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正式开幕

日期: 来源:吴文化博物馆收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

 

2023年2月18日下午,吴文化博物馆“再问”系列首展“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开幕活动在馆内成功举办,艺术家梁绍基、杨诘苍,展览策展人、吴文化博物馆陈曾路馆长以及来自上海、南京、杭州、北京、广州的多家美术馆馆长、艺术院校老师、策展人、艺术家和媒体近百人出席了此次开幕活动。

作为吴文化博物馆“再问”系列的首个展览,“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集合了梁绍基、杨诘苍两位重量级当代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包括水墨绘画、书法、多媒体影像、艺术装置等多种类型。两位艺术家于博物馆空间中以作品会友、展开对话。

杨诘苍与梁绍基

展名《四两千斤》,源自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特色——他们各自以蚕丝与水墨这两种独具江南特色的传统载体作为创作媒介,讲述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故事。他们通过四两巧劲,直击重若千钧的历史之核,以举重若轻的方式牵引出东方的宏大命题,用各自丰富的历史经验、全球化的创作视野以及极具前瞻性的艺术语言,对吴中的历史、中国文人传统及中国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作出了深刻的思辨。

艺术家梁绍基和杨诘苍在开幕活动中分享了参与此次展览的过程及感受。梁绍基表示,这次在博物馆里用蚕的语言来“以蚕观史”,以一种新的展陈方式把作品隐藏在吴文化博物馆的展厅中间,使观众们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是一次很好的对话方式。

艺术家梁绍基发言

杨诘苍表示,这次与博物馆的合作,其实是一个新的开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吴文化博物馆也可以慢慢探索未来如何与更多的当代艺术家进行合作。


艺术家杨诘苍发言

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在发言中表示,在博物馆做当代艺术展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如何把当代艺术融入博物馆是一个课题,在春暖花开时举办的这场展览,就像破土的新苗把大家聚集起来。艺术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艺术本身,它也是城市的强心剂,未来吴文化博物馆的“再问”系列将会带来更多好的当代艺术展。

吴文化博物馆馆长 陈曾路发言

此次展览的作品分布于博物馆一二层公区及“考古探吴中”和“吴雅”展厅之中,既有集中展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也有当代艺术作品与古代遗产文物融为一体的寻寻觅觅。从博物馆的主入口进入,观众便可以看到杨诘苍的作品《再问·吴地》。

杨诘苍作品《再问·吴地》

这一巨幅十六屏书写性作品,是此次杨诘苍为吴文化博物馆进行的在地创作。艺术家将博物馆二楼大厅作为创作空间,正对大运河上的千年古桥宝带桥,以浓重宿墨写书他所认知的江南先贤、吴地友人和博物馆参观者的名字。作品从白到黑,再从黑到白,显现跨越时空的纪念碑性。

当观众步入“考古探吴中”和“吴雅”展厅,可以看到梁绍基怀着对历史和文物的尊重,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表现语言,巧借吴文化博物馆现有展览序列,取“草鞋山”、“战国古琴”与“银槎杯”等代表性文物中的典型要素,创作全新的蚕丝生态装置,这些作品完美融入了展厅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远古的文明与当下的当下在此碰撞。

吴文化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始终秉持以吴地为起点,观照中国,放眼亚洲和世界。通过近三年的实践,逐步构建起从“江南文化”到“中国地域文明”再到“亚洲文明”的古代文化展览体系,成功举办数十场高水平展览,得到了业内及观众的认可。

但对于已经置身于后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公共文化机构而言,博物馆不应只是“向后看”,更应该“向前看”,关注此时此地,关注旧事物发生的新变化,用博物馆擅长的方式为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可能的答案,这样的探索、创新与尝试,也是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

因此,吴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持续打造“匠艺”系列特展,这一系列持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传承与发展;同时,从2023年开始,吴文化博物馆将从“再问”二字出发,旨在开创一系列全新的在地项目,以委任创作及特邀展览的方式,聚焦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正是“再问”系列的第一个展览。未来,吴文化博物馆也会沿着这一路径继续追问与求索,不断扩展博物馆的展览和空间场域,为“再问”聚焦的问题贡献博物馆智慧,也为观众带来更多高水平的当代展览。

 - 特展信息 - 

四两千斤——梁绍基与杨诘苍双人展

展览时间:2023.02.17-2023.06.11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公共空间,二楼基本陈列厅

相关阅读

  • 春华镇大桥小学组织开展农耕文化科普活动

  • 2月16日,春华镇大桥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在稻香春华米升博物馆·龙王庙乡村美学空间开展“知家乡 爱家乡 建家乡”农耕文化科普活动。 旖旎风光,三农情深。在春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
  • 北京公开博物馆之城建设蓝图

  •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罗鑫)建设全域活态博物馆、推进重点文博区建设、提升博物馆功能品质……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公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
  • 新时代 新乡村 | 乡村博物馆为乡村振兴“加码”

  •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曲堤街道北街村借助闻韶文化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进一步“打捞”名人文化、挖掘红
  • 土耳其政府:3月起开始修复损毁的博物馆和古迹

  • 当地时间2月17日,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长埃尔索伊宣布,该部已完成对11省地震灾区博物馆和历史建筑的损毁评估工作,并计划于3月起由该部提供资金开始进行修复工作。 2月6日,土耳其
  • 民勤:“云游”博物馆 穿越时空薪火赓续

  •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下游,早在史前时期就是一块美丽的绿洲,28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著名的‘沙井文化’......”每周六下午3点,
  • 优化业态,多地发文推进博物馆改革

  • 近日,包括四川、湖北、辽宁在内的多个省份陆续发布文件,发力博物馆改革。    何为博物馆改革?在推进博物馆改革过程中,该如何做才能少走弯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 楚天小记者走进湖北地质博物馆探索地球奥秘

  • 极目新闻记者尹洁 刘喆视频剪辑尹洁 刘喆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它是从哪里来的?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真正的陨石长什么样?咱们湖北省的地质构造具有怎样的特点,有多少种矿产资源?化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正式开幕

  • 2023年2月18日下午,吴文化博物馆“再问”系列首展“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开幕活动在馆内成功举办,艺术家梁绍基、杨诘苍,展览策展人、吴文化博物馆陈曾路馆长以及来
  • 青岛:宛如仙境!西部老城近海现平流雾奇观

  • 早春二月,青岛出现平流雾。在八大峡、栈桥海滨,汇泉湾畔等西部老城近海沿岸,平流雾将城市建筑披上薄雾轻纱,风光优美,宛如仙境。2月18日下午,雨水节气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平流雾,让
  • 今年,武汉109名高中生入选“英才计划”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9日讯(记者周劼)记者从2月18日举行的在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中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论坛”获悉,今年全国“英才计划”武汉共11所高中的109名学生入
  • 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成效积极(国际论坛)

  • 当前,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的积极成效正在显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加快复苏带来的机遇充满期待新冠疫情给全球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中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