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激活“邻聚力”,武昌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会议室,经常人气爆棚。

“社区召集居民议事,经常是通知20人,实到100多人。”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说,开会商量社区大小事,已成为华锦居民的生活日常。

喷泉改造成广场、道路实现微循环、杂物堆变成共享花园……这些“微改造”全部来自议事会上的“民智”以及居民们的“亲力亲为”。

2017年,为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办法,南湖街道“带土移栽”厦门经验,积极探索“美好南湖 共同缔造”实现路径。

2022年7月,武昌区7个社区纳入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5个社区纳入全省完整社区试点。

今年3月,武昌区作为武汉市唯一代表,入选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6年前,始于南湖街道的“共同缔造”实践,是一场由“你和我”变成“我们”的探索。6年里,武昌区通过聚合民力,回答城市基层治理“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

2.5万“邻里长”管起“百姓身边事”

华锦社区召开“睦邻议事会”。

7月6日傍晚,南湖街道华锦小区。沥青路面整洁平坦,两旁空地上机动车辆停放有序。风雨亭里,一群老人拉着二胡唱着歌,欢笑声不绝。

这是一个有着24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曾经停车位紧张、活动空间少,基础设施老化。

“2017年,刚开始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时,居民是不买账的。”周林回忆,对于第一版改造方案,居民怎么都不满意,改造无法进行。

回忆起当时的邻里关系和居民心态,周林打了个比方:“门一关,百事不与我相干。”

这一年,周林随南湖街道赴厦门“取经”。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回汉的列车上,周林在笔记本上写下“服务”“凝聚”“贴近”等关键词。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这一年,华锦社区试点“共同缔造”的第一步,是将“大网格”细分成“小邻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格、五格为网。“网”里有了党支部、“格”里有了党小组、“里”里有了党员中心户、“邻”里有了党员居民骨干。

武昌区的第一批“邻里长”应运而生,街坊们开始走出家门,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参与社区治理。

华锦社区旧喷泉被改造成广场。

在这一年华锦社区举行的第一场“睦邻议事会”上,周林看到了变化:七嘴八舌的抱怨,变成了一条条具体的改造建议,一度暂停的小区改造工作重启。

也就是在这一年,一支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成员的志愿者队伍开始在南湖街道组建:“南湖大妈”“银发先锋”“五心志愿者”“老格子”“巧姐姐”……

如今,拥有10万居民的南湖街道,每9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党组织“一贯到底”,完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机制。南湖街道的这个成功尝试,很快在武昌全区复制,并成为聚民意的“黏合剂”。

按照楼上楼下、左邻右舍10到20户标准,武昌区将全区668个小区、1272个网格,划分为2.5万余个“小邻里”,发动党员群众骨干等担任“邻里长”,形成“网格长—楼栋长—邻里长”三级网格治理架构,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进一步划小治理单元,实现了服务供给和居民需求的精准高效对接,解决了过去治理不够精细、骨干力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邻里关系不够熟络等问题。”武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南路街道百瑞景社区的独居老人梁大爷是“邻里长”熊雯的重点关照对象,只要有时间,这位“小雯子巾帼服务队”队长就会上门陪老人拉家常;

南湖街道中央花园社区60岁的“邻里长”和88岁高龄的空巢老人结对,把她当亲人照料;

水果湖街道东沙社区的全职小夫妻再也不为老人孩子单独在家担心,一个电话给结对的“邻里长”就可解燃眉之急……

在武昌,党组织还延伸到了一栋栋“竖起来的社区”——楼宇。去年,武昌区实现全区50座甲级商务楼宇党建全覆盖,70余名党建指导员驻点楼宇提供“全科”服务,成立楼宇理事会,不断完善楼宇治理体系。

居民“金点子”变成破解难题“金钥匙”

昙华林共享食堂。

6年前在华锦社区诞生的“睦邻议事会”,如今在武昌生发出更多形式:楼栋议事会、网格议事会、小区议事会,香樟树下议事会、流水席议事会……

一场场议事会,让居民的一个个“金点子”,变成一把把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起点发轫,武昌区开启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

粮道街道昙华林社区“家门口的议事会”,开出了一剂剂调和景区、社区、街区、校区、园区融合发展的良方:3年里,在这里举行的23场议事会上,居民和商户们提出的十多条建议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昙华林:融园前的花坛改造成了广场;小舞台的尖角改成了圆角;曾经人车混行的1200米昙华林老街,如今已成为一条步行街。

居民为杨园粤汉里文化广场项目自筹资金。

杨园粤汉里文化广场。

武汉理工大学退休博导陈定方不曾想到,他利用自己所长设计出的加装电梯“台阶算法”,不仅实现了他所在的杨园街道水运社区加装电梯全覆盖,还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个以台阶数分摊加装电梯费用的方案,是在社区组织的一场“家长里短议事会”上由居民举手表决通过的。

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班长议事会”集思广益,解决了老旧小区房屋空间狭窄、闲置工具堆积的难题,居民众筹“百家工具”建“百宝箱”共享,还整合周边200余家商户资源,建成“千事达”线上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全过程人民民主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居民的一扇扇“心门”,激发居民参与意愿。

6年前,华锦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三微三治”工作法,催生出一批居民自发组成的“社区规划师”“社区监理师”“社区调解师”。2021年,该方法获得全国市域社区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如今,这些“规划师”“监理师”“调解师”也出现在武昌的各个社区、楼宇、商圈里,主动共建共治、让利让地、筹资筹力、投工投劳。

