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小芦笋绘出产业兴旺新图景

日期: 来源:日照新闻网收集编辑:日照新闻网

  眼下,正是芦笋栽种时节,走进莒县碁山镇西毛家庄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架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抢眼。大棚内,一根根芦笋翠绿挺拔,工人们沿着田垄忙着除草、浇水,一片繁忙景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产业发展?

  2023年年底,该村通过土地流转50亩地,建设16座日光温室、钢架拱棚,打造了反季节芦笋基地。

  据介绍,种植一次芦笋,多年收益,一般可采摘10年至15年。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年产量可达2000公斤,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

  基于此,碁山镇便组织人员外出学习,了解芦笋种植、运输、储存、销售等方面的详细门道及入股模式。下基地实际考察,问农户具体收入,去市场调查行情,前前后后他们走访了几十个种植农户。

  “我们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企业’经营模式,推动芦笋产业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积极延伸芦笋产业链条,做强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利用芦笋根系旺盛,施肥松土生长良好优势,明年7月份套种金蝉,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西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重刚说。

  芦笋的种植成功,是该村依托自然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尝试发展农业新品种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芦笋又称“蔬菜之王”,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各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特殊的药用价值。

  西毛家庄村芦笋是从山东省曹县引进的新增特色产业,种植芦笋不仅为村集体提供了经济支撑,也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我在芦笋种植基地上班,工作不算累,每天能挣100元钱。”正在基地除草的村民陈日斗笑着说。

  对于村民来说,能以土地入股和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年底实行收益分红的方式,这样既保障了村民的收入,又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为土地高效利用、农民增收致富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发展途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我们要做的,就是依靠基层党组织力量,将村里分散的人、地等要素有序组织起来,在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努力实现党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良性发展。”王重刚表示。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近年来,碁山镇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培育发展高质量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拓宽发展路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真正把自身优势发挥好,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实现村集体壮大、农民增收的多方共赢的新格局。

全媒体记者 王霞

相关阅读

  • 我区召开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5月29日上午,区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区委书记王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延峰参加会议,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冬生主持会议。王建
  • 博山区:老街变身花街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 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老街,这个隐匿于山水之间的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乡村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步入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
  • 最是人间烟火气 夜摊经济促消费

  •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鄌郚镇在镇音乐文化广场组织举办2024夜摊生活节活动,用“夜经济”之火,点亮乡村振兴之光,赢得群众一致好评。活动现场,人
  • 农业+旅游 潘家庄村实现特色产业1+1>2

  • 夏浅胜春最可人日子不慌不忙微风清清爽爽走进里辛街道潘家庄村的油杏园看叶底杏子垂赏月升星亮霓虹闪颇似世外桃源近年来,“拥抱乡野”的沉浸式露营等旅游新业态成了乡村振兴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小芦笋绘出产业兴旺新图景

  •   眼下,正是芦笋栽种时节,走进莒县碁山镇西毛家庄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架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抢眼。大棚内,一根根芦笋翠绿挺拔,工人们沿着田垄忙着
  • 今年陕西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政策有变化

  • 5月28日,《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发布后,省教育考试院就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政策三个变化进行解读。变化一:本科一批和艺术类专业平行志愿数量增加。
  • 优先股难成理财“香饽饽”

  •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近几年,经历了多轮股债杀跌,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理财不保本”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受此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一度难以上
  • 涌金楼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如何演变?

  • 潮新闻 记者 吉文磊十多年来,“多元货币体系”一直是各界讨论的热点。27日至28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杭州举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