格美

作品《千佛寺祥瑞》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孙俊红的画作被大家认可,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

“他画画儿太痴迷了,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现在颈椎、腰椎都不太好了。”孙俊红的同学杨先生告诉记者。

在孙俊红家里,有这样一幅“幽静雪景画”:浮丘山千佛寺的金瓦,因为积雪而变白;寺前清理出的一条小径,遥遥地通向古寺;大地飞雪,银装素裹,使人有种身处无垠世界之感,令人心驰神往……说起这幅《千佛寺祥瑞》,孙俊红印象很深刻。“那是2016年冬季的大雪天。我背上几斤重的相机,踏着过膝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徒步走了4个小时到浮丘山千佛寺取景,为创作油画准备素材,晚上回家后才发现全身都湿透了。那天我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开始构图,画小样。”孙俊红指着画中的雪地说,“你瞧,当时就是这样的,周围没有其他人的脚印,只有我在那里拍照。”

“绘画题材取自生活,但加以艺术视角后,整体美感高于生活。”对于绘画,孙俊红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走到一幅画前说:“许多人看到这幅画都会问,为啥开拖拉机的农民戴着一副眼镜?我很乐于解释此事。前年采风时,我遇到了咱鹤壁的这位‘知识型农民’,他皮肤黝黑,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讲起现代农业来头头是道,操作起农机游刃有余。这不正是当代农民的缩影吗?我当时就决定用画笔记录下这个很有意义的场景。”孙俊红告诉记者,这幅画他已经画了一年多,对于一些细节还想再完善一下。

勾勒浚县古城美韵

用画笔为家乡代言

作品《古城晨韵》

近年来,孙俊红不辞辛苦奔波于大江南北进行采风。“再美的风景都是异地他乡,只有咱家乡的山水人文最能打动我。”孙俊红介绍,他从小在浚县古城长大,对这里饱含深情,特别是近几年古城改造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他很有感触。为此,他已经陆续创作了30余幅与之有关的绘画作品,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展示浚县古城的碧瓦朱甍和悠悠古韵。

从浚县“八景”到古城内的市井百姓,古城内的各种形象都陆续出现在孙俊红的笔下。“从一开始的个人兴趣爱好,到用画笔为家乡代言,我越画越能感受到手中这支画笔的分量。”孙俊红说。

“画画儿有传递文化和精神的使命。”孙俊红笑着介绍,就拿《古城晨韵》来说,他在创作时画了大大小小二三十张写生画,走遍了石桥的每一个角落,还爬到了桥台上。“虽然不是石桥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在画中体现,但我会把当时的经历和最真切的感受一一记录。”孙俊红说,近年来,浚县全面加快古城保护步伐,他综合了前期的观察和体验,立志要把浚县古城已重现的“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独特历史风貌用自己的画笔展现出来。

今年春节期间,孙俊红在浚县古庙会上采风时结识了来自杭州的摄影爱好者小刘。交流中小刘不禁惊叹:“这么精彩绝伦的社火表演在全国都少见!”孙俊红听后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坚定了要用画笔为浚县古城代言的决心。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落日余晖划过云溪桥,浚县古城已是华灯初上。“如今漫步在浚县古城,古运河、古城墙、云溪桥等地景色美不胜收。接下来,我准备创作一幅关于浚县社火题材的油画。”孙俊红如是说。

相关阅读

  • 古城“乒超”激情开拍

  • 20支队伍征战西安市第十届乒乓球俱乐部巡回赛挥拍促健康,比赛聚人心。2月25日上午,“禧福祥·6年西凤杯”西安市第十届乒乓球俱乐部巡回赛在航天城第一中学体育馆拉开帷幕。作
  • 枣庄文旅消费加速回暖

  • □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李修华 时培京 报道  本报枣庄讯 入夜,大运河畔的渔灯巷,渔灯闪闪,美食飘香。渔灯巷与枣庄台儿庄古城一墙之隔,整个街区东西横贯888米,吸引了众多游客
  • 真方便!浚县开通首条人才公交专线

  • 为进一步创优人才发展良好生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享受到贴心服务,方便居住在人才公寓的高层次人才上下班,保障高层次人才安全、便捷、高效出行
  • 最新考古发现!石家河古城面积是故宫的4倍多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3日讯 新石器时代的长江文明,长江下游有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上游有距今4500—3000年的三星堆文化,中游则是距今46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日
  • 中国古城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焕发生机

  • 新华社太原2月21日电(记者陈志豪)在今年春节假期,叙利亚留学生曼苏和他的中国朋友一起来到了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游玩,“一座古城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古城是我们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 诗意行走在灵动的课堂

  • 在徽文化研学基地,学唱徽州民歌、徽剧,溯源历史文化脉络;在一枝梅剪纸艺术传播中心,研习徽州剪纸,感受非遗之美跃然纸上;在徽州府衙,观赏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探索徽派建筑奥秘;在陶行
  • 深马赛道风景 深港文化之根 南头古城

  •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是深圳城市史的源头,也是深港文化之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浚县孙俊红:妙笔绘黎阳

  • “你看,晨光中的浚县云溪桥和西城门更显古韵悠悠。改造后的浚县古城真是景色如画,美不胜收!”2月24下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孙俊红向记者展示着他的画作《古城晨韵》,打开了话
  • “草长莺飞二月天”,苏州市民寻春忙!

  • “草长莺飞二月天”!苏州的春天在哪里?这两天,除了频频上央视的苏州“梅花”,苏州人更在忙着寻春。大阳山登山、树山村乡村游,甚至南环桥市场的马大嫂也在寻春,可谓“人人心里都有
  • 才聚十堰·智汇秦巴 十堰在省内外广纳各地英才

  • 招聘会吸引人才 通讯员供图2月2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十堰市人社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十堰各级人社部门提前谋划,快速启动高校校园云上招聘季、“春风行动”大学生留(回)堰现场招聘会,赴
  • 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落幕

  •   昨天,历时3天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落幕。时隔两年后重启的图书订货会亮点频频,主题出版物赢得高人气,对谈活动精彩纷呈,初春的北京展现出一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