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宏磊
8月2日21时,乌鲁木齐的傍晚,太阳还在山顶,三五成群的年轻人陆续走进鲤鱼山公园。与轻车熟路的老年人不同,他们开着手机导航,寻找着目的地。绕过幽静的小路,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跃然眼前。湖面波光粼粼,一条木栈道穿过湖心直通白墙黛瓦的水榭廊亭,那便是他们的目的地——一家名为乌湖的茶馆。
晚上9时,乌湖茶馆已经座无虚席。记者 郭宏磊摄
继续沿着木栈道走向廊亭,目光时而会被湖中锦鲤吸引,时而又聚焦到廊亭横梁上悬挂的条幅,“快煮岁月慢煮茶”的字样逐渐清晰。抑制不住好奇心加快脚步,热闹的声音渐渐传入耳中:“到你了,出牌”“加点水”“再来一碗茶”……夹杂着拔开暖瓶盖子的“啵”声、热水倒入碗中的“呜”声、小口轻抿热茶的“呼”声,以及瓷器碰撞发出的清脆撞击声。
在廊亭里走一圈,沿湖已座无虚席,桌上摆着盖碗茶。除了盖碗茶固定搭配的茶点,许多茶桌上还摆放着打包来的小海鲜、乳酪包……和盖碗茶混搭,炭火烤肉也在茶桌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些五花八门的茶桌共同构成乌湖夜晚的生活百态。
夕阳西下,阳光恣意地洒在岸边的树上,绿色的树叶被染成金色。湖面上,廊亭倒影渐渐模糊……夜幕四合,灯光亮起,“滋滋”的烤肉声渐渐消失,服务员用木质托盘端着盖碗茶,拿着竹编暖瓶不停地穿梭在茶桌间……
背靠白墙的茶座上,两位茶客静静地品着茶,心无旁骛地下了几个小时象棋,驻足观战的茶客已经换了一拨又一拨。时至凌晨,茶客杨其锋第三次喊服务员加水添茶时,棋过三局,他一面说着“累脑子,不下了”,手却不自觉地将棋子摆回开局的位置上。喝上一口茶,两人追忆起上一次下象棋的时光,茶客刘仁卫笑着说:“上一次已经是十几年前了。”
一桌桌的茶客逐渐离去,乌湖安静下来,静谧到能听见草丛中小虫细碎的声响,茶馆负责人赵永杰的妻子马晶晶叮嘱后堂服务员清点归拢茶碗等器具,便开始调整明日点餐平台上的“乌湖推荐”,金骏眉套餐替换青柑普洱,福鼎白茶套餐替换龙井……
赵永杰则召集服务员复盘当日工作。“营业这一个多月,客流量越来越大,每桌点的东西更要记清楚,及时提供,茶叶放入茶碗中必须称重,确保每碗茶的风味……”
凌晨2时,湖水在灯光和月光的映照下,犹如明镜。仍有三桌茶客意犹未尽,“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