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推进、管理难规范、作用难发挥的“疑难症”,福泉市牛场镇通过建立信息库、打造好学堂、健全管理制度、搭建好平台“四剂良方”,切实提升镇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实现“放得开收得拢、流得出管得住”。
开出“细致摸排”良方,建立信息库破解底数掌握不清“难症”。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依托网格化管理对本村(社区)在外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排,采取发放登记表“普查”、电话联系“访查”、发布群消息“寻查”、与相关部门“联查”、上门入户“核查”“五查法”,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摸排,确保在外流动党员信息“五清”,即流出时间清楚、流出事由清楚、去向地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工作情况清楚,并对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动态管理信息库,安排专人维护管理,实行“一人一档”跟踪管理,常态化开展摸排调研,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流动不流失”。
开出“融合发力”良方,打造好课堂破解学习推进不实“难症”。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发力培训模式,打造好两个“课堂”,拓展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维度,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全面覆盖、培训到位。“线上”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学习强国”“贵州网院”APP等微信平台,打造“指尖课堂”,实现流动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时间、场地、载体“三自由”,通过定期下达每月学习任务,强化督促问效,补齐学习教育短板,有效提升流动党员党性修养。“线下”利用节假日、农忙时节流动党员返乡空隙,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学习阵地,通过上党课、座谈会、实地观摩等多种方式,给流动党员“集中补学”,并不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支部近期工作任务和支部决议,促使流动党员思想“在线”,确保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流动不流学、不掉队”。
开出“双向共管”良方,健全管理机制破解日常管理不力“难症”。坚持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模式,实现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各尽其职、密切配合。流动党员外出前,及时向所在党组织报到,流出地党组织严格执行“一人一证”管理制度,向相关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证,要求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日常管理,流出地党组织重点负责党籍管理、民主评议等,流入地党组织主要抓好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常态学习等,各村(社区)选定1名常务干部兼职流动党员党建指导员,与流入地党组织做好对接,实时掌握流动党员情况,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有机衔接、共建共管”。
开出“结对服务”良方,搭建好平台破解作用发挥不强“难症”。针对流动党员实行“一对一”结对服务,从村“两委”干部中为流动党员每人配备一名“红色联络员”,每月至少与流动党员“点对点”联系1次,持续关注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实时掌握流动党员在家庭、就业、创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通过组织开展外出乡贤座谈会、实地观摩等形式,依托镇级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宣传家乡发展成绩,介绍最新创业政策,鼓励引导流动党员反哺家乡发展、返乡创业就业、积极建言献策,动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在村内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流动党员回乡任职,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心”。
下一步,牛场镇将持续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为流动党员提供更暖心贴心细心的服务,让流动党员有组织、有纪律、有阵地、有作为,进一步促进流动党员学思想、感荣光、担使命、显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来源:云黔南网
作者:杨延锦 罗阳
责编:刘茹男
审核:仇颖欣 黄泽芳
监审:周德扬 刘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