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恩施市崔家坝镇:“小村规”推动“大治理”

日期: 来源:恩施日报收集编辑:恩施日报

游客在向阳花田打卡。

走进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云台观组,但见水泥路干净如洗,路边的花池内,一簇簇黄金菊灿烂绽放,错落有致的民居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处处彰显着乡村面貌新变化。

崔家坝镇将文明新风倡导、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听民声、汇民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加强基层治理、引领文明乡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斑竹园村云台观组则以共同缔造为契机,大力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规”出新风尚 治愈老顽疾

“过去的结婚习俗是礼金送得越多越好,鞭炮放得越多越热闹,不仅造成浪费,还形成了互相攀比的陋习,加重了村民的家庭负担。”斑竹园村村民向吉如说。

针对部分村民过去滥办酒席、薄养厚葬的行为,斑竹园村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约束条例,杜绝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行为,改善了乡村精神面貌,收获了群众好评。

“我们觉得很好。有了村规民约后,大家自觉遵守,不像以前那样攀比了。”村民龚荣鑫说。

按照“易记、易懂、易行”原则,斑竹园村通过“村民自己提、群众共同议”的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 “接地气”,在群众中焕发生命力。

“村规民约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墙上的装饰品,它是集广大干部群众智慧的成果。把它融进村民心里,才能更有力度。”村主任向凤成说。

“约”出好民风 润泽百姓心

在村规民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斑竹园村正悄然变化,文明乡风已吹进百姓心田。

今年,斑竹园村斑竹园组龚荣鑫一家被评为“最美婆媳”典范,媳妇向秋香是家里的“贤内助”,不仅将家中的砖瓦厂经营得当,还将家中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

在斑竹园村的村规民约里,“孝老爱亲代代传”“低调做人不张狂”等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现出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

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凝聚着村民的共同道德、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在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村民对村规民约都很熟悉,像‘庭院整洁莫乱放’‘邻里团结胜远亲’‘艰苦朴素切莫忘’等内容,大家都倒背如流。我们还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积分制’等评比,让村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村党支部书记聂传华说。

共享好生活 乡村展新颜

走进斑竹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书香馥郁,歌声阵阵。

“以前农闲时,部分村民三五成群,议论东家长西家短,没矛盾也易闹出矛盾。现在好了,大家只要闲下来,就往实践站里跑,下棋、看书,其乐融融。”聂传华说。

借着村规民约的浸润,斑竹园村按照“五共”理念总要求,大力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引导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以前我们家的院坝脏乱臭,现在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院坝。”在云台观组,村民朱以进停下手中的活,开心地说。

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公共建设,该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乡风培育等活动,营造美好的外部环境和纯朴的人文环境。结合“以工代赈”,以自主管理的方式加强共建共治,激发和鼓励村民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参与共同缔造。

一路一风景、一组一画卷、一户一特色。斑竹园村借助村规民约,真正实现了用“共谋”解决“共想”,用“共建”解决“共盼”。(恩施日报通讯员 张祖芬 周 金)

相关阅读

  • 浙江常山县紫港街道:共富工坊里的“致富经”

  • 近日,在常山县紫港街道狮东村“民创”共富工坊,村民们正忙着对西瓜、玉米进行打包装箱。“年纪大了吃不消跑县城去做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干活,一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块的工资,我很满
  • 探索积分制 激活文明新风尚

  • 积分制旨在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全面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可通过践行志愿服务、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等方式进行积分,根据积分标准,排名靠前的村民可至定点超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恩施市崔家坝镇:“小村规”推动“大治理”

  • 游客在向阳花田打卡。走进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云台观组,但见水泥路干净如洗,路边的花池内,一簇簇黄金菊灿烂绽放,错落有致的民居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处处彰显着乡村面貌新变化
  • 邬贺铨院士:人工智能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

  •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马骅)“大算力突破了算法的演进瓶颈,人工智能赋能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带动了技术革命的加速。数字经济实际上也是工业经济的一种形式。”中国工
  • 网络媒体这样看长株潭

  • 导读9月19日,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市委网信办联合举办的“长株潭融城跑起来”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集中采访采风活动在株洲揭幕,为三市融城造势、打Call。为何要开展这样一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