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印发

日期: 来源:绿色中国收集编辑:绿色中国

绿色中国9月21日电(融媒体记者耿国彪)日前,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并加强与国家公园体系的统筹协同,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国家植物园湖区及温室——国家植物园供图


《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准入条件、主要任务等内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将突出国家代表性、科学系统性、社会公益性,坚持对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统筹发挥迁地保护、科学研究、资源利用、科普宣教、园林园艺展示等多种功能作用,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活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为遏制野生植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群——华南国家植物园供图


按照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到2025年将设立5个左右国家植物园,使7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5%以上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迁地保护,初步建立协同高效的国家植物园管理机制;到2035年,力争设立10个左右国家植物园,使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基本覆盖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南京中山植物园蔷薇园——秦亚龙摄


南京中山植物园热带植物宫——秦亚龙摄


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类型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打造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国家植物园体系,进一步构建迁地保护网络和科学研究平台,推进植物资源利用,建立健全科普宣教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园林园艺水平,大力弘扬国家植物园文化。

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园——沈戚懿摄


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群——沈戚懿摄


据介绍,国家植物园的创建设立,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对确实无法达到设立要求的,不得设立为国家植物园;对评估不达标的,启动黄牌机制,通过公示公告、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要采取退出机制,确保高质量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王莲池——张娇娇摄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棕榈园——张娇娇摄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8万余种,横跨6个气候带、有8个主要植被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共建设植物园近200个,迁地保护植物2.3万余种,约占我国本土植物种类的60%,在维护植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基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我国在北京和广州设立的两个国家植物园率先挂牌运行,为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相关阅读

  • 新《反间谍法》特别强调一重要规定

  •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在“安全防范”一章中规定,在重要国家机关、国防军工单位和其他重要涉密单位以及重要军事设施的周边安全控制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由国家安
  • 我国将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

  • 国家林草局今天发布消息,日前,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
  • 莱州市政协召开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协商座谈会

  • 9月19日,市政协组织召开“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协商座谈会,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和部分政协委员参加会议。 会上,市政协农业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印发

  • 绿色中国9月21日电(融媒体记者耿国彪)日前,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
  • 海口一路段突发车祸 海岸警察联合武警及时救助

  •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徐明锋 通讯员 梁译丹 李小鹏 摄影报道)9月21日,记者了解到,近日,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红岛海岸派出所民警在与武警官兵开展例行巡逻防控中,成功
  • 小心这些藏在身边的猝死诱因

  •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患者群体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心源性猝死新闻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悲剧?01警惕“看起来健康”很多猝死的中青年,只是“看起来健康”,实际上已
  • 黔南: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 近年来,黔南州围绕“高颜值、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五高”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贡献黔南力量