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武汉要发挥先行示范区“标杆示范”作用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必要性何在?落户武汉有哪些优势?还需要做些什么?1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长江国家博物馆的首倡者——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

周洪宇表示,要把长江国家博物馆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棋眼”、在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烙下湖北印记。

周洪宇说,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湖北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应突出湖北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将湖北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先行区”来打造;武汉要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的中心、枢纽之地、核心关键之处。在武汉,通过大力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完善长江文明馆等标志性文化空间,打造“长江文明之心”。

湖北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

两江交汇处,绿树成荫的龙王庙公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长江日报记者 杨涛 摄

从2003年开始,周洪宇已经连续四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年来,他认真履职尽责。2017年至2019年,他连续3年分别与30余名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国家加大推进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进程,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此后,周洪宇集中精力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建言献策。“长江流域位于北纬30度线这一‘人类文明发生线’,是经济、文化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关枢之地。”周洪宇说。

周洪宇认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在“国家文化”,是具有广泛群众认知基础的文化标识和文化象征,需要对其沿线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进行整合、保护、利用,贯通融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进区域发展。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1062千米)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优渥的滨江生态资源、多元的城市文明与丰富历史遗存,是全流域长江文化历史遗迹分布最密集、类型最多样的区域之一,最能充分展示长江文化传承与发展谱系和集中展现“长江中游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文明的杰出代表。

周洪宇认为,以湖北为先行示范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在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棋眼”,能对湖北省周边地区乃至上下游各省份充分发挥辐射及纽带效应,对于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湖北在衔接东西、沟通南北文化、融汇创新上的贡献显著。”周洪宇说,湖北不仅是长江文明的重要代表,还能沟通黄河文化。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汉江作为连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纽带由来已久。在出土的两大流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器物之上都能看到两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迹象。长江和汉江,在武汉南岸嘴交汇,让武汉拥有了“九省通衢”的通达性,武汉是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交通枢纽和现代信息汇集区。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武汉,可南北呼应、东西会通、引领全局。

与此同时,特殊的地理区位造就了湖北的英雄主义抗洪文化。比如1998年16位共产党员在武汉龙王庙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抗洪生死牌,被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永久收藏。

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湖北武汉拥有厚实底蕴

横渡长江博物馆外的“66-716”艇。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长江国家博物馆落户武汉,周洪宇认为,作为文物大省的湖北、国家历史文化城的武汉有独到优势。

湖北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唐崖土司城3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茶道等5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湖北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二七大罢工、八七会议、黄麻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武昌红巷、洪湖瞿家湾、红安七里坪等地留存着177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万件套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

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湖北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如,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与武汉大学共建成立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侧重长江文明相关学术课题研究和高层次文博人才培养;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启动了全省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编制全省长江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建立全省长江不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实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作为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重要组成部分,将廓清长江中游各个区域考古学文化年代框架及发展谱系。

此外,武汉已建有颇具规模、内容丰富,很有影响的长江文明馆等。这些具体工作为建设好长江国家博物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落实国家精神,高标准谋划长江国家博物馆建设

从高空远眺武汉长江两岸,水清岸美,可一眼看到6座长江大桥。 长江日报记者 任勇 航拍

周洪宇建议,下一步,湖北应深入开展长江流域文化、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梳理工作,建立全面的长江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库,推介一批长江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通过举办“大河对话”论坛等,加强长江和全球大河流域的交流互鉴,不断提升长江文化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推动长江文化、文物、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整体谋划长江沿线文化和旅游产业布局,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遗产资源与市场相融合,创新“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融合模式,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先行先试,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眼下,重庆、南京等地已纷纷开展长江上游、下游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周洪宇说,在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应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棋眼”,突出先行示范区的“标杆示范”作用,集中展现长江文明的精神特色,着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及生态创新建设典范与国家双创转型文旅示范区。

周洪宇呼吁要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现有文化要素,厘清长江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建议国家文旅部牵头,将地理空间要素转化为人文空间要素,尽快开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专题研究》专项编制工作,通过长江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认定,摸清河道、港口、航运、城镇等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遗产底数,系统研究梳理长江文明发展脉络,挖掘文化内涵,讲好故事。按照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大功能区,落定空间载体,形成一条集中展示带(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三个长江文化核心展示园(长江文明之心、北峰山地园、南泽湿地园)和多个特色展示点构成全域文旅发展体系,为开辟长江文化旅游线路做好基础支撑工作。

周洪宇还建议国家文旅部加大对湖北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在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的支持力度,强调项目引导、统筹建设江、园、城,联动发展,做好文旅融合配套服务设施,推陈出新,营造一批体现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创意空间,起到先行示范带动作用。

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建言在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周洪宇提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议,并呼吁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包括长江国家博物馆等)落户湖北武汉。

2022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的《关于支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先行区的建议》,受到大会关注,被列为全国人大重点建议。

2022年7月,全国人大和国家文旅部派人来鄂征求建议时,明确表示支持长江国家博物馆落户武汉。

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在武汉叫响长江!

代表委员为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积极建言献策

(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相关阅读

  • 当旅游遇上“非遗”,玩出不一样的“文化味儿”

  •   在四川崇州道明竹艺村,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建造的“竹里”,持续带动大批游客前往打卡;在南京,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的秦淮灯会在跨年夜“亮灯”,无数
  • 【你好武汉】先到东湖歇下脚

  • (手机横屏观看)城市摄影队 宋建春 摄于东湖
    1月8日周日 ☀️
    今天:晴天 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3℃湿度:45~90%风:偏南风转偏东风2到3级中心城区:最高气温 20℃,最低气温 4℃

    春运期
  • 我们的节日:朱仙镇年文化节系列活动启动

  • 河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赵儒学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我们的节日——2023中国·朱仙镇年文化节系列活动启动。2023中国·朱仙镇年文化节系列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
  • 靠党委统领 用数据说话 凭绩效争先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1月7日,记者获悉,2022年以来,安阳市文化行政执法支队围绕净化文化市场,坚持“防范到人、巡查到微、惩戒到边、整改到位、警示到心”的理念,使全市文化
  • 9小将足协杯登场,武汉三镇“闭关”备战新赛季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7日苏州讯(记者马万勇)2022年中国足协杯1/4决赛次回合较量今晚在苏州奥体中心落幕。武汉三镇0:3不敌山东泰山,未能晋级足协杯四强,也就此结束了2022赛季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

  • 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走进武汉城市发展集团、市工科院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沈培荣 侯娅)1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
  • 十堰首例危重症“白肺”患者经23天抢救脱险

  • 湖北日报讯 (记者许应锋、通讯员梁时荣、曾雨)经过医护人员23天抢救、治疗,1月5日,十堰首例危重症“白肺”患者在该市太和医院脱险。52岁的陈女士是十堰市郧阳区人,因“胸闷、气
  • 加快医院检查结果“互通互认”︱长江评论

  • 大多数人恐怕都有这样一种生活经验,在甲医院做的检查检验,乙医院却不买账,转诊必须全套检查检验重来一遍。这样一来,耗时费力不说,重复的检查检验费也是病患要花的冤枉钱。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