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齐刷刷读博士!

日期: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收集编辑:中央民族大学

又是一年毕业季,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海淀校区7号楼318寝室的4名2021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将奔赴4所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硕士3年,他们一路携手,朝并往、夕齐归,收获友谊,实现梦想,同一宿舍全部考博上岸。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李黎

1999年出生,湖北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4级博士拟录取。

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6篇,“2050学子论坛”一等奖,主持校级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1项。


日常生活中,与舍友们在一起虽然难免摩擦碰撞,但大家相互尊重,也镌刻下许多难忘的共同回忆。课程作业上,我们多次合作,互相交流学术观点,做了一场场难忘的pre。我们也会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论,在互相挑刺中共同成长。在平时的积累中,尽管专业方向与研究旨趣有所不同,大家也时常分享彼此可能感兴趣的学术信息。

作为民大第一批入驻丰台校区的硕士生,魏各庄27号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在我看来,丰台校区是一个尤为适合“修炼”的地方,环境静谧,景色迷人,配上全新的校园设施,让我们得以远离城市的繁华,有充足的时间翻开一篇篇文献,啃下一本本些许晦涩的著作。在丰台校区的2年里,我与舍友们伴着朝阳而出,在图书馆闭馆音乐的催促下而返,每天交流只是睡前的几句闲聊。虽然有时忙于学术会议、党务工作、学院工作、博士考试等无法见面,但也不影响我们感受到彼此的力量。毕业在即,如果不能再一同早出晚归,那么祝他们早安、午安和晚安。


吴宇烨

1998年出生,福建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博士拟录取。

曾任学院2021级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思政助管,先后获得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新生学业二等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持校级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1项,曾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我们宿舍四人入学即确定了读博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三年来,我们经常分享信息、经验和学习感悟,彼此鼓励、共勉。硕士期间,我主要围绕着中央苏区新闻史、闽西侨乡媒介史开展研究,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一手资料,我往返于国家图书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家乡永定县文史部门、侨联开展田野工作,感受风土民情与人情世故,在理论与实践的试错与总结中,我的知识体系、社会认知、文化身份也在不断地变得通透、清晰。除此之外,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深知读好书目、做好项目的同时也要办好党务、建好支部,在丰台读书的前两年,我经常跨校区处理党务、整理党员材料、参加党日活动,还发展了宿舍两名党员,带领他们一起为大家办实事,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如今又要到天南地北去,各自奔赴前程。我始终相信,九州四海,心系同窗!依然欣慰,从“身心在路上”到“科研在路上”一路甘之如饴,真诚热烈的自己;更要感恩,一路上慷慨不吝、施予援手的师长和同窗。我在路上成长,也始终在路上。


赵伯翰

1997年出生,北京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24级博士拟录取。

先后获得中央民族大学新生学业二等奖学金,2023校级寒假社会实践二等奖,安徽省第十五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篇。


我们宿舍的氛围很好。虽然我们四人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在生活习惯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刚开始也会有一点摩擦,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大家对彼此生活规律也有了了解,能做到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在学习上,大家会在宿舍里分享学术会议征稿、相关学科的新书发布动态等信息,我们也会合作撰写论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在确定了申请博士学位的意向后,我们会相互分享各院校博士申请的动态,所需材料,考试期间,大家也会互相交流笔试、复试经验

于我而言,学术工作就是在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发现新的联系、做出新的阐释、描述新的未来,而这也正是历史研究让人所着迷的魅力所在。感谢在丰台校区图书馆的日子,为我提供了远离市区喧闹的僻静环境和丰富的文献史料,对我的新闻史相关研究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未来,能够以我所热爱的学术为志业并进一步发展,是我人生中一大幸事!


钟知伦

1996年出生,吉林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博士拟录取。

曾任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班长。先后获得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新生学业特等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1篇,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2021年9月开始,我们在丰台校区度过了2年两点一线、早七晚十的学习生活。丰台校区安静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从宿舍到教学楼再到图书馆,我静心地读下了一本本经典书籍,听完了一场场线上讲座。如果说三年级的申博是一次“厚积薄发”的结果,那么“厚积”一定离不开前两年的丰台生活。2023年9月我们来到了海淀校区,魏公村的地理位置让我们有了更多旁听其他学校课程的机会。搬到海淀校区的第一个月,我就跑遍了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校,旁听了许多学术界大咖的课程,也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过去三年中,给我最多帮助和支持的是与我共同生活的三位室友。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伴一路走来。共同生活的三年,也是我们不同学术兴趣相互激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三年。在看到每个人都有了理想去处后,我们都为彼此感到开心,希望大家在未来都能在热爱的领域内闪闪发光!


从丰台到海淀

他们沉淀知识,拓宽视野

从民大到未来

他们成长蜕变,展翅高飞

属于318寝室的故事将要告一段路

但属于他们与每一位毕业生的故事

还在继续

愿你们鹏程万里,展翅高飞!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统稿|邓苏日汗

排版|张珈祯

审核|贺露露 马丹妮 崔艺璇


相关阅读

  • 丰台区“金融副村长”首课在玉泉营开讲

  • 6月13日下午,丰台区“金融副村长”首堂课程——“金融知识进村,助力乡村振兴”金融知识宣讲在玉泉营街道纪家庙双创产业园开讲。此次宣讲活动由中国建设银行丰台支行机构业务
  •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

  • 6月15日上午,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暨“首都发展大讲堂”专题辅导报告会。区委书记王少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峰,区政协主席李岚参加学习。
  • 丰台推出特色“家风故事”思政课

  •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父亲节到来之际,6月14日,丰台区少先队员、退役老兵走进高校,带来一堂特色“家风故事”思政课。当天,由丰台团区委、区青联、区志联举办的“传承志愿精神 赓续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齐刷刷读博士!

  • 又是一年毕业季,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海淀校区7号楼318寝室的4名2021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将奔赴4所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硕士3年,他们一路携手,朝并往、夕齐归,收获友谊,
  • 居家医美:没“本事”就别对自己“下手”了

  •   滚轮微针悄然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网购工具开始在家给自己做起了医美。“居家医美”真有这么简单?6月18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  随处可见的水光注射  艾媒咨询
  • 社区暖心“微服务” 真情守护“夕阳红”

  •   “多亏社区帮我安装了这个护理型床位,现在我起床轻松多了。”6月18日,家住太原市迎泽区菜园苑小区的康奶奶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近年来,太原市迎泽街道南内环
  • 戏曲、形意拳、祈福……传承关公忠义精神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6月17日至19日,“忠信传千古义勇冠今昔——第十一届关公民俗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在太原大关帝庙举办。  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公文化民俗节日,民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