南湖街道老党员积极带头宣传垃圾分类。

水果湖街道张家湾社区,居民协商拆除部分废弃花坛,整合利用零散空间新增40多个停车位;

南湖街道宝安社区“共享书屋”里,7000多册图书均由居民自发捐赠;

保利广场的红领驿站则是各家企业主动提供场地、捐赠设备、搬来沙发“众筹”而来……

保利广场的红领驿站。

2022年,武昌区试点“完整社区建设”,通过开展“寻找社区规划师”活动,汇聚“民智”,不断聚焦“一老一小”需求,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在“社区规划师”的建议下,粮道街道东龙社区将省高法宿舍多年闲置的500平方米架空层,改造为老幼共享公共休闲空间;粮道街道昙华林社区打造了覆盖70余位老人和周边商户用餐的共享食堂,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中华路街道与武汉地铁集团协商,建设了可提供270个车位的停车场。

目前,武昌区打造共同缔造项目578个,其中,“微改造”项目132个,“微空间”项目79个,“微服务”或“微治理”项目207个,“微心愿”项目160个。此外,还新增160个协商议事空间、140个文体活动设施空间及73个共享花园。

“基层治理新力量”实现“小事不出社区”

黄鹤楼街道新就业群体驿站为新就业群体从业者开展义剪活动。

夏日炎炎,外卖小哥连绍宇又迎来一年中最艰苦的送餐季节。

在位于武昌区黄鹤楼街道的新就业群体驿站里,这名肤色黝黑的青年将手机充上电。一杯冰饮下肚,凉意顿生。

这里是武昌区15个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中的一个。

有了归属感的“小哥们”,正汇聚成一股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

黄鹤楼街道新就业群体驿站为新就业群体从业者开展义诊活动。

黄鹤楼街道“骑士帮志愿服务队”、中南路街道“红色骑士志愿服务队”、中华路街道“红巷工友志愿队”、徐家棚街道“徐侠客志愿队……

“小哥们”在走街串巷中,也为社区提供着助老服务、宣传服务、报事服务。

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构建基层治理的共同体。

2020年,在社区指导下,昙华林成立商户联盟,并相应成立商户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商户、居民、游客对社区工作、管委会服务开展测评,提升昙华林的服务质效。

这是武昌区分类整合辖区养老托幼、家政维修、餐饮超市等企业和商户力量资源,成立的18个治理“联盟”中的一个。

近年来,武昌区在街道大工委下设62个专委会,引入更多部门、组织专业力量参与治理,共同参与区域治理。社区大党委整合辖区资源,发挥群团组织纽带作用,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今年4月以来,全区142个社区与下沉单位商定共建项目1101个。

中华路街道在户部巷成立综合党委,商、居、企共谋共建共管,通过资源互换为300余家商户装上了燃气报警器,解决了用气用电安全等一系列难点痛点问题。

中南路街道中建社区长华宿舍水泵设施老旧,居民无法正常用水,街道和下沉单位湖北省水文水资源中心与居民协商后,设计供水方案,新建了1.2吨容量水箱,更换2台新水泵。

黄鹤楼街道彭刘杨路社区大党委整合单位、企业资源,将省检察院免费提供的闲置用房改成居民自管的党群驿站:“就业超市”提供免费就业服务,“江城丰巢”服务新就业群体,“健康小屋”专家定期坐诊,“沉星课堂”供下沉党员服务群众……

甲级写字楼与老旧小区的“双向奔赴”,同样是武昌区探索集聚区和社区融合发展的一个创新之举。

水果湖街道姚家岭社区因临时停车场拆除,居民只得将私家车并排停放在道路两侧,造成道路拥堵。经多轮协商议事,周边的甲级写字楼长城汇写字楼拿出80个机动车位供周边居民车辆使用。

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以来,武昌区整合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呼应“数据链”,构建“发现、解决、评价”的治理闭环,为全区14个街道、142个社区累计办理1.4万件各类民生实事,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长江日报记者蒋立青 杨蔚 覃柳玮 通讯员谢琬 吴迪)

【编辑:邓腊秀】

相关阅读

  • 幸福永驻 “让爱盛行”

  • 近日,河南街道永盛社区开展幸福永驻“让爱盛行”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双报道”党员自愿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排查整治重要经营场所消防隐患等形式,调动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
  • 横岗街道组织开展2023年度基干民兵整组点验大会

  •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举行2023年度基干民兵整组点验大会。大会在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拉开帷幕,活动中宣读了基干民兵干部、骨干任职命令、基干民兵出入队人员
  • 四川唯一!泸州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四川省泸州市获评“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
  • 传递文明“接力棒”,垃圾分类“手拉手”

  • “爷爷,您看我帮这个阿姨投放的垃圾对吗?”11岁的梅熙然刚一放暑假,就来到了住在天通苑南街道溪城家园社区的爷爷家,一有功夫,爷孙俩就会主动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当起“创城小卫士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这是武汉的骄傲”,市民看渡江节如赶集

  •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实习生 吴佳睿 胡蝶飞7·16渡江节,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看。在武昌汉阳门起点、汉阳南岸嘴抢渡终点、汉口三阳路江滩横渡方阵出水点,都能看到热情的市民们
  • 与光同行 | 虾光现象

  • 编者的话光是万物之源,光学是人类最早着手研究的科学之一,无数光学研究者将毕生精力投入光学,才形成了现在的光学学科。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